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技术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专业技术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6)不得泄露技术引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相当于这类报告
的文件)中的外汇估算;
(7)不得泄露内部掌握的技术出口方针、政策、措施等秘密事项;
(8)不得泄露内部掌握的对外援助的具体政策、计划等秘密事项;
经济工作保密行为规范
(9)不得泄露内部掌握的关于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方 针、政策、计划,以及我国海外企业的经营成本、盈亏情 况等秘密事项; (10)不得泄露我国驻外企业财务决算情况;
1.1 遵循规范(国家机关、单位、个人)
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不得涉及国 家科学技术秘密
(1)进行公开的科学技术讲座、进修、考察、合作研
究等活动;
(2)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广播、电影、
电视以及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图文资料和声像 制品进行宣传、报道或者发表论文;
(3)进行公开的科学技术展览和展示等活动。
流、推广时,不影响其职务聘任、晋升、年度考核及
先进表彰;
科研论文和科技成果保密规范
(3)国防科技成果不得参加地方、社会团体评奖;需申 请专利的,向国防专利局申请。绝密级的国防科技成 果,不得申请专利; (4)凡涉密的国防科技成果,不得擅自进行技术转让
国防科技文件、资料保密管理规范
(1)所有涉及国防科技研究、生产等有关的文字材料及 档案应进行保密档案归档,由机关、单位保密部门负责; (2)报道国防科研、生产、实验的稿件,由机关、单位 保密工作负责人审批; (3)建立保密工作文档,记录保密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 情况,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分布和防护措施情况,保密
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或专栏作者等;
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在保密工作中的职务行为规范
(3)新闻出版从业人员以职务身份开设博客、微博、微信 等,须经所在新闻单位批准备案;
(4)新闻采编人员申领、换领新闻记者证,须按《新闻记
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有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中 未包含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的,不予核 发新闻记者证; (5)新闻从业人员离岗离职要交回所有涉密材料、文件,
审批事项,保密监督检查情况,泄密事件查处情况等。
3 新闻出版从业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新闻出版保密制度
(1)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
道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 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 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2)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需向有关部门反应或通报 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应当通过内部途径进行,并对 反映或通报的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的标志;
(3)国防科技研究人员参加对外科技交流活动,不得涉及国家
秘密。
科研论文和科技成果保密规范
(1)涉密国防科技研究项目不得对外发表与项目有关的
论文;需要对外发表论文的,必须经过上级审查,获 得批准后方可发表; (2)凡承担国防科研、生产、实验的科技人员,其通过 验收或鉴定的科技成果,因保密而不宜公开发表、交
外人员的,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报批; (6)涉密科学技术成果在境内转让或推广应用,应当报原定
密机关、单位批准,并与受让方签订保密协议;
(7)涉密科学技术成果向境外出口,利用涉密科学技术成果 在境外开办企业,在境内与外资、外企合作,应当上报有关 主管部门批准。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遵循要求
(1)绝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不得申请普通专利或保密专利;
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与参研人员之间应当签订保密责任书; (3)涉密科学技术项目的文件、资料及其他载体应当指定专 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台账; (4)涉密科学技术项目进行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宣传 展示、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承担单位应当提前进行保密 审查;
涉密科学技术项目、成果的保密要求
(5)涉密科学技术项目原则上不得聘用境外人员确需聘用境
保密措施及要求 责任与处罚
前言

2010年4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第二十八号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令,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修订通过的新《保密法》,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事关党和国
家的安全和利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关于分级负责的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计公报中使用的重要统计数字,在公报未发表前,应注意保密;
经济工作保密行为规范
(5)不得泄露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计划、规划数字,主要外销商 品产量(由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除外)、库存、计划执行情 况,敏感性商品进出口情况和成交价格、外贸亏损的具体情况, 以及内部规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等秘密事项;
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新闻出版保密制度
(5)有关机关、单位应指定有权代表本机关、单位的审稿 机构和审稿人,负责对新闻出版单位送审的稿件是否涉
及国家秘密进行审定;
(6)有关机关、单位审定送审的稿件时,应当满足新闻出 版单位提出的审定时限的要求,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在所 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审定的,应当及时向送审稿件的新闻 出版单位说明,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2)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经原定密机关、单位 批准可申请保密专利; (3)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申请普通专利或者由 保密专利转为普通专利的,应当先行办理解密手续。
2 国防科技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国防科技涉密载体、涉密产品保密规范
(1)涉及国防科技秘密内容的载体(含纸介质、磁介质、
光盘、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等各类物品)的制作、收发、 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 密局制定的《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进行; (2)涉密产品的研制、生产、实验、运输、使用、保存、 维修、销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国家秘 密设备、产品的保密规定》进行。
(7)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
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在保密工作中的职务行为规范
(1)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对于在职务行为中接触的国家秘密信 息,应明确知悉范围和保密期限,以及国家秘密载体的收发、
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制度,禁止非法复制、记录、
存储国家秘密,禁止在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传递国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2)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与所在单位签订的保密协议,向 其他境内外媒体、网站提供职务行为信息,或担任境外媒体
(11)不得泄露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中外方要求我方承担的保
密义务事项; (12)对国内物价、工资等容易在社会上引起敏感反应的信 息,凡国家规定予以保密的,都不得泄露。
5 涉密采购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1)通过保密审查认定核准涉密采购项目的性质、采购方式和 保密要求,确保采购项目及其采购过程安全保密;
涉密采购工作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秘密信息;
(5)在私人交往或通信中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 (6)其他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行为。
对外提供国家科学技术秘密,须经相关 部门批准


经相关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绝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原则上不得对外提供,确需对 外提供应经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批准后,报国家科技 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机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对外提供应经中央国家机关有 关部门批准; 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对外提供应经中央国家机关有 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专业技术人员保密规范作为保密工作的一部分,意义重大; 医院秘密是关系医院发展和利益,医院各科室和全体职工都 有保守医院秘密的义务,要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及各项 规章制度。
定 义
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所遵
循的规则、准则的总称,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
受的具体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防护规范
(1)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必须要有安全的保密隔离措施,
并安装防盗报警装置; (2)涉及绝密级国防科技秘密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必 须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进入该领域的门控系统采用IC 卡或生理特征进行身份鉴别;
(3)存放国防科技秘密载体,必须配备密码文件柜;存
放绝密级保密行为规范
附:医务人员保密工作守则
目 录(专业技术人员)
01
02 03 04 05
科技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国防科技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新闻出版从业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经济业务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涉密采购人员保密行为规范
目 录(医务人员)
01 02
医院工作人员保密工作守则
保密范围及级别
03 04
新闻出版保密制度
(3)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对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
申明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不得公开报道、出版。对涉
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 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采取删节、改编、隐 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4)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
存储、处理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要符合 国家保密规定
不得有下列行为:
(1)非法获取、持有、复制、记录、存储国家信息; (2)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科学技 术秘密;
(3)在互联网或其他公开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护措施有线或无
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 (4)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科学技术
(2)原则上应采购国内货物、工程和服务,因特殊情况,确需
采购国(境)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须经保密行政管理部 门批准,必要时进行保密检查、检测或评估; (3)涉密采购参与人应具备中国国籍(限境内); (4)涉密采购项目应执行国家保密标准,暂无保密标准的,由
求的场所进行;
(4)涉密科学技术活动进行公开宣传报道前应当进行保密 审查。
涉密科学技术项目、成果的保密要求
(1)涉密科学技术项目在指南发布、项目申报、专家评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