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错题纠错措施 (I)

2019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错题纠错措施 (I)

2019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错题纠错措施 (I)一、多音字错误【错例呈现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gàn√ gān)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计数(shǔ√shù)。

【原因分析】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理解不够。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理解字义及词义。

2、巩固练习。

【错例呈现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当”的“当”字读成了第一声;“解闷”的“闷”字读成了第一声;“直奔”的“奔”字读成了第一声。

【错误原因分析】1、对重点字音虽平时强调但练习较少。

2、个别学生审题马虎。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加强读音,理解字义。

2、集体练读,个别抽读。

3、训练强化。

二、错别字错误【错例呈现一】抄写词语:人声鼎沸的“鼎”字上面的“目”写成“日”;“白茫茫”的“茫”字和“薄雾”的“薄”字写成了左右结构。

【原因分析】1、识字方法单一,没有多样化认记。

2、观察不仔细,写字习惯不好。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课堂上着重教学,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2、课后举例,巩固练习。

【错例呈现二】“一如既往”的“既”写成了“即”;“严厉”的“厉”写成了“历”。

“蜿蜒”写成“蜓”“拨打”写成“拔”【分析原因与措施】书写中出现错别字,主要是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同音字、形近字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小学生由于生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又往往感知不精确、注意不稳定,因而容易形成“书写顽疾”。

【改进措施】展示错例,观察纠正即把收集到的差错率比较大的字按“错字”和“别字”进行分类,展示出来,错别字例用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出现,后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待学生对错别字进行纠正。

要求所有的同学用最快的时间对错别字例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纠正。

经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自己写了那些错字,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写错,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增强了“远离错别字”的自信心。

三、形近字分不清拆(打折)折(拆除)【错误原因分析】1、形近字混淆;2、多点少点分不清;3、字词积累少【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加强形近字教学2、“拆”与“折”的教学采用形象记忆法四、选词填空错误忽然竟然居然1、过不多久,()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2、这可爱的小家伙,()吧我当成了它的朋友。

3、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落到我的肩上。

【原因分析与措施】1、审题不认真。

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直接写,只是觉得把任务完成,不管答案是否正确。

2、理解能力低。

不能根据这三个词意思,来判断它们应该填在哪句话里。

3、利用工具书。

通过字典或词典,找出这三个词的意思。

根据意思进行填空。

4、完成后认真检查。

要培养学生做到答完题后认真检查、思考自己所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5、然后根据句中的语境去填写。

今后这类题型该多练习,学生慢慢地会理解的。

五、缩写句子错误它们的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

它们长出羽毛。

【错误原因分析】1、对句子的成分(主、谓、宾)不熟悉。

2、缺少各种形式的缩句练习。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c)不改变句子原意。

六、比喻句搞不清本体喻体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个比喻句用()和()来比喻(),突出了昆明湖()和()的特点。

【错误原因分析】1、比喻句的构成成分不清晰;2、平时有关类似的习题做的少。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理解什么是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

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比喻。

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强化训练。

七、不会修改病句1、元旦到了,大家决定采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

2、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闹。

【错误原因分析】1、平时对规范用词不到位。

2、学生语感较弱。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因要“准”;改动要“小”;原意要“保”;检查要“细”。

2、加强阅读。

八、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改不到位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改成反问句)那“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附送:2019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错题纠错措施一、多音字错误【错例呈现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gàn√ gān)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计数(shǔ√shù)。

【原因分析】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理解不够。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理解字义及词义。

2、巩固练习。

【错例呈现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当”的“当”字读成了第一声;“解闷”的“闷”字读成了第一声;“直奔”的“奔”字读成了第一声。

【错误原因分析】1、对重点字音虽平时强调但练习较少。

2、个别学生审题马虎。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查字典,加强读音,理解字义。

2、集体练读,个别抽读。

3、训练强化。

二、错别字错误【错例呈现一】抄写词语:人声鼎沸的“鼎”字上面的“目”写成“日”;“白茫茫”的“茫”字和“薄雾”的“薄”字写成了左右结构。

【原因分析】1、识字方法单一,没有多样化认记。

2、观察不仔细,写字习惯不好。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课堂上着重教学,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2、课后举例,巩固练习。

【错例呈现二】“一如既往”的“既”写成了“即”;“严厉”的“厉”写成了“历”。

“蜿蜒”写成“蜓”“拨打”写成“拔”【分析原因与措施】书写中出现错别字,主要是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同音字、形近字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小学生由于生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又往往感知不精确、注意不稳定,因而容易形成“书写顽疾”。

【改进措施】展示错例,观察纠正即把收集到的差错率比较大的字按“错字”和“别字”进行分类,展示出来,错别字例用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出现,后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待学生对错别字进行纠正。

要求所有的同学用最快的时间对错别字例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纠正。

经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自己写了那些错字,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写错,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增强了“远离错别字”的自信心。

三、形近字分不清拆(打折)折(拆除)【错误原因分析】1、形近字混淆;2、多点少点分不清;3、字词积累少【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加强形近字教学2、“拆”与“折”的教学采用形象记忆法四、选词填空错误忽然竟然居然1、过不多久,()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2、这可爱的小家伙,()吧我当成了它的朋友。

3、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落到我的肩上。

【原因分析与措施】1、审题不认真。

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直接写,只是觉得把任务完成,不管答案是否正确。

2、理解能力低。

不能根据这三个词意思,来判断它们应该填在哪句话里。

3、利用工具书。

通过字典或词典,找出这三个词的意思。

根据意思进行填空。

4、完成后认真检查。

要培养学生做到答完题后认真检查、思考自己所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5、然后根据句中的语境去填写。

今后这类题型该多练习,学生慢慢地会理解的。

五、缩写句子错误它们的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

它们长出羽毛。

【错误原因分析】1、对句子的成分(主、谓、宾)不熟悉。

2、缺少各种形式的缩句练习。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c)不改变句子原意。

六、比喻句搞不清本体喻体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个比喻句用()和()来比喻(),突出了昆明湖()和()的特点。

【错误原因分析】1、比喻句的构成成分不清晰;2、平时有关类似的习题做的少。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理解什么是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

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比喻。

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强化训练。

七、不会修改病句1、元旦到了,大家决定采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

2、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闹。

【错误原因分析】1、平时对规范用词不到位。

2、学生语感较弱。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因要“准”;改动要“小”;原意要“保”;检查要“细”。

2、加强阅读。

八、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改不到位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改成反问句)那“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