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离——管桩基础的注意事项

王离——管桩基础的注意事项

有关管桩基础的几个问题 王 离 (教授级高工)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2011年3月 广州)

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管桩的产品质量标准,全国的管桩厂都应 按这个标准生产预应力管桩,也按这个标准 来检测预应力管桩的产品质量,它不是管桩 基础的技术标准。 这个标准共有三个版本: GB 13476 – 92,于1992年颁布; GB 13476 – 1999,于1999年颁布; GB 13476 – 2009,于2009年颁布, 2010年3月1日实施,是最新的版本。 但是到目前为止广东很多地方还没有很好地 执行这个技术标准。

关于管桩基础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标准: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本专门的管桩基础技

术规范;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C 2008有部分预制桩的内容; 各省(市)地方标准《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其中浙江、福建、辽宁、云南、黑龙江、湖北、 吉林、广西、山东、广东等省(市)都陆续出 台了有关规程。

一、设计施工者要基本了解清楚的几个问题: 1-1、管桩基础的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不同,桩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 1-2、常用管桩规格、型号及其应用承载力。 要大致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概念设计中有个准星。 1-3、不宜应用或慎用管桩的地质条件。 不要在不宜应用管桩的地质条件下硬用管桩。 1-4、管桩穿透岩土层的能力。 设计时要有个底,所以要掌握岩土勘察知识。 1-5、管桩设计计算或验算的内容。 哪些一定要计算或验算,哪些可以不验算,心中也 要有个谱。 1-1、管桩基础的主要施工方法 (1)锤击法:柴油锤、液压锤 (2)静压法:抱压式液压压桩机 顶压式液压压桩机 抱压顶压联合式液压压桩机 抱压振动液压压桩机 (3)引孔打(压)法 (4)钻孔植桩法 (5)中掘法(直径≥600)

锤击沉桩 静力压桩 长 螺 旋 钻 机 大直径管桩 新颖沉桩法

也叫中掘法

新研制的施工机械: 随钻跟管钻机 (中钻法)

1-2、常用管桩规格、型号及其应用承载力 管桩分PC桩和PHC桩,广东几乎全是PHC桩。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mm、400mm、500mm、600mm和 700mm、800mm、1000mm、1200mm、1300mm、1400mm等规 格,建筑中的常用管桩规格为300mm、400mm、500mm和 600mm。300mm管桩今后要逐步淘汰。 管桩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 和C型,其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MPa、6MPa、8MPa和 10MPa。 重要工程都要选用AB型或B型桩;静压用桩广东大部 分选用厚壁的AB型桩。今后A型桩逐步少用。

常用管桩承载力一览表 1-3、不宜应用或慎用管桩的地质条件 锤击法: (1)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较多且难以 清除又严重影响打桩的孤石、风化球或 其它障碍物; (2)持力层以上含有不适宜作桩端持力层且 不易贯穿的硬夹层; (3)基岩面上没有合适持力层的岩溶地层; (4)非岩溶地区基岩以上为淤泥等松软土 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微风化岩层, 或中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强风化层; 这种地质条件俗称¡°上软下硬、软硬 突变¡±。

关于遇水软化的问题 1-4、管桩穿透岩土层的能力 打桩锤击力属冲击动力,预应力管桩较耐打, 在强力冲击下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大量工程实践 表明,使用D45以上重型柴油锤可使其穿透5~6m厚 的密实砂层或河卵石层,桩尖进入N≥50的强风化岩 层1~2m或密实卵石层1~2m。 压桩力则属静力,造成桩的穿透能力相对较 小,但也并非仅能穿透软弱土层,实践证明压桩力 ≥4000kN的静压桩也可穿透2~3m厚的密实砂层,桩 尖到达N=50的强风化岩表面。 从总体上看,当地质条件大致相同时,静压桩 的桩长通常要比锤击桩短1~2m,有时甚至短3~4m。

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 N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 =αN′ 式中 N——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 N′——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α——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可按下表采用。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若用 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岩土类别时,采用的是实测标 准贯入击数N′,如N≥50为强风化岩;50>N′≥30 为全风化岩;N′<30为残积土,与我们打桩压桩时 所指的强风化岩容易混淆。

锤击管桩桩端的强风化持力层是指N=50~60的 强风化岩层,而且桩端可进入这种强风化岩层1~ 2m,但不能打入中风化岩层; 静压管桩最多可压至N=50的强风化岩层的表面。 这是每个设计和施工人员首先要明确的基本概念!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GB50021规定,岩(土)名称和状 态可按现场实测的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但根 据我们的经验,估算打桩深度时则应采用修正 后的标准贯入击数N。锤击式管桩可打入N≥50 的强风化岩层1~2m,静压管桩可压入N=40~ 50的强风化岩层。因此,用修正后的标贯击数 可较正确地确定管桩的桩端持力层及预估沉桩 的深度。

1-5、管桩设计计算或验算的内容。

二、关于静压管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管桩基础设计计算内容较多,但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是静压管桩 基础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确定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⑴ 通过试验桩确定单桩承载力; ⑵ 通过半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单桩承载力; ⑶ 通过静压桩机的复压来检验或确定单桩 承载力。 2-1、通过试验桩确定单桩承载力 当管桩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且地质条件较复杂 时,或当地使用管桩的历史较短、设计经验不足时,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在设计阶段通过静载试 验桩确定。选择静载试验桩的位置应考虑工程地质条 件的代表性和基础部位的重要性,静载试验桩数不得 少于3根。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方法应按有关《建筑 地基基础检测规范》标准执行。静载试验一般可得到 单桩的极限抗压承载力,再除以安全系数后就可得到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2-2、通过半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单桩承载力 当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等经验关系确定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时,几乎全部的国家、行业地 基规范,以及除广东以外各地方的管桩规程,均按下列公式 计算: Ra=Up∑qsia li + qpa Ap 式中: Up¡ª¡ª管桩桩身外周长; qsia¡ª¡ª管桩第i层土(岩)的侧摩阻力特征值; li ¡ª¡ª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 qpa¡ª¡ª管桩的端阻力特征值; Ap¡ª¡ª桩尖水平投影面积;当为开口型桩尖时,仍 按封口型桩尖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其实,前一项是各层土的桩周摩擦力总和,后一项是总的桩端 支承力。

2-3、对于纯摩擦型静压管桩(一般桩长≥25m),其 承载力确定的方法更简单:试压加复压。

三、关于静压桩的机理和设计施工总思路 3-1、静压桩的机理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 施压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桩架上的配 重作反力将预制方桩或预应力管桩压 入土(岩)层中的一种沉桩工艺,静 压桩的桩端持力层可选择在硬塑~坚 硬粘土层;中密~密实的砂土层、河 卵石层;全风化岩层或强风化岩层 中,其上覆土层一般来说较软弱。

静压桩的压桩力与承载力不能完全等同: 有人以为静压桩施工时压多少力就能得到 多少承载力,或者认为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 (特征值)就是施工终压力的一半。这是一个 认识上的误区。 其实静压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施工的终 压力不能完全等同起来,有时可以等同,大部 分情况不能等同,因为两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 力,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广东对这两者的关系 的研究花了较大的力气,得出了两者之间关系 的经验公式。 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经验关系 (广东地区经验公式) 当6m ≤ L ≤ 9m时, Qu=2Ra=( 0.60~0.80)Pze 9m < L ≤ 16m时, Qu=2Ra=( 0.70~1.00)Pze

16m < L ≤ 25m时, Qu=2Ra=( 0.85~1.00)Pze

L > 25m时, Qu=2Ra=( 1.00~1.15)Pze 式中:L ¡ª¡ª 静压桩的入土深度; Qu ¡ª¡ª 入土部分的静压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Pze ¡ª¡ª 终压力值; Ra ¡ª¡ª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注解:本公式适宜于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不适用于摩 擦桩或端承桩。

举例:当 L=6m的超短桩时,取Qu=0.6Pze 则 Ra=Qu/2=0.3Pze=Pze/3.3 若 Pze=3300kN,则 Ra=1000kN 如果按2倍的关系计算: 则Ra=3300/2=1650kN 设计师若按Ra=1650kN来设计的话,怎么 施工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如果任意提高压桩 力,那么管桩桩身就会破损。 静压桩设计施工总体思路 1 终压力值决定静压桩的实际承载力 特别是当桩较短时(L≤9m): Qu=(0.60~0.80)Pze Ra=(0.30~0.40)Pze (大终压力只能得到较低的承载力) 2 要达到常规设计承载力,通常的思路: 一是提高终压力值; 二是增加复压次数。

A 关于提高终压力值的问题 一般来说,提高终压力可提高单桩承载力,但终压力不能任意提高,受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的限制。用同样的压桩力压短桩时,达不到长桩所能达到的承载力,因此,只有降低短桩的设计承载力。因此广东省标准《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送审稿)开头就讲:静压桩是一种设计和施工必须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桩基础。

B 关于增加复压次数问题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连续复压次数太多,对管桩基础承载力的提高并不太明显,但对压桩机和桩身损害太大,得不偿失。所以不提倡多次满载连续复压法,而是提倡超载施压法,一般复压1~3次,个别短桩复压3~5次。但超载施压的压桩力也不能大于桩身允许抱压力的1.1倍,稳压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秒。 C 静压桩设计施工的总体思路是: 1 在压桩机允许范围内尽量提高终压力值,以便得到较高的单桩承载力; 2 终压力值受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的限制,不得超过1.1倍的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 3 同样的终压力值压长桩和短桩,所得的单桩承载力是不一样的,从设计角度考虑,长桩的设计承载力应取大一些,短桩的设计承载力应取小一些;从施工角度考虑,长桩的终压力在二倍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左右,短桩特别是超短桩,终压力应定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三倍左右;

4 终压时连续复压的次数不宜超过5次,稳压时间大机不宜超过5秒; 5 当施工时实际桩长比设计估算成桩长度短很多时,施工方应及时通告设计方共同研究,若要补桩应立即补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