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10.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的定义:
园林建筑指的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1、特点
园林建筑是由人工创造出来的,比起山、水、植物来,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工成分最多,是造园四个手段中最为灵活、积极的一个手段。

2、功能
园林建筑除了满足游人遮荫避雨、驻足休息、林泉起居等多方面的实用要求,还起着园林景象构图中心的作用。

3、结构
园林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建筑空间空透畅达;强调户外活动空间的功能;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形象穿插、飞挑、轻快、灵活。

由于南北方在气候上的差异,也就产生了南方园林建筑较为轻盈、灵巧,而北方园林建筑较为平稳、持重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统一风格下的多样性。

三、作用:
1、点景(点缀风景):
没有建筑也就不成其为“景”、无以言园林之美。

重要的建筑物常常作为园林的一定范围内甚至整座园林的构景中心。

2、观景(观赏风景):
以一幢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作为观赏园内景物的场所。

3、限定园林空间:
即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者以建筑为主、辅以山石花木, 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

4、组织游览路线:
以道路结合建筑的穿插,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异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

四、园林建筑的分类:
第一类:风景游览建筑
第二类:庭院建筑
第三类:建筑小品
第四类:交通建筑
(一)亭:
特点:
1.在造型上,亭一般小而集中、向上,独立而完整。

2.亭子的结构与构造,大多比较简单,施工制作上也比较方便。

3.亭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游赏活动过程中休息、避雨、观望之需要,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严格的要求
造型艺术:
1. 亭子的顶,以攒尖顶为多,也有用歇山顶、硬山顶、盝顶、卷棚顶的,以及后来用钢筋混凝土作平顶式亭。

2. 北方宫廷中的亭子,一般采用色彩艳丽、锃光闪亮的琉璃瓦;南方园亭的屋面一般铺小青瓦。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说,中国的亭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三角攒尖顶亭,不多见(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中的三角亭,绍兴鹅池的三角碑亭。


(2)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单檐或重檐攒尖顶亭,是最常见的亭式。

(3)重檐攒尖顶亭,有两重及三重(北京景山的万寿亭、高览亭)
(4)有正脊顶的亭,可做成两坡顶、歇山顶、卷棚顶等形式,采用木梁架结构。

(5)组合式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形体组合;另一种是一个主体与若干个附体组合。

(北海五龙亭、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
(6)半亭(苏州半园的半亭、苏州网师园的半亭、狮子林的廊曲、亭半、伴群峦)(7)运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出的各种式样的亭子
(8)现代造型的亭
(二)廊
特点:
1. 廊子通常布置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划分的一种重
要手段。

2. 廊子是一种“虚”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

3. 廊子的结构构造及施工一般也比较简单。

类型:
从廊的横剖面来看,可分为四种形式: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

从廊子的总体造型看,又可把廊分成: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

1. 双面空廊
在建筑之间按一定的设计意图联系起来的直廊、折廊、回廊、抄手廊等,多采用双面空廊的形式。

如: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苏州留园的曲廊。

2. 单面空廊
一边为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

如:狮子林,苏州留园。

3. 复廊
复廊的两侧并为一体,中间隔有漏窗墙,或两廊并行,又有曲折变化,起到很好的分隔与组织园林空间的重要作用。

如: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怡园的复廊。

4. 双层廊
双层廊可供人们在上下两层不同高度的廊中观赏景色。

如:北海琼道北端的“延楼”,扬州的寄啸山庄
廊的位置与空间组合
1.平地建廊(曲廊)
2.水边或水上建廊(拙政园水廊、看山的水廊)
3.桥廊(拙政园的小飞虹、四川峨嵋伏虎寺前廊)
4.山地建廊(拙政园的爬山廊)
(三)榭
特点
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园冶》上说:“榭者,藉也。

藉景而成者也。

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
1. 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2. 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木构单体建筑(此建筑有时整个覆盖平台)。

3. 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建筑立面多为水平线条。

榭与水面、池岸的关系
作为一种临水的建筑物,就一定要使建筑与水面和池岸很好地结合。

(四)厅堂
厅堂
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 体型也较高大, 常成为园林的构图中心。

在江南的园林中,厅堂是园主人进行会客、治事、礼仪等活动的场所,它们的位置一般居于园林中最重要的地位。

按其使用性质,厅堂一般分为厅堂、花厅、荷花厅等。

按建筑形式,厅又有四面厅和鸳鸯厅。

1.当厅堂完全融会在园林中时,就产生了一种四面开敞的建筑形式——四面厅。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上海豫园的仰山堂,扬州个园的桂花厅等。

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

上海豫园的仰山堂是一座临池水阁,下层是“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

2.鸳鸯厅则是在内部以屏风、罩、格扇分为前后两部分,装修、陈设各不相同,故
有此称。

如拙政园的卅六鸳鸯厅和南京瞻园的静妙堂。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

北厅为三十六鸳鸯馆,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园中以假山及水榭著称。

假山“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静妙堂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

皇家园林中的殿堂:
园林中的“堂”,是帝王在园内生活起居、游赏休憩的建筑物,形式上要比“殿”灵活的多。

堂的布局方式大体有两种:
1.以厅堂居中,两旁配以次要用房组成较封闭的院落,供帝王在园内生活起居之用。

如颐和园的乐寿堂、玉谰堂等。

2. 以开敞的方式进行布局,厅堂居于中心地位,周围配置着亭廊、山石花木组成不对称的构图,供帝后游园时在内休憩观赏。

如颐和园的涵虚堂、知春堂等。

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作为园主的封建帝王所使用的建筑称作“殿”、“堂”,要与一定的礼制、排场相适应。

园林中的“殿”是官式做法中最高等级的建筑物,布局上一般主殿居中,配殿分列两旁,严格对称的形式。

如颐和园的仁寿殿、排云殿、避暑山庄的淡泊敬诚殿。

排云殿是万寿山前山主体建筑之一,是专门为慈禧太后过生日受贺而建的大殿。

大殿横列复道与左右耳殿相连,共有房屋21间。

颐和园的仁寿殿,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

它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听政的大殿。

(五)楼、阁
特点:
楼是指屋上直接建屋,其中两层之间没有腰檐的又称为竖楼;阁指上下层之间除腰檐外还有平座的楼。

后来带有平座的阁与一般的楼都通称之为楼阁,楼与阁的界限已不严格。

楼阁的形象资料最早见于汉代明器和画像砖,在以后历代的绘画中也表现了许多楼阁形象。

现存最早的楼阁是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类型:
1.宗教楼阁
2.文化楼阁
3.军事性楼阁
4.游赏性楼阁
5.居住建筑中的楼阁
我国古代著名楼阁:
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山东曲阜奎文阁
(六)舫
舫是仿造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湖泊中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供人们在内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中有乘船荡漾于水上的感受。

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

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

(七)馆、轩、斋、室
馆、轩也属于厅堂类建筑,但尺度较小、布置于次要地位。

斋、室等一般是附属于厅堂的辅助性用房。

馆,原为官人的游宴处或客舍。

江南园林中的“馆”,并不是客舍性质的建筑,一般是一种休憩会客的场所;建筑尺度不大。

如拙政园的玲珑馆。

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馆”常作为一组建筑群的称呼。

如颐和园中的听鹂馆。

“轩”
用于建筑一般指厅堂前廊卷棚顶的部分。

在园林中,轩一般指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建筑物。

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等。

“斋”
是斋戒的意思,在宗教上指和尚、道士、居士的斋室。

园林中的“斋”,一般处于静谧、较封闭的小庭院中,是一种书屋性质的建筑物。

如苏州网师园的集虚斋、书斋等。

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以“斋”命名的园林建筑,一般是指小园林建筑群,其内容与形式比较多样。

如北海的画舫斋,颐和园的永寿斋。

“室”与“房”
多为辅助性用房,配置于厅堂的边沿。

如扬州瘦西湖的琴室,镇江焦山郑板桥的读书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