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全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秀颀.(qí)烂熳.(màn)溃.退(kuì)深恶.痛疾(è)B.畸.形(qí)婆娑.(suō)甲胄.(zhóu)坦荡如砥.(dǐ)C.教诲.(huǐ)濒.临(pín)不逊.(xùn)惟妙惟肖.(xiào)D.嶙峋.(xún)黝.黑(yǒu)滞.留(zhì)触.目伤怀(chù)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
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
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
D.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国宝的“前世今生”。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②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
③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⑤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A.⑤②④①③B.④②⑤①③C.⑤③①④②D.④②③⑤①7、根据课文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③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④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⑥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⑦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⑧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⑨《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富贵不能淫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丈夫之冠.也(帽子)B.得志,与民由.之(遵从)C.俄.有使使止之(不久)D.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女子之嫁也B.此之谓大丈夫C.系之衣带间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风吹白鸽拨琴弦黄舒灿①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转眼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带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
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
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
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
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
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
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
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
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
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
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
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
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
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
⑧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看,远远地望着。
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⑨“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
“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
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
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
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
这么多年了,他积攒的铜币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来救助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多么希望没有战争啊。
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
”听后,我对老人又多了几分敬佩。
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⑩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
我忽然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
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
⑾我呆若木鸡地驻足在这位老艺术家的面前心潮涌动。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⑿突然,最后的曲子结束了,清风拂过,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碎成一地的金光斑,所有的白鸽都朝着蓝天的同一方向起飞……⒀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选自《黄舒灿作品集》,有删改)1.文章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2.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选文第⑥段老人的琴风是怎样变化的?4.试分析第12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从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
2、看社戏(节选)王英琦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
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
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
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
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
豫剧毕竟姓豫。
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
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
它不像京剧有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
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
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荒村鄙邑”,夹杂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有滋味。
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
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
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
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
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
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
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
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
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我心里酸酸的。
这些伶人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孰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妈,你看!”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
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这孩子多大了?”“六个月了。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
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
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