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 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
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具 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 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公 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 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 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 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 重要参考。
二、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 是复杂的,具体分析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主观原因 1.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 执行。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 原因: (1)由于执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理 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 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 行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 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 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 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 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 去执行公共政策。 (5)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科技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 执行公共政策。
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 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 因果关系; 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 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 过程; 6.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建立起若干政 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问题、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六 种: 1.过程模型 2.互适模型 3.循环模型 4.博弈模型 5.系统模型 6.综合模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 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 主原则。 3.政策执行坚持法治原则,有利于实现政策执行的 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政策执行坚持创新原则,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主体 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 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因时因地制宜. 5.政策执行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尽可能减少 政策执行成本,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或 “公共产品”。
(2)由于执行者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计划和组 织实施政策,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 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目标群体的不信任和不支持。 (3)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政策资源供给的有 限,使政策执行颇为艰难,须经受住各种挫折与打 击。如果执行者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 质,缺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创新的拼搏精 神,就会造成政策执行半途而废或减量减质。
(二)社会环境 公共政策执行子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该系统以外 由人们以及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 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 它表现为: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
1.政治环境 (1)国家政治制度决定公共政策执行的阶级性质 和组织形式。 (2)政党制度影响着政策执行的组织机构设置、 人员配备、执行沟通、执行评估与监督。 (3)政治生活的民主程度和政治稳定影响公共政 策执行的运行状态。 (4)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稳定和功 能发挥。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1.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 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2.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1)政策执行监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二、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 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一)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物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人 员的配置问题。 3. 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 畅通的传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是公共政策有效 执行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三个阶 段: 一是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政策认知、制定政策执 行计划、进行物质和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 二是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包括公共政策宣传、政 策实验和全面推广等活动环节; 三是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测、 再决策等活动环节。
(2)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性质和功能发 挥。经济基础中的利益结构特点影响公共政策执行 的方向与程度。 第二,经济体制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运行模 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参与 和关心程度提高,使政策执行更注意协调和平衡利 益。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一)政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 政策执行理论: 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 采取的广泛的行动; 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 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 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第三节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
1.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 政策的人员或组织。 2.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方法, 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者、组织者、 管理者和责任者。
3.政策执行组织和政策执行人员影响着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 直接对政 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2)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执行人员是执行组织的主要元素,因而也是影响公 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 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 用的承受者。 2.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政策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3.政策对象有哪些具体因素对政策执行会产生重要 的影响 : (1)利益取向。 (2)文化心理因素。 (3)文化教育程度。
4.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利和资格进行资源分配。 5.制度资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 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任 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执行机关和人员为实现一 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措施和方法 的总和。 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 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 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 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 法。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1.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 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 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政策执行偏差与政策执行的创造性原则不是同一 范畴。 因为政策执行的创造性以遵循政策目标为前提、以 坚持政策的基本原则为灵魂,要求保持政策的统一 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加强政策认知; 2.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 3.进行物质准备; 4.做好组织准备; 5.注意制度配套。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政策宣传、政策试验和政策全面推广三个层 次。 1.政策宣传 2.政策试验 3.政策全面推广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 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 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 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 程。
三、政策环境与政策执行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边界之外并和政策系统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1.公共政策执行子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 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 外部自然条件。 2.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因素指政策执行系统之外人们的社会 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 (2)在效益、民主、公平等价值观念倍受推崇的社 会,政策执行一般能够更多地反映民意和公民参与, 体现公平与公正,并讲究效率等。 (3)而保守、安逸、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则倾向于 喜欢政策执行的渐进与平缓。
2.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管理缺 陷主要表现为: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执行机构中沟通和协调困难。 (3)组织制度缺陷。 (4)政策关系处理不当。
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够完善,如计划 不周,投入不足等往往造成执行偏差。 4.任何政策都是针对一定政策对象制定的。信息传 播受阻,没有得到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政策执 行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1)宣传不足 (2)宣传过度 (3)宣传不实
3.政策执行偏差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只 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问题的解 决。 (2)附加式政策执行。指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 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 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 (3)或缺式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的不配套、不完 备、不及时,政策内容只有部分被执行,而其余则 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