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铜器图案研究报告

青铜器图案研究报告


【2】蟠虫离纹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斜口,卷尾,蟠屈。盛行于春秋战国。
6.鸟纹
鸟纹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 广义上可包含由鸟纹与其他 内容组合而成的纹饰,如花 鸟纹;狭义上则仅指纯粹鸟 纹或以鸟纹为主体的纹饰。 神话性质的凤纹或其他瑞禽 纹也可归在鸟纹类属。常见 于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的 表面。
二十五,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 形、浅腹,有圈足或三 足,有的还有流。
二十八 缶(fou ,否 ) (大)罐的意思,小的直径有20厘米, 大的直径有一米多。
二十九,禁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
三十,鉴缶 以冰酒、温酒的器具
三十一,铜铃 体形较小,一般在5厘米直径,器壁较薄,铃体上窄下宽,横 断面为合瓦形铃体,一侧有扉棱,舞面为平面,内有铃舌,摇 动使铃舌顶部打击铃壁内侧发出声音,上设有桥形钮。
【1】蟠虺纹
蟠虺(hui三声)纹,传统寓 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 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 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 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 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 秋战国时期。有三角形或圆 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 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 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 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 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 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五,簠(fu, 甫) 盛食物用。古书里写
作“胡”或“瑚”。长方 形,口外侈,四短足,有 盖。 1,斗形
七,盂(yu 与)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 口、深腹、圈足,有附 耳,很像有附耳的簋, 但比簋大。
九,豆(dou 斗)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 上有盘,下有长握,有 圈足,多有盖。
十,尊(zuen 遵)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 较粗,口径较大,有圆 的,也有方形的。
四,甗(yan,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
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 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 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 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六,盨(xu, 须)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 口,二耳,圈足,有盖。 与簠区别 主要在于腹部比较深,盖显得矮。
八,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 三短足、圆腹、二环耳、 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4、青铜纹饰利于研究古代装饰艺术
3
让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文化生活丶 重大事件丶生活习俗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
值。
青铜器图案分类
1.龙纹
【1】双体龙纹
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为“夔 纹”或“夔龙纹”。青铜器上的装 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 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 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 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 成一长体躯与一爪。根据龙纹的结 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 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等几 种。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 器上,凡出现为一爪的纹饰,就被 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2.饕餮纹
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 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 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 称呼。 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 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 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 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 者称为兽面纹。
青铜器分类
Click here to enter the title
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就已经能生产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乐器等。到商 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无 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所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若按用途大致 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二十,斝(jia,甲)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 三足,两柱,一鋬。
二十一,爵(jiu, 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 倾酒用的流,两柱,后有尾,旁有鋬 (把手—)
二十二,角(jiao ) 与爵相比,无两柱。
二十三,觯(zhi,志) 饮酒器。圆腹、侈口、 圈足、形似小瓶,大多 数有盖。 类似现在的小 罐或者大杯。
【2】交龙纹
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 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一方向交 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 在一起,成多叠式的。《仪礼·觐 礼》:“载龙旗弧韣乃朝。”郑 玄注:“交龙为旗,诸侯之所 建。”《周礼·春官·司常》: “王建大常,诸侯建旗。”郑玄 注:“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 一象其下复也。”是交龙为龙交 缠的图象。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 国早期。
7.凤纹
凤象征吉祥的神,凤纹亦称 凤鸟纹,包括凤纹及各种鸟 纹。古老的汉族传统装饰纹 样之一。凤纹在青铜器中是 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 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 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 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 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8.波纹
波纹(环带纹)是一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 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十六,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 经》上说:“清酒百 壶”,《孟子》上说: “簟食壶浆”。壶有圆 形、方形、扁形和瓠形 等多种形状。 壶与垒的 区别主要是壶径长。
十七,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
圆筒形,旁有柄。
十八,匜(yi,仪) 深沿盘,开口成流。匜为盥洗器,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 是浇水
十九,觚(gu,姑)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直径比尊细。
我国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别具艺术特色,历来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搜藏的珍品。由于青铜礼 器的造型最为多样,也最能体现青铜器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 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本来青铜礼器的传 世量就不多,而需求者有增无减,所以青铜器历来价格昂贵,尤其是珍稀精品,只有王宫贵族和巨富 商贾才玩得起。
一,鼎(顶) 煮食器。相当于现在
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 也有四足的方鼎。
二,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 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 二耳。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盛食物的器 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随葬
三,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在新 石器时代,三鼓足陶鬲很普遍,青铜 器鬲明显是由陶鬲演化,陶鬲一般单 耳,而青铜鬲有耳为多。
三十三,钟(编钟
艺术特点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以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种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 丽,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 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 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 佳妙至极。
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
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文化内涵的变迁.因此,
研究青铜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2
2 1、可以给墓葬断代
2、研究古代青铜铸造技术
3、青铜铭文可以补史正史证史
【3】爬行龙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 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 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 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 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 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 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 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
【4】卷龙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 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 常饰于盘的中心。《仪 礼·玉藻》:“龙卷以祭。” 郑玄注:“画龙于衣。” 孔颖达疏:“龙卷以祭者, 卷谓卷曲,画此龙形卷曲 于衣,以祭宗庙。”古以 为龙、蛇属于同类,故把 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 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 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 像结构有所不同。
三十二,铙(钲) 作为中国最早的青铜乐器,夏二里头铜铃为商、周 青铜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青铜文 化大发展的商代,青铜乐器大为增多,出现了铙、 钲、鼓等不同的种类。
铙与钟的区别:甬下为铙,甬上钲的区别:小为铙,大为钲;宫殿使用为铙, 战争使用为钲;甬无突起环或者孔铙,为有钲。
3.夔龙纹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 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 足,有的没有。其变化很多,使用灵 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 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 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 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 鼎器物上,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 瓷器上。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 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也有记载 说是舜的二臣名,分别指乐官和谏官。
中国青铜器图案研究报告
Simple and beauty
目录
CONTENTS
青铜器的研究价值 青铜器图案分类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青铜器的图案内涵 青铜器与当代人的发展关系
铜器,青铜器的简称,也泛称各种铜器。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 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 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环就是冶炼而成,距今6700年。中国的青铜冶 炼掌握的也较早,目前中国最早的冶炼青铜器为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也有500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