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祝福 PPT课件

祝福 PPT课件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麻木 一丝希望
问有无灵魂
春天是幸福、生 机希望的象征, 然而有人说祥林 嫂是一个没有春 天的女人,你如 何理解这句话?
她先是在春天 里死了丈夫, 接着在春天里 又死了儿子, 最后她又在春 节的祝福声中 死在寒冷的雪 地里。
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饿死的? 穷死的?
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露了 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 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的社 会根源。
在课文中找出下列生字词并注音
钝响
烟霭 谬种
老监生
抟 俨然 间或
寒暄
踌蹰 新正
银镯子
不更事 贺家墺
尘芥

窈陷
荸荠







炮烙
生字词
dùn 钝响 ǎi 烟霭 miù 谬种 nà 捺 yǎo 窈陷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她)的眼 睛。” 文中描写了几次祥林嫂的眼睛,各表 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找眼睛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论特点 安分
受打击,内心痛苦
顺着眼
顺着眼, 眼角带泪痕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祝福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一个勤劳善良、朴实顽强的旧中国 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故事。
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发展
序幕:“我”回到故乡。
结局:祥林嫂悲惨地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
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划分文章结构
一 个 没 有 春 天 的 女 人 的 故 事
祝 福
生是×家的人,死是×家的鬼 嫁 鸡 随 鸡 , 嫁 狗 随 狗 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嫁二夫 饿 死 事 小 , 失 节 事 大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夫为妻纲
三从: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容 妇言 妇功
语言描写
1、 谈阿 毛之 事 初次与四嫂谈
痛苦与自责
与众人谈
痛苦麻木
加重了精神负担 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2、与柳妈对话 3、与“我”对话
善良、本分、勤劳的劳动妇 女,有淳朴、坚韧的性格,有一 定的反抗精神,是一个深受封建 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
祥林嫂
祥林嫂的日子会好过吗?
当时的社会现实 时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想
重要文集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重要作品有: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祝福》 《药》 《孔乙己》 《故乡》等
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 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上,后收入作者的 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 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 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 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 流弊和余毒。
情节 内容 序幕(1-2) “我”回到鲁镇 结局(3-33)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34-53)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54-65)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66-111) 祥林嫂再到鲁镇 顺序


尾声(112)
鲁镇祝福景象和 “我”无奈的感受
叙述的基本顺序有哪几种?这篇小说先 说祥林嫂的死,这属于什么叙述顺序? 采用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倒叙。 作用:(1)设置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 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 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2)形成对比:把祝福的景象和 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四婶、 “我”。
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
细节描写
jiàn xuān zhuó 老监生 寒暄 银镯子 tuán jiàn chóu chú gēng 抟 间或 踌蹰 不更事 yǎn ào jiè zhēng 俨然 尘芥 新正 贺家墺 bí qi wéi shàn cù páo luò 荸荠 帷 讪 蹙 炮烙 xīn lǐ tà zhèng 歆 醴 拓 怔
冻死的?
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
封建的政权、族权、夫权、神 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 将祥林嫂捆绑在其中,直至她 窒息而死
行动描写
1、整天地气不惜。 3、再嫁时一路只是嚎、撞在香案上。 4、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的很。 勤快 不逆来顺受、坚持从一而终 精神受到打击
作品简介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 祥林嫂是一个安分耐劳、勤快善良的农村劳动 妇女。但是,由于她没有经济地位,又毫无自 主权,生活在旧社会的最底层,那个社会以 “礼教”和“迷信”两把刀子,迫使女子既不 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 的罪名而受尽侮辱与损害。祥林嫂没有从周围 任何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关注、同情与帮助,得 到的只是轻蔑、厌恶和冷漠、嘲讽,最终成为 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可以说,祥林嫂的悲剧是 时代的悲剧。小说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
小说三要素:
人物:外貌、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 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 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 运动的基石。
她周围都是些 什么样的人?
剖析社会环境
在祥林嫂的不幸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如 何表现的呢? 1、祥林嫂再嫁
A. 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 嫂卖掉。 B.祥林嫂被婆家绑架捆走,四叔四婶首先想到 的是给自己家惹了麻烦。 C.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 按着嫂子的头拜堂。 D. 鲁四老爷主张:这种人虽可怜,但是败坏风 俗,祭祀不能让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 是不吃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