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国家民族政策

如何理解国家民族政策

如何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基本要求刚要;
我们都是来自新疆,大家都知道新疆本身就是在执行着民族政策的一个区域,那么作为一个新疆人,我是怎么理解自治区这个词的那?所谓的民族政策又是什么那??它对我们新疆,对我们新疆人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那?
所谓的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

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

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民族政策要求地方
正文:
我们都知道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IO)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才对?
1.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的含义:它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各民族在所有领域平等;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彻底性、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

(3)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4)民族平等政策的地位:它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
(1)民族团结的含义: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民族团结政策的地位:它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4)国家维护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①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②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

③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相结合的原则。

(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举措:①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③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还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科技教育,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者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它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度:它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6.民族语言文字
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设立专门机构,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造条件。

7.民族风俗习惯
(1)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和群体性。

因此,只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的精神,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即“保持”和“改革”两个方面。

一方面,各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不得干涉、破坏;另一方面,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既有精华,也有陋习,对于影响或阻碍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风俗习惯,通过教育群众,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逐步引导群众自觉扬弃或改革。

8.宗教信仰自由
(1)主要内容: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2)中学生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宗教要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要从小注意培养自己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清醒地认识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会利用宗教煽动群众,破坏民族团结,应该坚决抵制利用宗教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青少年应专心致志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