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估整改工作中期检查汇报.

评估整改工作中期检查汇报.

精品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 师1名。
三、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没完全 形成。制约条件:
(1)进驻花都基地的企业数量过少,与周边企业 紧密合作的太少。
(2)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未能完全适应岗位能力 素质的形成。(如可供学生选修的公选课太少)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未能完全统一。 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有待提升。
二、整改工作的阶段性成效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中心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篇文 章。
在改革的过程中,整合优化资源,规划建 设以数控技术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专业群。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引进广州大森机械有限公司
计辅专业07级参加大森机械的项目开发、生产,前一阶段是“半工半读”,现在 是顶岗实践(脱产);
2010届毕业生首次校园招聘会,机电工程系邀请了47家企业进场招聘, 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主要的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工作已经启动。 如:与玺明机械公司合作开发《机械制造技术》(周欢伟) 与佛山科挺表面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机电设备维修技术》(陈沪) 与精美机床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陈敏) 与保定向阳精密机械公司合作开发《机床夹具》(周玉海、周欢伟) 等等。
07级参加生产性实训。
( 广州鸿邦西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南联实业有限公司、广州玺明机械有限 公司)
机修专业为深圳地铁开设“工程车辆检修”订单班,探索订单培养模式。
计辅08级两个班筹备到海鸥卫浴有限公司参加企业顶岗实践(16-20周),
正在做教学计划的修订报告,12月9日(今天)下午,公司派代表到花都基地宣讲。 2009年承担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课题3项:《以能力为本基于工艺实施工作
过程的项目主导型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广东省高等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依托工业园区建立工学结合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中国 职教协会)、《数控技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与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学院 十一五课题)
2.2. 校企合作
本学期,各专业共调研了广州铁道车辆厂、广州通用机械、南联实业、 东风日产等83家企业,形成了36份专业调研报告。
2.5 提高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本学期新增加企业兼职教师16名,平均每 个专业达到2名。
校内实训课程有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比例 为46%(13/28门)
企业兼职教师大多具备工程师(中级)以 上职称。
2.6 教科研成果的培育
获得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出版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3本。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横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10个。 获得学院推荐申报市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
3. 按照《工作细则》既定计划,从系的层面加强 对各项任务责任人的工作支持,加强引导,确保 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汇报完毕,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4 教学改革
本学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课程有7门。 从09级开始,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一体化教学。 生产性实践教学
数控加工实训、模具拆装实训环节真实项目生 产性实训比例提高到50%左右。 课程设计采用企业项目 如:《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采用大森公司 “绕线机AB轴制造工艺规划与实施”项目。
横向科研(技术开发)项目。与玺明合作开发自动封口机等10个项目。 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项目任务支持。
2.3.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等6门。
新申报市级精品课程3门。现有国家级精 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在维护实施中。
开发配套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小型制冷装置维修》、《数控机床装配调试 与检测》、《工程材料及其成型》等3本。
四、下一步整改的具体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 (1)加强与广州南联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
联系,在为其加工产品的基础上争取参与其 新产品的研发。 (2)每个专业建立10个左右的校外实训基地。 (3)确保已立项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及教材 按时按质完成。
四、下一步整改的具体措施
2. 提升教师项目开发能力。 (1)营造宽松的氛围,保障项目实施的时间,确 保已立项的项目顺利完成。 (2)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性政策 倾斜。
“评估整改工作中期检查”汇报
机电工程系 2009年12月9日
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整改的工作思路 二、整改工作阶段性成效 三、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四、下一步整改的具体措施
一、整改工作思路
依托花都基地,走工学结合的道路 引企入校,探索“校企一体、半工半读”模
式 通过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改革 (2)教学改革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