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环保评级评价标准解读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评级为“不合格”。
(一)企业未批先建项目且未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环保备案的。
指标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关于印发<山东省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15〕170 号),《关于贯彻鲁政字〔2015〕170号文件的通知》(鲁环办〔2015〕36 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鲁环办函〔2016〕52 号)。
查阅资料:企业提供的项目建设环评批复、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备案文件。
(二)企业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核心保护区、黄渤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
指标说明:1、《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六十六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2、《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第三十条: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3、《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四条“核心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排污口; 原有的排污口应当于调水前拆除”;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划定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和建立实施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14 号)、《山东省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2016-2020 年)》、《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2013-2020 年)》。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核心保护区是指输水干线大堤或者设计洪水位淹没线以内的区域。
查阅资料:由设区的市政府涉及的主管部门提供的本辖区环境敏感区域范围图,企业提供厂区的坐标位置。
现场检查:比对企业厂区边界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相对定位位置。
(三)企业生产、储存装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的。
指标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1.4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查阅资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或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现场检查:企业生产、储存装置实际位置情况。
(四)企业项目试生产超过一年未办理环保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仍然生产的。
指标说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第十九条: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第十二条:“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3 个月;需要对该类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或者整改的,验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 个月。
验收期限是指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之日起至建设单位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之日止的时间。
”查阅资料:企业试运行记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
现场检查:企业试生产状况。
(五)两年内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2.被责令停产整治后拒不停产或者擅自恢复生产的;3•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跟踪检查发现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指标说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环保部令第30号)第八条:企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一)两年内因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二)被责令停产整治后拒不停产或者擅自恢复生产的。
(三)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跟踪检查发现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
”查阅资料:两年内全省环保行政处罚信息系统数据(省环保厅网站企业信用评价子站)市、县(市、区)环保部门提供的化工企业违法处罚情况清单和处罚决定书等。
则,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企业事业单位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环发[2015]4 号)第十二条:“企业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 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 时修订”。
指标说明:应急预案备案文本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文 本、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评审意见。
考核方式:查阅企业应急预案备案表、专家评审意见、回顾 性评估报告、修订记录。
评分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环保部令第34 号)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 织演练”第二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培训纳入单位工作计划”第二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 期进行应急演练,并积极配合和参与有关部门开展的应急演 练”。
车间应急演练方案、记录。
污染物收集、导排、处置。
考核方式:查阅企业应急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应急演练方 案、图片、视频,总结报告等资料 。
注意事项:1、自查完善本部门应急培训计划( 2018年的应 该着手制定)、培训记录、应急演练方案和总结。
2、应急演练 需要重点关注污染物的收集、贮存及处置措施,以及与公司应 急预案的衔接问题。
评分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环保部令第34 号)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 和物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 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考核方式:1.查阅资料:企业应急物资和应急监测设备清单、 采购合同。
2.现场检查:查看应急物资库和应急监测设备配备 情况。
注意事项:1、检验科、水处理车间更新监测设备清单,实 际与清单对应,并提供相关合同。
2、车间应急物资清单要补充 完善,及时更新。
会后我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发给大家,对照 完善兀口 O是否定期开展 回顾性评估或 修订6.是否开展 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培训,是否制定应急演 练方案,是否 每年至少组织 一次应急演练7.是否配备必 要的应急物 资,是否配备 应急监测设备审扣2分,未备 案扣1分;3年内 未开展回顾性评估或重大修订未 备案的扣2分,按 要求未及时修订 的,扣1分分值:2分未制定应急演练 方案的或未定期 开展演练的扣2 分,未开展应急 培训的扣1分分值:2分 未配备必要的应 急物资扣1分, 未配置应急监测 设备扣1分四、污染治理(63分)废气1.有组织工艺废气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废气污染物排放是否稳定达标,设施运行记录是否正常规范评分依据:环保部《关于“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违法认定和处罚的意见》(环发[2003]177号),省委办公厅《2017 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鲁厅字〔2017〕35号)。
指标说明:1.稳定达标是指有在线监测设备的企业,生产3个月内日均值达标天数不低于95%视为稳定达标;没有在线监测设备的企业,连续2个月内环保部门执法监测数值均达标的视为稳定。
2.企业具体执行排放标准应根据其环评批复、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备案文件和排污许可证要求,并结合国家、省和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管理要求确定。
考核方式:1.查阅资料:企业项目处理设施的运行记录,在线监测、自行监测及环保部门执法监测数据; 2.现场检查:重点查看有组织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在线监测平台运行情况。
注意事项:1、尾气处理操作规程应形成正式文件,编审批齐全。
2、运行记录规范,应记录规程中要求的参数。
实际运行参数与规程不一致的,要及时反馈研究所和设备厂家。
3、二次污染物的治理,如废碱液、收集的粉尘等处置方式要合规,记录上要有收集处置的相关记录。
4、熟悉车间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分值:10分有组织工艺废气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扣8分,不能稳定达标的扣6分,运行记录不规范的扣4 分。
2.无组织废气处置设施安装情况:排放VOCs的生产工序是否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装置区、罐区、装卸区是否按要求配套无组织排放处理装置;自备污水站易产生异味的构筑物是否进行密闭收集、异味处理;是否按要求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改造评分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鲁厅字〔2017〕35号)“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必须配套VOCs污染防治设施并确保稳定运行。
2000个密封点以上的有机化工企业,参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方法,完成首轮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考核方式:1.查阅资料:企业项目环评批复及验收文件、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备案文件、两个月内企业自行监测的报告、VOCs治理方案和开展LDAR技术改造方案,环保部门的执法监测数据、2000个密封点以上的有机化工企业名单。
2.现场检查:企业无组织废气处置设施配套、安装及运行情况。
注意事项:1、加强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2、对易产生挥发性气味的点位,要采取措施,控制气味。
3、了解本车间泄漏检测与修复的基本情况。
2017年6月5日开展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泄漏点已修复完毕。
相关资料可到环保部查阅。
分值:6分每项达不到要求的扣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