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
·低层居住区
·多层居住区
· 高层居住区
2020/4/3
13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一)现代居住区规划的演变过程
1、邻里单位 基本原则
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为尽端式道路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人口规模 中心建筑是小学,与其它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
社会要素-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
2020/4/3
4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二)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
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 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以及小品建筑 等。
室外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 管线以及挡土墙、护坡等。
2020/4/3
3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一、居住区的组成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居住区环境主要有三大要素构成。自然要素、人工 要素、社会要素三大要素。
自然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和植物等。
人工要素-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工程设 施等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
(四)居住区的环境组成
(1)内部居住环境
(2)外部生活环境
①空间环境
②大气环境
③声环境
④视觉环境
⑤生态环境
⑥小气候环境
⑦邻里和社会环境
2020/4/3
10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二、居住区的规模
1、居住区规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居住小区”内应设置一整套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 务设施和机构,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得到解决。
“居住小区”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而是以小学 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 最大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的上限。
住宅建筑的布置要求较多地考虑朝向和间距
2020/4/3
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应在600~1000M之间
城市干道间用地在36~100hm2左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4)住宅的层数
2、居住区规模:
用地指标: 50—100hm2左右
人口指标: 5万人为宜
2020/4/3
11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
·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 ·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 ·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
2020/4/3
18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一)基本组成单位
1.居住区 2.居住小区 3.居住组团 4.住宅街坊
2020/4/3
19
1.居住区 居住区一般由城市干道围合而成。是一个城市
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 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定地域范内 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 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 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 户,用地50~100公顷。
道路用地: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以上两项内的道路的
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
2020/4块/3 绿地、成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
6
2020/4/3
居住区规划7图
2020/4/3
小区内道路8
2020/4/3
小区内绿化9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第三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五节 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发
2020/4/3
1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
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 安宁、优美的环境。
16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3、扩大小区
为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需要和更齐全的配置公 共服务设施,提出扩大小区理论。 是在城市干道用地内(一般为100-150hm2)不明确 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共服务中心结合 公交车站布置在扩大小区的边缘。 城市干道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加大,车速可以提高。 另外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
2020/4/3
17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4、居住综合区
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组织形式。
居住综合区使居民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节约了上 下班的时间,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由于 不同建筑功能的综合布置,使城市建筑群的空间组 合更加丰富多样。
居住区组织形式演变过程:规模由小到大,内 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而且 今后还将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
则服务半径R=800-1000M
2020/4/3
返回
12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三、居住区类型
(一)按居住区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
·城市内的居住区 ·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二)按建设条件不同分为:
·新建居住区
·城市旧居住区
(三)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分为:
2020/4/3
5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三)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
出的一些空地,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 和杂务院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
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
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2020/4/3
2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二、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6、拟定绿地、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占地约160英亩,保证儿童上学不超过0.8km
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020/4/3
14
2020/4/3
15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2、居住小区
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 的完整地段。“居住小区”内部的道路与外部道路有明显的 不同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