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8.1 施工测量8.1.1 总则本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层建筑面积大,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轴线及墙柱等平面位置的准确性,必须根据设计资料和移交的有关控制点和定位轴线进行同精度复核,同时注意与邻近的国家网或地方独立城市网进行联测,以体现城市规划的整体统一性。

认真检查其实际偏差是否能满足上部结构施工的精度要求。

如果有损坏或丢失的控制桩,要进行及时校正补救,并用砖墙围拢加盖保护好。

根据业主提供的东莞康华医院的独立坐标用极坐标法准确地将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以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控制,再进行各区段控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

8.1.2 测量施工组织8.1.2.1 测量人员根据本工程的总体施工部署,住院部、医技部、门诊部同步施工,故本工程的测量组分八个班组,各负责各自施工区域的测量放线。

住院部二个班组,医技部四个班组、门诊部二个班组。

本工程投入以下测量人员:测量主任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6人,测量工人8人。

8.1.2.2 测量仪器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平面控制和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精密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

同时还配备相应计算机计算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以求高效、准确地进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见一览表。

本工程主要测量器具配备一览表注:仪器均在计量局检验规定周期内检定。

8.1.3 测量控制8.13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建设项目,由住院部、门诊部办公展览厅、医技部三大区组成,施工工序多,建筑物造型独特,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单层面积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能够对整个施工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1)总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为了整个施工区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我们将建立起服务于全施工区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将原始基准点层层受控。

首先,用全站仪将原始基准点引测到附近通视条件好,人为因素不易破坏的地方加以良好的保护,用红色油漆加以标注。

其次,将各引测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控制网数据进行内业分析,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

角度误差:/a =360° - (a I + a n + a m + a^+a v + a^+a 02)误差分配原理:将总误差a按比例,根据大角分配大误差的原理分配在各个角上。

误差值为正,误差分配按-/a分配;误差值为负,误差按+/a分配。

距离误差:由于角度测量有误差,因此各控制点将相应地会产生距离误差和坐标误差,将角度误差分配到各条边上以后,用所实测的各边距离和分配到相应边上的误差角度推算出未改正之前的坐标增减量(xi,yi )。

由于分配的角度有正负之分,以及各边的方位角处于不同的象限,因此,产生的坐标(xi,yi )也有正负。

求出各控制点坐标增减量:fx=刀xi,fy=刀yi,再求各控制点所产生的矢量和:fi= (fx2+fy2)1/2,进一步求得各测边产生的误差是否符合边长闭和差:f=fi/ 刀s当f小于规范限差值时(按一级导线网布设),所采集的数据成果有效,然后用以下公式进行平差:/ Si=si x f= si x fi/ 刀s误差分配:S=si+ / Si式中si----实测边长,S-----改正后的边长当f大于规范限差值时,应当重新测量,进行再次平差计算。

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

总平面控制网位置如下图所示:-H-该控制网主要控制整个施工区建筑物的精度,有利于各区施工的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和检核,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如果主要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被破坏或丢失,各个控制点能相互恢复和校核。

各点的坐标在布置总平面控制点时已经推算为已知,因此利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恢复施工时丢失或破坏的控制点:2 2 1/2S=[(yii-yi) +(xii-xi)]-1a =tg [(yii-yi)/(xii-xi)]如下图所示:丢失点控制八、、(2)各施工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分三个施工区,分别是住院部(A区)、医技部(B区)、门诊部(C 区),为了便于施工流水作业,我们在布置施工平面控制网时采用各区分别布设,内、外控制相间,大网控制小网,层层控制,层层检核的布设方法,进行建立A、B区、C区的施工区平面控制网。

根据各区建筑物的布局、柱网的特点、及各区建筑物的标高和平面特点,对各区平面控制网进行如下建立: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放出建筑物外廓坐标,利用如下公式:/ x = X +SCOS a/ y = Y +Ssin a反算出控制线上控制点坐标,根据了工A、B C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因此控制点的个数要求能控制各层的轴线的放样,然后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出控制线位置,并加以保护。

待建筑物出地面后,将控制线引测到建筑物内,并做好相应的控制点,加以保护,作为整个施工区的永久性控制点,控制点上方开予留洞,传递控制线和高程。

把其中两条相互垂直的控制线延长至马路或已有建筑物的墙体上,做好标记,作为复核点。

另外展览室、门厅入口结为园弧形,针对于圆弧上的柱点,我们不能通过轴线平移的办法进行施工放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设立坐标控制点的办法对处于圆弧上的柱点进行放样。

控制点作为控制放样圆弧段柱点的控制点位,并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

放样时通过控制点、计算各圆弧上柱点坐标,进行坐标放样。

对园弧曲线结构定位需辅点加密以便准确定位,我们将此作为测量的重点控制环节,拟采用“中央纵距法”(矢高法),根据弦线和中央纵距M测设曲线辅点,原理为由曲线起点ZY至终点YZ间的弦线中点,垂直量出中纵距M点,即可测定曲线中点QZ再由曲线起点ZY至中点QZ弦线中点,垂直量出该弦的中纵距M1,即可测定曲线1/4点,以同样测法,依此类推,直至曲线辅点的间距能满足园弧定位需要为止。

如图各点相应距离计算式:M=R(1-C0Sa/2)M仁R(1-C0Sa/4)M1= R(1-C0Sa/8)C/2=R C/2=RSINa/2C1/2=RSINa/4C2/2=RSINa/88.132 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必要时可放出轴线或控制点坐标点的位置。

每次传导时四个控制点必须相互或和原始基准点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坐标直至完全符合或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为止。

(2)墙、柱及模板的放样:据控制轴线和坐标控制点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或中心点,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控制线一般按距结构外边20 cm)。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方形柱控制线测设圆柱体:圆形柱控制线测设墙体:墙体控制线测设(3)梁、板的放样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0.50M线, 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如图示:(4)门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5)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8.133 高程测量由于该施工区占地面积比较大,施工面大, 一个至二个原始水准点很难满足使用,因此必须在整个施工区应该布设水准网,以便满足A、B 区的使用。

在施工A、B 区基坑周围不影响施工、通视良好、且易保存、地质坚固的地方设置加密水准点H1、H2 H3 H4 H5,按W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

从原始水准点引测高程到各加密水准点上,并和原始水准点闭合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

对外业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内业分析,总误差为:/ h= h1+h2+h3+h4+h5 +h6 hl …----------------- 为加密水准点间的高差四等水准测量的限查差为:20V S或5V n,单位:mm其中S ------ 为闭合水准路线长的公里数, n -------------- 为往返测的测站数对以上测设的总误差进行分析。

如果该误差超出施工测量误差限差, 此成果无效,并重新测测设, 如果该误差在施工测量误差限差以内, 则用误差分配原理进行各加密水准点进行平差处理:距离平差/h仁si x /h/(s1+s2+s3+s4+s5+s6) ------------- si 为相邻加密水准点间距离/h2、/ h3、/ h4、/ h5、/ h6 同上。

测站平差/ h1=n1x/ h/(n1+n2+n3+n4+n5+n6) -------- ni 为相邻加密水准点测站数/h2、/ h3、/ h4、/ h5、/ h6 同上。

则各加密水准点的高程为:H1=H +h1- /h1H2=H +h1+h2- /h1-/h2H=H + (hi+h2+…+h6) -( /h1+/ h2+…+/ h6)=H在施工时各区的水准点从相应的加密水准点上引测到柱子或墙体上, 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

作为该区的永久性标高点, 其正上方留置预留洞, 标高预留洞,用经纬仪、钢尺引测上去,并设置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1.000M 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

以后,每层用经纬仪在预留洞处沿柱子或墙体的竖向方向引一通长直线。

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三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

标高允许偏差:层高不大于10mm,全高不大于30mm。

如图示:预留洞预留洞8.134 误差依据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8.1.3.5 仪器(1)日本产TOPCON301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5mm2ppm主要用于总平面控制点、小施工区控制点的定位、坐标放样、检测以及建筑物整体位移、垂直度的控制。

(2)瑞士产莱卡光学铅直仪,测量精度为2mm/km主要用于楼层控制点的引测。

(3)天津产莱特自动安平水准仪LETAL3200测量精度为1mm/km主要用于施工控制网的测设、楼层高程的引测、沉降观测及检测。

(4)激光经纬仪。

测量精度1/20000。

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5)国产苏光J2经纬仪。

测角精度2。

主要用于各楼层的轴线放样工作及配合铅直仪作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