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官洲林场项目可研

新官洲林场项目可研

安庆市XX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X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编制日期:二零壹壹年十一月三十日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论 (2)第二章城市背景及项目概况 (4)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2)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18)第六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 (20)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4)第八章项目效益分析 (26)第九章项目可行性结论与建议 (30)·附件材料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安庆市XX林场建设项目二、项目界址本项目拟建设场地选址于XXXXXXX。

三、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600万元,总规模7800亩,主要包括意杨林培育,辅助设施包括12km林区主干道、5km林区副道和20km主排灌沟渠、40km副排灌沟渠、4座护林棚,28000m2储苗场的建设以及技术培训600人次。

建设期限:3年(2011-2013年)项目总投资情况如下:(1)建设工程费:2290万元。

(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35万元(3)基本预备费:76万元本项目资金投入以为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为主,中央专项资金投资为辅,其中: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林业贴息)1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5%。

四、项目建设单位单位名称:怀宁县石牌培文木材加工有限公司五、编制依据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

1、《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支撑的决定》;2、《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LYS141-99);3、《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皖D/LY07-87)4、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291号);5、《安徽省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0]300号)精神;6、安徽省林业厅《于做好2011年度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7、项目法人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8、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文件)。

9、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0、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

11、技术人员现场勘察资料、市场调查资料;第二章城市背景及项目概况一、城市背景(1)地理位置安庆市大观区地处安庆市区西部,南濒长江,东沿龙山路、菱湖南路、湖心中路与迎江区毗邻,南与东至县隔江相望,西至皖河农场与怀宁县接壤,北抵集贤北路与宜秀区相连。

全区土地面积235.5平方公里,人口27.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53万人。

区辖7个街道和3个乡镇。

大观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及周边地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处在景盖五岳的黄山、洞齐云旖的庐山、佛山之首的九华山、水石相搏的石钟山和古南岳天柱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几何中心。

大观区辖7个街道、1个镇、2个乡分别是:德宽路街道、玉琳路街道、龙山路街道、菱湖街道、集贤路街道、石化路街道、花亭路街道、海口镇、十里铺乡、山口乡。

(2)成史沿革大观成立于1949年,又名西市区,是安庆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2000多年的灿烂历史。

清末曾国藩在境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军械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在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曾在这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京剧鼻祖陈长庚、书法家邓石如、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等在此留下足迹。

境内古迹大观亭与武昌的黄鹤楼、江州的庚楼相媲美,是“宜城八景”之一。

大观区即由此而冠名。

(3)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大观区的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大观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3.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3%。

完成考核口径(现价)地区生产总值43.25亿元,同比增长15.6%。

考核口径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0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55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80亿元,同比增长10.2%,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位次大幅前移,区域经济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产业平台基本形成。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并不断深化“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倾力打造了大观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观新城、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产业平台,全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3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

近几年来,大观区主动适应区划调整的变化,紧紧围绕“一主两翼”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加强城郊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至2009年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达5亿元,基本形成了蔬菜、畜禽、水产、木制品、纺织、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7元。

大观区多项工作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荣获全国、全省先进。

2001年至今,大观区先后赢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科普示范区”、“全省老年工作先进区”、“全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4)城市建设交通十分便捷,南频长江“黄金水道”,北接206、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西以皖河大桥与怀宁、望江县相通,上接赣鄂湘,下通苏浙沪,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区位优势明显,是安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市政府、安庆石化、华茂集团、曙光化工、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大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市区大型企业事业单位。

近几年来,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拓宽改造了五条主干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新建的一批现代化的商务综合楼拔地而起。

长鑫花苑、龙门小区、宏祥山庄、集贤庄苑、宜城水岸、锦银花苑等环境宜人的居民小区遍布全区,形成城市亮丽的新景观。

二、项目概况:1、项目位置:本项目拟建设场地选址于XXXXXXX。

2、建设地址:拟建项目位于安庆市大观区,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

3、建设条件:项目生态环境优良,但森林面积和质量仍由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一是要适当增加林地面积,二是要提升森林质量,三是要注重生态型与经济型林业综合发展。

因此,大力发展意杨林建设以及进行珍贵树种培育,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必须要可持续发展,要保护与利用并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意扬林,加快珍贵树种培育的步伐,缩短林木生长周期,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中有这样,才能巩固生态建设的成果,增强林业经济实力,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和生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安庆市大观区林业在确保林业生态效益发挥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品,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走以科技委支撑,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以期建成涵盖范围较广、产业链较长、产品种类较多的林业产业体系,使安庆市大观区林业更好地解决“国家要生态、社会要效益、民生要吃饭”的矛盾,发挥好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走出一条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以市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发展新路。

同时,如何建设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产业林示范基地,如何对珍贵树种进行培育、开发和利用,是发展安庆市大观区特色林业产业的关键所在。

为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如下:(1)项目区生态环境优化的需要。

通过意杨林的建设以及杨树品种资源的收集,推广标准造林技术和扩大栽培品种的可选性,全面提升意杨林建设质量。

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显著优化区域生态景观与环境。

杨树与其他树种比较,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等优点,尤其是杨树既是优良的生态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多功能性使得其在林业生产中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

(2)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完善地方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生产走上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庆市大观区地方经济比较活跃,但现有林业建设工程、林业科研、技术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理顺林业生产关系,提升林业产业价值,创新林业产品品牌,全面增加林业效益,争取促使林业生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3)发展意杨林建设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加强森林环境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木材的供应势必要有足够的森林资源为基础。

从实际生产中不难看出,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木材的生产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果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木材,必然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的破坏。

如果没有足够的木材供应,又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制约,而杨树是解决这一生产矛盾的最佳选择之一。

因此,项目建设不但可有效缓解木材供应矛盾,也能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4)加快珍贵树种培育步伐,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把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施行,我国珍贵树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005年,国家实现了珍贵树种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年项目投资2000万元。

项目实施3年来,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90多个县级项目建设单位,对60多个珍贵树种开展了培育基地示范工作,珍贵树种资源锐减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缓解。

但珍贵树种只是在一些地方小规模发展和零星种植。

造成我国珍贵树种资源总量不足,后备资源严重匮乏。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将加快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这是转变林业发展理念和林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林业生产力和产出率、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要求,是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