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学生自由体会诵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五、介绍作者白居易,同样方法学习古诗《问刘十九》。
六、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大林寺桃花》《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第(2)周
活动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简介作者杜甫。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分组学习,体会入境。
1、学生分小组读古诗。
2、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还有什么感觉吗?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四、细体诗境
1. 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2. 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板书:愁)他愁些什么?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哪个字?
活动内容
《观 猎》 《乡村四月》
第( 8 )周
活动
目标
一、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诵读品悟,学以致用 。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一、学习《观 猎》。
1.出示古诗《观 猎》,师范读。
2.简介作者。
3.小组学习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潜、润、重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润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五、知识拓展延伸。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3. 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二、初感诗句
1. 自由读古诗。
谁第一个给大家读一读。
2.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板书。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练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古诗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
让学生根据教材介绍来了解作者。
三、品读古诗。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2、结合书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苍劲悲凉感情基调。
3、展示西塞山风光图片几张。
四、教师范读古诗。
五、学生多种方式诵读古诗。
六、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引导男女生比赛读。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在练习着读。
四、分组学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五、选择其中你喜欢的一首诵读给大家听。




一、 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楚江怀古》和《章台夜思》。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下面请大家看作者简介来了解作者。
二、 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好现在你们准备一下,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浪淘沙词九首》
第( 4 )周
活动
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简单理解诗意。
4.集体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5.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并试背诵。
二、学习《乡村四月》。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浪淘沙词九首》
九、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西塞山怀古》
第( 5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一、导语: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板书:西塞山怀古)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二、汇报自学收获
1、 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望月怀远》 《黄鹤楼》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导入新课
1、背诵《静夜思》,说说诗意。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望月怀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