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巧用课前演讲三分钟

推荐巧用课前演讲三分钟

推荐巧用课前演讲三分钟——浅谈高三作文教学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求做了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畅。

”这亦是高考对作文的要求。

高三语文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由于作文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系统,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等问题,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且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有所差异,更进一步增加了作文教学的难度。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掌握自主探究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同时努力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作文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作文教学更具科学性、实效性,成为笔者在高三教学中思考的重要命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从高二下半学期开始便有意识地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时间对学生进行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的训练,这个训练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训练主要分三大步骤进行:一、审题立意的训练,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始终。

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或是材料作文,学会审题立意都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旦审错题或是未能找到文题的最佳立意,都会对作文的评分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06年的高考作文题《雕琢心中的天使》,许多考生只注意文题中的“天使”二字,通篇只写“天使如何如何”,却忽略了“雕琢”二字,忽略了文题是一个动宾短语而非偏正短语。

大意失荆州的结局让许多考生懊悔终生。

笔者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许多学生是一拿到题目就动笔,没有仔细地审题,或写走题,或未能抓住文题的最佳立意,归结原因如下:一是考试时间紧,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二是平时没有养成审题的好习惯,拿到题目也无从下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在不同的阶段对各种类型的作文进行了审题立意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短时间内审题并确定最佳立意。

第一阶段(高二下学期):分析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文题的各种类型,明确它们的异同。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相同点在于命题者都给出一定的范围让学生去思索,区别只在于前者范围较广而后者较窄而已。

两者都有一个明确的文题,学会区别作文文题的各种类型,对学生的审题立意非常有帮助。

具体作法如下:1、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作文文题,选择其中两个题目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不同类型的文题的异同。

2、写提纲,进一步明确不同的文题的不同的写作重点。

(成果在课前演讲展示)3、归纳整合(师生共同完成)例:“坚持”与“学会坚持”(高三9班周颖妍)分析:同:文章内容必须围绕“坚持”展开,明确坚持的内容和意义。

异:前者是一个动词,写作的重点可以是“坚持”的内容和意义;而后者是一个动宾短语,重心不仅落在“坚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行动,不能单纯地写“坚持”的内容和意义,而要重在写“为什么要学会坚持”,“怎样才能学会坚持”。

提纲:题目坚持学会坚持第一部分世界上值得我们坚持的东西很多,坚持对金钱名利的追求,坚持理想,坚持传统美德……不同的坚持造就不同的人生,做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呢?坚持是一种美德,学会坚持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才能在诱惑和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第二部分论点1:坚持对理想的追求,方可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论点2:在困境中永不言弃,才能走出困境,迎来生命中的阳光。

论点3:生活中少了坚持,将一事无成。

论点1:学会坚持才能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论点2:学会坚持才能不轻易言败,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论点3:在绝望时多给自己一份信心,就能多一分坚持。

第三部分生命中少不了坚持,我们要坚持对自己有用的,而放弃对自己无用的。

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坚持,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这一阶段的演讲结束后,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文题的各种类型,明确它们各自的写作重点。

1、按文题的长短分类。

词:诚信(名词)、选择(动词)短语:心灵的选择(偏正)、雕琢心中的天使(动宾)、人与路(并列)、雨燕减肥(主谓)句子:我想握住你的手、生无所息(整体把握)2、明确他们各自的写作重点。

词:写作时必须注意词的词性和含义;为了内容的丰富,确定一个写作重点,可把词扩展为短语或句子,如“选择道德”等。

短语:不同的短语写作的侧重点不同。

偏正短语要注意中心词与修饰语的关系,如“心灵的选择”,这种选择必须是来自心灵的,而不是来自其它方面的。

动宾短语不能只围绕宾语去写,要注意动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写作的重点与方向。

并列短语,两部分的内容都要在文中有所体现,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清楚是交互关系或是正反关系等。

主谓短语,要注意动作的发出者是谁,这种行为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第二阶段(高三一学年):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把握其最佳立意。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给出一定的写作范围,学生只要把握各种类型的文题的区别,在审题立意方面并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但近几年出现的材料作文,它只给出一则材料,可从多个角度来给文章立意,对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要求更高。

大部分学生反映,要把握符合题意的立意不算太难,可是要找到最佳立意则有一定的困难,拿到题目无从下手,存在畏难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第一阶段的作法,笔者展开了以下的教学活动:1、教师示范,归纳整合新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笔者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结合具体的例子,针对新型材料作文的各种类型进行审题立意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遇到问题该从何解决。

方法归纳:例:以果溯因法。

这种方法一般针对故事性的材料作文题,首先要分析材料写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其次是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局的发生;最后根据原因可从多角度地找到材料的最佳立意。

例: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治标不如治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2、学生根据老师归纳整合的方法,尝试对一些材料作文进行多角度的审题立意训练,可找高考题也可另行找相关的材料。

然后就其中的一些立意进行编写提纲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明白何为材料的最佳立意。

通过两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降低了作文离题的机率,为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收集素材,提练观点,进一步巩固审题立意的训练。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应会朝着新型材料作文的方向发展。

“收集素材,提练观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则材料。

具体作法如下:1、笔者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可来自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报道、科技进步、风云世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作文的前提。

要写一篇好的议论文,前提是有大量的论据。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也很少通过其它途径去积累相关的素材。

为了扩大学生的积累量,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的工作:(1)在高二下半学期,要求学生对必修、选修的课本进行归纳整合,收集有用的素材。

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同样有不少人和事可以随手拈来,用于我们作文中,这样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要对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并把成果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中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样既可节省大家的时间,又可以资源共享。

例:高二(8)班黄伟霞整理资料(高一活动单元)A、光潜先生说过:“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可用于“困难”“奋斗”“人生价值”等话题)B、孔子是当时的一位大学者,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

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因为他有改革天下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罢休。

(可用于“理想”“抱负”等话题)……(2)鉴赏历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积累相关的素材和写法。

(高二下半学期)高考满分作文必有其可取之处,通过点评、模仿和借鉴,学生能从中可以汲取许多重要的写作素材,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

笔者要求学生收集近三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对其进行鉴赏和点评,并把其中一篇当做美文呈现在课前演讲中。

2、其后要求他们就某一材料从多角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立意,选取一个最佳立意为文章起一个好标题,并写一个提纲。

同时要列举出所用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力求用鲜活的论据,其它同学积累相关的论据,亦可当做自己的写作素材。

3、课前演讲时,先让其他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提练观点,再让当天演讲的同学说出其看法,把他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

例:(高三9班马敏婷)材料: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见窗外哥哥正在埋葬家里喂养了多年的大花猫,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外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窗外盛开的玫瑰花。

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开朗起来,老人托起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原来是开错了窗呀!”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常常开错“窗”么?立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展现在你面前的就会是不同的世界。

标题:开启另一扇窗提纲:1、提出观点我们无法苛求人生尽善尽美,生命就是在挫折与尝试中成长;关闭一扇窗,开启另一扇窗,投射出来的依旧是灿烂阳光。

2、分析论证1) 上帝是公平的,人生总在关闭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你开启另一扇窗。

举例:一位失明的卖花女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靠劳动自食其力。

在一次地震中,整座城市笼罩在黑暗中,而她却因为习惯了在黑暗中生活,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许多人。

失明没有成为她的障碍,而成为了她的财富。

2) 人要成长,就必须历经挫折与磨难,聪明的人应该学会开启另一扇窗。

a) 李时珍弃文从医,历经三次落第,他毅然放弃府试研究医学,最终成为杰出的药物学家,留下巨著《本草纲目》。

b) 鲁迅弃医从文,成就中国近代文化巨人。

如果他们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向上的态度,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作为。

同时,从“弃文从医”和“弃医从文”的这处历史巧合中,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有所成就,不在于选择什么,而在于选择的态度。

3、总结全文遭遇难局,我们有的是选择的机会;可以屈服,也可以是使自己变得更强,甚至可以改变环境!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面对。

现实,不容回避;那么,就换个心情、换种方式,开启另一扇窗,扬起新一面帆。

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明显感觉收获良多,不仅懂得了如何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提炼观点,也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打下了基础。

三、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

1999年始,话题作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从内容到形式使人耳目一新。

开放性,灵活性,与以往高考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淡化审题;第二,淡化文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