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教案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教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教案上课班级:应用化学021、022班授课时数:3课时授课题目:第九章多糖的测定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淀粉的性质和其常见的测定方法。

2 了解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测定淀粉的优缺点。

3 了解膳食纤维的功能和粗纤维的提法。

4 掌握淀粉、粗纤维、果胶测定的操作。

5掌握如何检测果胶中还含有可溶性糖分。

重点和难点: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碱性乙醚法的原理、操作实施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问答法板书内容第九章多糖的测定§9.1 淀粉的测定一淀粉的结构:直链和支链两种,在不同的粮食作物中含量不同。

二淀粉的性质:(1)水溶性:(2)水解性: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3)醇溶性:不溶于30%以上的乙醇溶液。

(4)旋光性:水溶液具有右旋性。

(5)易糊化、老化。

三淀粉的糊化:分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膨胀阶段;完全糊化阶段;四淀粉的测定方法:1 物理法:测定物理常数如相对密度、折光率、旋光度;2 酸水解法:(1) 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样品,不适合富含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果胶的样品,因它们可被水解为还原糖使测定结果偏高。

(3) 操作:用30ml石油醚分3次除脂,再用150ml 85%乙醇除可溶性糖,然后加入20ml 4N的硫酸,装上回流装置回流2h,回流完毕,立即用流动水冷却,然后加入2滴甲基红,先用40%NaOH调到黄色,再用硫酸调到刚好变为红色,再用10%NaOH调到红色刚好褪去,加入20%醋酸铅和10%硫酸钠各20ml以除去其中的蛋白、果胶等杂质,过滤定容至500ml,余下操作同还原糖操作。

(4) 计算:淀粉% = 还原糖%×0.9 162/180=0.9(5) 注意事项:①样品含有脂肪应先脱脂,以免影响乙醇对可溶性糖类的提取。

②样品中加入乙醇溶液后,混合液中乙醇的浓度必须在80%以上,以防止糊精随可溶性糖一起被洗掉,如测定结果不包括糊精,可用10%乙醇洗涤。

3 酶水解法:淀粉酶硫酸×0.9(1) 原理:淀粉双糖还原糖还原糖质量淀粉质量淀粉%(2) 操作:①样品脱脂、洗去可溶性糖;②酶水解:将放在250ml烧杯中的处理后的样品于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冷却至60℃,加入0.5%的淀粉酶溶液20ml,在55~60℃条件下保温1h,并不断地搅拌;其间须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具体操作为:取少部分液体,加入碘看其是否呈蓝色。

水解完毕,加热至沸使酶失活,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定容过滤;③酸水解:取上述酶解液25ml,加入1:4硫酸25ml,加热回流0.5h,冷却后,加入2滴甲基红作指示剂,用20% NaOH中和至红色刚好消失,用100ml容量瓶定容。

④测定:同还原糖测定;同时取25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空白试验。

⑤计算:同酸水解法;(3) 注意事项:①样品脱脂处理;②由于淀粉颗粒具有晶体结构,须加热糊化破坏使其易于被淀粉酶作用;③使用淀粉酶前,应确定其活力及水解时加入的量;具体操作为:用已知浓度的淀粉溶液少许,加入一定量淀粉酶溶液,置于55~60℃水浴中保温1h,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9.2 粗纤维的测定一有关纤维的几个概念粗纤维: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此概念,是指食品中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为人体所消化利用的物质;它仅仅包括食品中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含氮物质,不能代表食品中纤维的全部内容。

膳食纤维(食物纤维):是指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其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木质素、果胶等。

纤维是人类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在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防止阑尾炎、心脏病和结肠癌等多种疾病。

膳食纤维中各种成分的特点:二重量法测定粗纤维:1 原理:在热的稀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部分半纤维素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热的氢氧化钠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同时除去部分半纤维素及部分木质素;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除去丹宁、色素、残余的脂肪、蜡质及戊糖和残余蛋白质,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可经灰化后扣除。

2 操作:(1)取样:1~2g;(2)脱脂:样品中加入20ml石油醚,取下层干燥;(3)酸化:把脱脂样品用200ml 1.25%的煮沸稀硫酸转移到500ml锥形瓶,装上回流装置加热回流0.5h,用布式漏斗抽滤,然后用热水洗残渣至不显酸性(甲基红);(4) 碱水解:把上述残渣用200ml 1.25%的煮沸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原锥形瓶中,装上回流装置加热回流0.5h,用古氏坩锅(内铺石棉,预先干燥至衡重G0)抽滤,用沸水洗涤,随后用25ml 1%盐酸溶液洗涤除去可溶解于酸的杂质,再各用50ml沸水洗涤两次,最后用15~20ml 95%乙醇分2~3次洗涤,再用15~20ml乙醚分数次洗涤;(5) 干燥灰化:上述残渣在105℃烘12h,冷却至衡重G1,然后将坩锅于马福炉中灼烧至灰白色,冷却称重至衡重G2;(6) 计算:(G1-G0)-(G2-G0)×100粗纤维(%)=W =3 注意事项:(1) 酸、碱消化时,如产生大量泡沫,可用几滴硅油或辛醇消泡;(2)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条件的控制:(3) 脱脂不足,将使结果偏高;§9.3 果胶的测定一果胶的用途:作为食品生产的胶冻材料和增稠剂,用于制造糖果和果冻;影响果酱制品的稠度和凝冻性;在医药上可作为治疗胃肠道和胃溃疡等疾病的良好药剂,特别是低甲氧基果胶,它能与铅、汞等重金属形成不能吸收的不溶物而起到良好的解毒剂和预防剂。

二果完全甲基化的果胶脂酸:甲氧基%=16.32% 胶果胶脂酸高甲氧基果胶:甲氧基% > 7%的聚半乳糖醛酸低甲氧基果胶:甲氧基% < 7%组果胶酸(含有大量的游离羧基,甲氧基% ≤7%)成原果胶三果胶的测定方法(一) 重量法1 定义:2 果胶沉淀的难易与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的酯化程度密切相关。

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难易程度选择沉淀剂0~30% 易NaCl40~70% 不易CaCl270~100% 很难有机溶剂(如乙醇)(二) 比色法1 原理: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发生缩合反应,对其呈现的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定量测定。

2 操作:(1) 样品处理:先用70%(或以上)乙醇处理样品,使果胶沉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沉淀,以除去可溶性糖分、脂肪、色素等杂质,残渣分别用酸或水提取总果胶或水溶性果胶。

(2) 果胶水解及提取①可溶性果胶:取上述处理样品,过滤,取滤渣,加40ml水加热0.5h,过滤,定容至100ml,取10ml定容到100ml,待用。

②不溶性果胶:取①中已经水解后的滤渣加入浓硫酸加热水解1h,定容至100ml,取10 ml再定容到至100ml,待用。

(3)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标准半乳糖醛酸溶液(10 g/ml) 0,1ml,2ml,3ml,4ml,5ml,6ml,7ml于100ml容量瓶,定容,取10ml再定容到100ml,取2ml到比色管中,加入6ml浓硫酸加热20min,冷却后加1ml咔唑于暗处反应0.5h ,取出于530nm 下制作标准曲线。

(4) 样品的测定:① 取处理后的可溶性果胶溶液2ml 按标准曲线测定步骤得A 1。

② 取处理后的不溶性果胶溶液2ml 按标准曲线测定步骤得A 2。

3 计算:可溶性果胶(%)不溶性果胶(%)总果胶(%)=4 说明(1) 糖的影响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2) 在样品测定时选用的浓硫酸浓度、咔唑浓度应与标准曲线制作时具有相同的规格、同一批号,保证浓度、纯度的一致。

(3) 如何检测处理的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糖分?苯酚-硫酸法:取检液1ml 于试管中,加入5%的苯酚水溶液1ml ,再加入硫酸5ml ,混匀,如溶液呈现褐色,则证明含有可溶性糖分。

穆立虚反应法:取检液0.5ml 于试管中,加入5%的α-萘酚的乙醇溶液2~3滴,充分混合,有白色浑浊,然后沿倾斜的试管壁徐徐加入浓硫酸1ml ,静置试管,观察两液层的界面上是否出现紫红色色环,如有,则证明含有可溶性糖分。

小结思考题:1 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 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3 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的原理是什么?授 课 内 容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9.1 淀粉的测定一 淀粉的结构:直链和支链两种,在不同的粮食作物中含量不同。

二 淀粉的性质:⑴水溶性:直链淀粉不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缓慢冷却易出现凝沉现象;支链淀粉只能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才能溶于水,静置不会出现凝沉现象。

⑵水解性: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经α-淀粉酶水解为糊精和部分葡萄糖,经β-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

⑶醇溶性:不溶于30%以上的乙醇溶液。

⑷旋光性:水溶液具有右旋性。

⑸易糊化、老化。

三 淀粉的糊化:见教材。

分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膨胀阶段;完全糊化阶段;四 淀粉的测定方法:1 物理法:测定物理常数如相对密度、折光率、旋光度;2 酸水解法:(1) 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样品,不适合富含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果胶的样品,因它们可被水解为还原糖使测定结果偏高。

(3) 操作:用30ml石油醚分3次除脂,再用150ml 85%乙醇除可溶性糖,然后加入20ml 4N的硫酸,装上回流装置回流2h,回流完毕,立即用流动水冷却,然后加入2滴甲基红,先用40%NaOH调到黄色,再用硫酸调到刚好变为红色,再用10%NaOH调到红色刚好褪去,加入20%醋酸铅和10%硫酸钠各20ml以除去其中的蛋白、果胶等杂质,过滤定容至500ml,余下操作同还原糖操作。

(4) 计算:淀粉% = 还原糖%×0.9 162/180=0.9(5) 注意事项:①样品含有脂肪应先脱脂,以免影响乙醇对可溶性糖类的提取。

②样品中加入乙醇溶液后,混合液中乙醇的浓度必须在80%以上,以防止糊精随可溶性糖一起被洗掉,如测定结果不包括糊精,可用10%乙醇洗涤。

3 酶水解法:淀粉酶硫酸×0.9(1) 原理:淀粉双糖还原糖还原糖质量淀粉质量淀粉%(2) 操作:①样品脱脂、洗去可溶性糖;②酶水解:将放在250ml烧杯中的处理后的样品于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冷却至60℃,加入0.5%的淀粉酶溶液20ml,在55~60℃条件下保温1h,并不断地搅拌;其间须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具体操作为:取少部分液体,加入碘看其是否呈蓝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