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渗透与纳滤脱盐概论

反渗透与纳滤脱盐概论

(2)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能耗较 低;
(3)膜分离通常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合处理热敏 性物料;
(4)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可靠性高, 操作、维 护都十分方便。
1.5、分离膜性能
分离膜(Membrane)是膜分离过程的 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分离效果、 操作能耗以及设备的大小。分离膜的性能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均为压力推动 的分离过程,即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溶剂 及小分子能通过膜,而盐、大分子、微粒 等被截留,其截留程度取决于膜结构。
微滤 微滤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 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 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 的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 为0.7bar。
(2)截留分子量 在超滤和纳滤中,通常用截留分子量表示
其分离性能。截留分子量是指截留率为 90%时 所对应的最小分子量。截留分子量的高低,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膜孔径的大小,通常可 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3)分离因数
对于气体分离和渗透汽化过程,通常用分离因数 表示各组分透过的选择性。对于含有A、B两组分 的混合物,分离因数定义为
借助外界能量,物质由低位到高位流动; 借助本身的化学位差,物质由高位到低位流动
推动力: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
1.3、膜分离法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微滤(microfiltration )、超 滤(ultrafiltration;hyperfiltratio)、纳滤 (nanofiltration;NF)和薄膜过滤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RO;reverse osmosis;RO )
第七章 反渗透和纳滤脱盐
第一节 膜法分离
1.1、膜分离法简介
膜的概念 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一层薄薄的凝聚物质。
薄膜分离系统用于去除小颗粒及溶解盐。膜分离 (Membrane Separation)——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 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混合物中的某些组 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浓缩、 提纯等目的的分离过程。
超滤 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 (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 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 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 物质。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 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 的有机物等。透膜压一般为1~7bar。
纳滤 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性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是它 在很低压力下具有较高除盐性能和截留相对分子质 量为数百的物质,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主 要去除直径为1nm左右的溶质粒子,故被命名为 “纳滤膜”,二价或高价离子,特别是阴离子的截 留率比较高,可大于90%,而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 一般低于90%。截留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 。 透膜压一般为3.5~16bar。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透过性能 与分离性能

1.透过性能 能使待分离的混合物有选择的透过是分离膜的最基本条件。表征膜透
过性能的参数是透过速率。
透过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组分的通过量, 对于水溶液体系,又称透水率或水通量,以J表示。
式中: J ——透过速率,m3/(m2·h)或 kg/(m2·h); V——透过组分的体积或质量,m3或kg; A——膜有效面积,m2; t ——操作时间,h。
非对称膜的作用主要由很薄的致密皮层决定,传质阻力小, 其透过速率较对称膜高得多,因此非对称膜在工业上应用 十分广泛。
式中 xA,xB——原料中组分A与组分B的摩尔分率; yA,yB ——透过物中组分A与组分B的摩尔分率。
1.6、膜的分类
按结构分: 对称膜(无孔膜、多孔膜)
非对称膜(一体化非对称膜、复合膜)
对称膜是一种均匀的薄膜,又称均质膜。膜的横 截面结构及形态是均匀的,厚度一般在10~200 μm之间,传质阻力由膜的总厚度决定,降低膜的 厚度可以提高透过速率。
(2)非对称膜
非对称膜的横断面是不对称结构,由一薄薄的皮层和多孔 亚层构成。包括一体化非对称膜&复合膜 。 一体化非对称膜是用同种材料制备、由厚度为 0.1~0.5μm的致密皮层和50~150 μm的多孔支撑层构成, 其支撑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在较高的压力下也不 会引起很大的形变。 复合膜:致密皮层与多孔亚层由不同材料构成,使每 一层独立发挥最大作用。
(1)截留率 对于反渗透过程,通常用截留率表示其分
离性能。截留率反映膜对溶质的截留程度, 对盐溶液又称为脱盐率,以R表示,定义为
式中CF ——原料中溶质的浓度,kg/m3; CP——渗透物液中溶质的浓度,kg/m3。
100%截留率表示溶质全部被膜截留,此为理想的半渗 透膜;
0% 截留率则表示全部溶质透过膜,无分离作用。
膜的透过速率与膜材料的化学特性和分离膜的形 态结构有关,且随操作推动力的增加而增大。此 参数直接决定分离设备的大小。
2.分离性能 分离膜必须对被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选
择透过的能力,即具有分离能力,这是膜分离过 程得以实现的前提。
不同分离过程中膜的分离性能有不同的表示方 法,如截留率、截留分子量、分离因数等。
反渗透 反渗透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它能阻挡所有 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 100 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 子透过。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脱盐率一般可大于 95%,反渗透复合膜脱盐率一般大于 98%。操作压 力较高,一般为2~10 Mpa。
1.4、膜分离技术的优点
(1)膜分离是一个高效分离过程,可以实现高纯度 的分离;
加压的供水流平行通过薄膜表面,部分水流通过 薄膜,被排除的颗粒在剩余的水流中浓度会越来 越高。由于溶液是连续性的流过,被排除的颗粒 不会沉积,反而会被浓缩液带走。因此,进水流 在通过薄膜后便分为通过薄膜的溶液(渗透液) 和残留的浓缩液。
1.2、膜分离过程的特点
膜分离过程均需要一定能量 物质选择透过膜的能量可分为两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