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及分析

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2017(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学校理工大学论文名称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与分析——以省大三学生为例指导教师晓康队员1.牛小红2.锦3.王艳目录摘要1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1(三)研究意义2二、研究设计3(一)研究调查思路及问卷设计31.问卷设计32.研究对象33.研究思路以及方法44.数据选择5(二)调查结果5三、数据统计与描述性分析5(一)性别分析51.性别与就业认知52.性别与行为倾向分析6(二)院校分析91.总体描述102.院校与就业心态分析103.院校与就业前景分析124.院校与期望薪金分析14四、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16(一)社会161.大学生就业制度因素162.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因素163.国家人事制度17(二)家庭17(三)学校18(四)个人181.性别对就业观的影响182.职业愿望不切实际193.价值取向存在偏差194.自身综合素质偏低20五、对策与建议20(一)大学生个人自身20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202.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20(二)社会21(三)学校21(四)家庭21【参考文献】23附录:24表格和插图清单表1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项目表3表2性别与职业规划关系表5表3案例处理摘要表10表4院校与就业心态交叉分析表11表5院校与就业前景交叉分析表12表6院校与期望薪金交叉分析表14图1本研究的技术方法分析流程图4图2性别与就业心态图6图3性别与就业行业分析图7图4性别与毕业选择分析图8图5性别与就业地域分析图9摘要对于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而言,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等。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且呈现上升发展的趋势。

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心理变化,就业观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

于是结合目前的就业形势,我们选择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为调查对象,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省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大围的调查。

我们主要采用制作宣传电子调查问卷,走访教师、图书馆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描述性分析、列联表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观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观大学生列联分析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制度的不断变化,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每年毕业的就业大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95万,比上年又增加30万,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5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又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重要的变革阶段,GDP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局面未被打破,市场上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对较少。

就业人数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就业岗位的增长率,市场上大学生的供给超出社会人才的需求。

再者,人才专业机构的失衡,使得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

外部环境的变化倒逼着大学生自身的转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环境的营造,还需我们主动改变就业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适应环境的发展,最终促进就业。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自2001年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就业观念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的篇幅也不少。

安国通过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意识、就业意愿、就业心态等方面的特点,得出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自我认知意识缺乏、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

[1]曾宏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不切实际、规划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的现状,探索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三个原因:观念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

[2] 周骏宇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本质上是“一步到位”而不是“先就业,后择业”,这是受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户籍制度等二元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地区和就业行业的选择也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和体制优势单位。

[3]文新华等人的调查显示:个人发展前景、经济收入、爱好兴趣、自己是否适合该工作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主要因素。

[4]马力等人从“自主择业”到“自主创业”转变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大学生应该自主创业,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可能性,以及实现这种转变的具体路径。

[5]综上所述,有关就业观念的研究至今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对于就业问题的指导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基于此问题,我们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再次调查,期望对完善就业观念这一理论有一定帮助,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意义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形态瞬息万变。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仅是“无业可就”,还存在“有业不就”的矛盾。

调查大学生就业观,首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重要基础;其次,为适应社会需求,对学校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以社会需求促进教育,以有用价值培养人才;最后,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团体的主力军,其观念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良好就业观念的形成,培养社会积极向上的就业风气,促进社会人才的有效配置,实现市场人才供需结构的平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调查思路及问卷设计1. 问卷设计问卷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就业认知、行为倾向。

大致归纳如表1所示:表1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项目表2.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问题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所以针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但是由于大三、大四学生为主要就业大军,所以本次以本科大三、大四学生为例。

3.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本研究的技术方法分析流程图(2)研究方法由于本问题属于市场调查类研究,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进行了数据统计与描述性分析,随后我们采用列联性分析,进而明确影响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各因素影响力的大小;最后,通过对问卷的研究分析,我们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进行了分类总结。

4. 数据选择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大学生就业观的现实情况,我们慎重的选择了476份有效问卷,将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问卷回答不完整因素。

(二)调查结果回收问卷483份,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98%,其中男生247份,女生229份,大四(专科大三)230份,大三(专科大二)246份。

三、数据统计与描述性分析(一)性别分析在进行性别分析时,我们主要进行数据的简单整理与描述。

1. 性别与就业认知(1)性别与是否做过职业规划的分析:表2性别与职业规划关系表由表2可知,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样本中有60.97%的大学生做过职业规划,其中有10.71%的大学生做过很具体的职业规划,男生群体中做过职业规划,但感觉意义不大的学生占46.56%,而在女生群体中,做过职业规划,但感觉意义不大的学生占56.33%,说明女生在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的持久性相对于男生而言较低,在是否做过职业规划这一问题上性别可能有显著的影响。

(2)性别与就业心态的分析:图2性别与就业心态图由上图2可知,在大学生群体中,男生对于就业形势有73.28%的学生持有乐观心态,女生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中持有悲观心态的与男生相比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着显著性影响。

2.性别与行为倾向分析(1)性别与大学生希望从事的行业的分析:对于就业行业的选择,女生与男生希望去政府工作的比例约为5:3,而想从事信息IT行业的男生约占想从事该行业的73%,想从事传统行业与服务行业的男女比例差异较小,从中可以看出性别对当代大学生愿意从事政府及事业单位和信息IT行业的差异较为明显。

图3性别与就业行业分析图(2)性别与毕业后的选择分析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这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在选择考研方面,女生与男生的比例大概是3:2,而对于直接就业,女生与男生打的比例大约为2:3,而在考公务员及其他方面,男女比例相对持平。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把它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不过大多还是因人而异,继续深造并不是说可以高枕无忧,几年之后仍然要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利用深造的机会学习更多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压力越大的今天,早点做准备还是有好处的。

图4性别与毕业选择分析图(3)性别与就业地域分析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仅有3.78%的人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省会城市所占比例最高,为45.59%,一线城市也有31.30%的比例,19.33%的人愿意去地级城市。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就业地区还是存在一定要求的,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还存在问题,呈现毕业后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特征。

图5性别与就业地域分析图(二)院校分析在进行院校分析是我们采用列联分析法,下面是对列联分析法的描述。

列联表(Contingency table)是由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交叉分类的频数分布表。

分类变量其不同“值”表示相应对象所属的不同类别的变量,分类变量的取值一定是离散的,而且不同的取值仅表示相应对象所属的类别,如性别变量只取男、女两个“值”,某商品的等级变量只取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值”,等等。

分类变量的取“值”有时可用数字来表示,但这时的数字除了类别以外,没有其他的含义.如用“0”表示“男”,用“1”表示“女”。

对本文的各项变量进行分类变量的取“值”如下:性别:“0”表示男,“1”表示女;家庭年收入:“0”表示1万元以下,“1”表示1—3万元,“2”表示3—8万元,“3”表示8—15万元,“4”表示15万元以上;家庭现居地:“0”表示农村;“1”表示城镇;就业心态:“0”表示乐观、积极,“1”表示悲观、消极,“2”表示无所谓;是否做过职业规划:“0”表示做过,很具体,是求职的重要依据,“1”表示做过,感觉意义不大,“2”表示没有做过;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前景:“0”表示狭窄,“1”表示广阔,“2”表示暗淡;希望到哪里就业:“0”表示一线城市,“1”表示省会城市,“2”表示地级城市,“3”表示西部地区;希望到什么企业就业:“0”表示国企,“1”表示民营企业,“2”表示三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外国独资企业),“3”表示其他;希望从事的行业:“0”表示传统行业,“1”表示信息IT行业,“2”表示服务业,“3”表示政府及事业单位;期望的就业薪金(月薪):“0”表示3000元以下,“1”表示3000—5000元,“2”表示5000—7000元,“3”表示7000元以上;1. 总体描述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数为476,没有缺失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