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A. 用铝作导线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 干冰做制冷剂D.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2.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A. 浓硫酸稀释B. O2验满C. 配制20%的Ca(OH)2溶液D. 氢气验纯3.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B.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C. 甲的化式为CH2D.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4.如图图象关系合理的是()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C. 分别向等质量的Fe和Al加入稀盐酸D. 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5.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 反应前后天平示数不相等,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2012年12月31日,山西某公司发生一起苯胺泄漏事故,造成水体严重污染.苯胺的化学式C6H5NH2下列有关苯胺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由C、H、N三种元素组成B. 一个分子中含有5个氢原子和1个氢分子C. 相对分子质量为93D. 苯胺中的C、H元素质量比为72: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8.0分)7.节假日,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1)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______.(填序号)A.炒鸡蛋B.牛奶C.黄瓜D.糖醋鱼(2)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______功能.(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8.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A.河水B.自来水C.矿泉水D.蒸馏水(2)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填字母)______.A.随意弃置废旧电池B.含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任意排放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3)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电解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同时得到一种是最轻的气体,另一种是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9.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1)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填“>”、“=”或“<”)乙.(3)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图2)实验.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②小华同学将小明同学实验中的水改为酒精,发现固体没有溶解,综合两位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甲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③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10.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人们认识物质组成、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以及获取能源的重要手段.(1)通过研究如图1所示的变化,可以确定水的组成.图中与试管a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2)化学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热量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镁条与稀盐酸B.生石灰与水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D.氧化铁与稀硫酸(3)在一定条件下,A与B能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四种物质微观图如图2:下列结论,能从该图示得出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4)通过如图3所示实验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①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由此推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有______.②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试推测该气体的成分并说明理由______.11.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除尽粗盐中的______。
(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滤液中所含的溶质除含有氯化钠外,还含有______。
(4)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
(5)若样品中含80g NaCl,理论上最终所得NaCl固体的质量______80g(填“>”或“=”或“<”),其原因是______(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2.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某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
参观结束。
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小苏打样品。
来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品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贡)取样品9.3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
(2)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3)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3.A、B、C、D、E、F、H、I、M为常见的物质,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已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D为氧化钙(CaO)与B化合可得到F,E为黑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白光,反应②是实验室检验气体H的反应。
请回答:(1)写出E、H、I三种物质名称(或化学式):E为______,H为______,I为______。
(2)在上述反应中M的作用是______。
(3)请用文字表达式(或符号)下列化学反应:a.A→B的化学反应______。
b.②的化学反应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4.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图1,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3)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別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
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金属X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______,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实验与讨论】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图4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注: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但不能与CO反应,CO2的密度约1.5g/L,CO的密度约为1.25g/L)【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______,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测得集气瓶中液体里含碳元素0.24g,量筒中液体的读数为96mL,则反应时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用铝作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答案】C【解析】解: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故A能达到对应的目的;B、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故B能达到对应的目的;C、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的物质,说明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g的氢氧化钙,因此不可能配制20%的Ca(OH)2溶液,故C不能达到对应的目的;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需要重新收集并验纯;如果只听到很微弱的噗噗的声音,则说明氢气已经纯净。
故D能达到对应的目的;故选:C。
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的物质分析溶液的配制;D、根据氢气的验纯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
3.【答案】D【解析】解: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上述反应是C2H4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了C2H5OH,反应的方程式式:C2H4+H2O C2H5OH;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丙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乙是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
故A不正确;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故B不正确;C、由甲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的化学式是:C2H4.故C不正确;D、在丙C2H5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D 正确。
故选:D。
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5OH,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的意义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考查知识运用能力.4.【答案】B【解析】解:A、向pH=9的溶液中不断加水,碱性减弱,pH减小,但不会小于7,故错误;B、久置的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然后与其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盐酸开始没有气体生成,氢氧化钠反应完毕,才有气体生成,图象能正确反映发生的化学反应;C、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当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铝放出的气体大于镁放出的气体,故错误;D、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会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