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复习判断题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北京的春节》作者采用了详略结合的表达方法,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
……………()3、“栗、械、揉、逛、挪”这五个字按音序先后排列依次是:逛、栗、揉、挪、械。
…()4、藏戏是一个戴着面具演出的,而且没有舞台,有时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不会结束的剧种。
…………………………………………………………………………………………()5、“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6、《骑鹅旅行记(节选)》主要写了一个叫尼尔斯的男孩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表现了尼尔斯是一个能改正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的,勇敢善良的孩子。
()7、《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作者以石灰做比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
…………………………………()8、《匆匆》一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
…………………………………………………………()9、《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文章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来写“我”的心理变化。
………………………………………………………………………………………()10、《别了,语文课》写出了“我”对中国语文课发自内心的热爱,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1、“肃”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肀”部,再查4画;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竖。
()1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写的一篇记叙文。
…………………()1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英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写的。
…………………()14、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 )15、“似(shì)乎、旋转(zhuǎn)、摩(mā)平、糊(hú)弄”这些多音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16、《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17、《金色的鱼钩》课文课文总共四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
……………………()18、“缓兵之计、初出茅庐、单刀赴会、三顾茅庐”这几个词语都源于小说《三国演义》。
………………………………………………………………………………………()19、“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2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是李大钊的座右铭,也是他高尚革命情操的真实写照。
21、《石灰吟》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只能够口头上吟诵,不能够动笔书写。
………………………………………………………………………………………()22、“恩重如山、狗急跳墙、守口如瓶、流年似水”这四个成语所用的修辞相同。
()2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24、“我觉得好像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25、“鼎”字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D”,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目”部,再查8画。
()26、《表里的生物》一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表现了“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27、“思援弓缴而射之”与“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意思一样。
………………()28、“庸、秽、蘸、摞、膝”这五个字如果按音序先后排列,它们的顺序是“秽、摞、膝、庸、蘸”。
……………………………………………………………………………………()2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元曲,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30、《匆匆》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1、“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涕”和“妻子”都是古今异义词。
()32、《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古文都选自《列子·汤问》。
………………()33、《藏戏》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结构,具体描写了藏戏形成过程及鲜明的特点。
()34、“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写出了竹子的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35、《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感人形象。
………()36、《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中“一本真正的书”指的是机器人。
…………()37、“战无不胜、攻其不备、四面楚歌、背水一战”这四个词语都与战争有关。
()3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39、“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句中两个“赤裸裸”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句子说明作者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40、“精兵简政”的意思是“精简人员,缩减机构。
”这一条意见是司马迁先生提出来的。
………………………………………………………………………………………()41、《腊八粥》这篇小说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了煮粥、吃粥两幅画面,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42、“耄耋老人”指的是100岁的老人。
……………………………………………()43、人或事物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要大些,例如“北京”就写作“Běi jīng”。
4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水洗澡”两件事,赞扬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45、《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4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
…………………()4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8、《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49、《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冒险家和航海家,他独自一人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以后被救,终于回到了英国。
……………………………………………()5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晚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51、苏轼又名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52、《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
………()53、《马诗》《石灰吟》和《竹石》这三首诗表面看都是写物,实际上是在赞美人的品格和精神。
…………………………………………………………………………………()54、“魔”的部首是“麻”,“容”的部首是“宀”,“麦”的部首是“麦”。
……()5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56、《江上渔者》是唐代诗人范仲淹写的。
…………………………………………()57、“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若”和“若到江南赶上春”中的“若”的意思不一样。
()58、《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59、“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浣溪沙》是词的题目。
……………………()6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此句是毛泽东讲的。
…………()6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句话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62、课文《那个星期天》按照一天从早晨到黄昏的变化表现了“我”由满怀希望到因希望落空而失望的心理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操劳家务的辛劳。
……………………()63、“这个汽车模型精致极了,跟真的一模一样”中的“模”都读“mó”。
……()64、“挪、勃、逛、栗、饺”这几个字的笔画完全相同,都是9画。
…………()65、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66、“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句话中作者不用“二十四年”,却说“八千多日子”,是为了突出时间多,表达内心的空虚。
…………………………()67、《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争论的问题是: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
…………()68、即兴发言时要注意发言的场合及对象。
………………………………………()69、《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70、《作文上的红双圈》一文中,老师给“我”的作文一共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
()71、“破釜沉舟、卧薪尝胆、闻鸡起舞”这几个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刘邦、勾践、祖逖。
………………………………………………………………………………………()7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诗人用委婉的语气,暗示了相思之苦的根源。
()73、“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这句话中“!”是指通过探索,还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叹。
…………………………………………()74、《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一个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人人都讨厌他。
………………………………………………………………………………………()75、“发表意见、发布命令、发挥传统、发明火箭”这四组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
()76、“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