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他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分割割据,群雄争霸,战事频繁,烽火连天的战国末期,他的父亲名叫自处,是秦昭王的孙子,秦文国君的儿子,当时,在变化多端的割据形式下,各诸侯国之间处于相互制约,以及外交战略上的需要,往往把自己的儿子或孙子送往别过作为人质,借以谋取对方的信任。
由于安国君子女很多,子楚既非嫡嗣,也不是长子,向不为重视,所以秦赵交时,子楚就被派往赵国做人质。
从此客居异乡,穷困潦倒,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
那时候,在赵国邯郸做生意的大商人吕不韦,是一位颇具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看清子楚这种特殊的背景和处境,觉得奇货可居,可以利用他进行一场政治投机,于是就出钱出资,多方游说,打通官气,极力策划帮助子楚返回秦国,吕不韦还把自己以为美貌动人,能歌善舞的爱妾邯郸赵姬送予子楚为妻,不久生下一子,就是嬴政。
据史记记载,赵姬与子楚为妻之前,已与吕布为同居,并怀有身孕,故嬴政的生父究竟是谁,仍是千古之谜。
子楚回国后继位当了秦王,是为庄襄王,立嬴政为太子。
公元前246年,庄襄王病故,年幼的嬴政就被历史推上了秦王的宝座,嬴政继位时,年仅13岁。
面对合纵连横,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显得难以驾驭,只好委国与太后和大臣,这就使得相撞吕不韦和嫪毐一度把持国政,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他举行了加冕礼,从此亲理朝政,他血气方刚,胸怀大志,于是诛杀嫪毐,幽禁太后,又罢免了吕不韦的相帮之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利用十年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先后歼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个诸侯国,统一中国,从而为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割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画上了休止符。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统一后,嬴政下令实行帝号,让大臣们讨论国家最高统治者应该如何称呼的问题,群僚们众说纷纭,而嬴政则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而取三皇和五帝的称号,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这个称号就为历代统治者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为了巩固政权,他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有乡、亭、里。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直接听命于皇帝,中央和地方和中央军政官吏均由皇帝任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明法定律,重视法律,凡是皆决于法,使法律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尤其重要的是他推行三大统一,即由中央颁布度量衡标准器,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命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等整理文字,以秦小篆统一全国文字。
废除了六国旧有货币,以秦半两钱作为最基本的流通货币,统一全国货币。
这三项伟大举措,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推动作用,而且影响久远,遗泽千秋。
此外,他还下令修驰道,直道,并把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东至山海关,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难怪有人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确,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创造奇迹的一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时年50岁,他死后,他的儿子胡亥谋害了自己的兄长扶苏而栖居皇位,史称秦二世。
而此时的秦王朝早已度过了它不可一世的黄金时代,而步入穷途末路,不久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使得秦王朝土崩瓦解,一朝覆灭。
秦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前后约15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王朝之一。
秦亡后,后世的历史学家政治家都在不断地总结研究秦王朝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秦始皇个人短短半个世纪的生涯也给后人留下了千年不息的纷争。
自古至今,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是莫衷一是,这种争论似乎仍将继续下去。
一位封建帝王的功过是非如此令千秋评说不已,足以证明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他的确是一位伟大杰出的历史人物。
世界考古史上很多沉重而又光辉的页码,不少都是在十分偶然的组合中被掀开的。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秦陵兵马俑的发掘就是典型的一个。
不过这一次,历史把少有的荣幸赐给了几位普通的中国农民。
1974年的初春,陕西省临潼县颜寨乡西扬村农民杨培彦、杨志发、杨全义等人按照村里决定,在自己世代居住的村子南边柿树林里打井,以备春旱时灌溉用,井挖到第五天,脚下出现了异常坚硬的红色烧土层,没挖一层都震得人两臂发痛、虎口发麻。
这是他们不免感到有些疑惑和沮丧,挖到3、4米深时,随着一阵异样的响声,眼前刨出一些奇形怪状的陶片和一件类似瓦翁的东西。
于是,村民们变得小心翼翼的,至少,挖出完整的瓦罐还可以用来盛放鸡蛋,但是挖出来的并不是瓦翁,而是一个身穿铠甲的瓦人胸膛,再挖下去,瓦人的头、胳膊、腿也露出了土面,接着还有锈迹斑斑的铜弩机、铜箭簇、铺地砖。
面对这一发现,农民们手足无措,茫然无解,有的说,是一个砖瓦窑;有的说是一个土地庙,有的说是地下的十八罗汉,总之,是福是祸,谁也说不清楚。
几位上了岁数的老人竟担心挖出了神像,岂不会冒犯了神灵,遭受天谴,于是,悄悄焚香膜拜,叩首作揖。
一时间,小小的西杨村被搞得沸沸扬扬,说来也巧,当天乡里一位姓房的水管员恰巧到村里检查打井的进度,这位经常奔走于秦始皇陵的基层干部,在细细查看了打井现场后,把眼前的发现与数里的秦始皇陵联系起来,他说,你们看,这些砖不是很像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砖吗?这真是一语破的,在场的人都觉得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看来挖出了文物,还是赶快向县里报告,西杨村打井挖出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临潼县城、传到了西安、传到了北京。
74年7月经国家批准,一支由陕西省考古专家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开赴现场,开始进行清理挖掘,从此拉开了本世纪最为壮观的考古挖掘工程的帷幕。
到1976年,经过两年多的钻探,初步证明,这里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陵园中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
共有三个涌坑,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内埋陶制兵马俑近8000件,木质战车百余乘。
就这样奇迹出现了,一支帝国雄兵复活。
几位普通农民用他们的铁镢轻而易举的叩开了一座惊世骇俗的古代军事博物馆的大门。
事情过去多年以后,有记者采访这里的农民,他们谈了一个十分有趣又耐人寻味的事情,当时他们把挖出的破碎陶俑碎片用架子车拉到县城交给文物管理部门时,有关部门发给他们误工和奖励总共30元钱,他们感到十分高兴。
也许在今天不少人眼里,这有多么微不足道,但他们至今并不为当年这份微薄的索取而懊悔,因为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能引起社会的重视而深深骄傲。
另据一些老人回忆,当他们还是幼童时,村里父辈打井或埋死人时就曾挖出过陶俑,都认为是不祥之物,或捆绑悬吊,施以鞭打,或烈日暴晒,砸碎深埋,以此消除心头的恐惧和不安。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历史文物,是价值连城的国宝,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秦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
自74年发现至今,无数中外观光客蜂拥而至,先睹为快。
观众达数千万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称赞秦俑“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三次参观秦俑坑,他以一个外交活动家特有的明智和胆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秦代兵马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创造出这样伟大历史文化的民族一定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未来”。
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秦俑后留言“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这段话被广为传颂,以至于世界第八奇迹在今天被成为秦俑坑的代名词。
当然,除了惊讶和赞叹外,人们常常提出一些问题,兵马俑坑是谁建造的?它始建于何时?象征着什么?它与秦始皇陵是什么关系?它又是被谁焚毁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解开这个历史谜团,要弄清秦始皇兵马俑坑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再次回到两千多年前,先从秦始皇的陵墓说起。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以东,距县城约7.5公里,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巍巍耸立,雄伟壮观。
据说秦始皇当时之所以把墓选在这里,正是因为这儿风光秀美,山环水抱,形胜利便,而且骊山盛产金玉,所谓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此。
如今,秦始皇陵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关于秦始皇陵的修建时间和墓内部得结构,历史上不少文献典籍均有记载,让我们还是看一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是怎样描述的吧,因为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素以记事真实而享有史圣之誉。
而且他的生活年代距秦始皇死后葬骊山仅数十年之隔,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始皇刚即位不久,就着手修建陵墓,等到全国统一后,便派七十余万徒隶前往该地服劳役,墓穴挖至三层泉水之下,用铜浇铸后,棺椁,又在墓中内修筑宫观,墓穴内藏满稀奇珍贵的宝物,命令工匠制作暗箭机关,有人盗墓一接近,就会触动机关,自动发射,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械灌输,墓冢内的顶部装饰有日月星辰,地下布臵九州五岳,用人鱼的脂肪炼制成蜡烛,预计能够久燃不息。
二世皇帝说,先皇帝的后宫嫔妃未曾生育放出宫中不宜者,一律让她们陪葬。
因此死者甚多,已经埋葬,有人说,工匠们制造机关埋葬宝物,对冢内的情形非常了解,如此一来机密会泄露,所以,葬礼完毕,先封闭了冢中的墓道,又把冢外的墓道完全封死,使工匠无以生逃,然后在坟上种满了草木,像山的模样一样,从司马迁这般记述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得知,秦始皇帝陵始建于始皇刚即位时,即公元前246年,工程全部结束则在始皇死后,前后历时约38年,为修筑陵墓所征得徒隶最多竟达70多万人,这无疑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规模之大,耗资之巨,恐怕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充分反映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那么古代史家的记载,其可信程度究竟如何,为了逐步揭开秦陵的奥秘,从本世纪60年代初起,考古工作者就开始对陵园进行钻探和调查,现已查明,秦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墓近似方形,状如覆斗,为夯土筑成,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至今陵高74米,陵基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就像一个金字塔形状。
围绕封土堆,地面上原建有两重城垣,成南北向长方形,内墙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3870米,外城墙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640米,周长6210米,城墙大多坍塌,仅存墙基,宽约8米,内城和外城内还发现有三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是举行祭祀活动和守陵人储物住宿的用房。
经用现代方法探测,陵墓中心部位有较强烈的汞异常反应,因此推断史记中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是完全可信的,由于地面建筑除墓冢外,大多毁体不存,故尚难以确切了解当年原貌,但是,陵园异常丰富的地下埋藏,对于了解和掌握秦始皇陵园的设计思想和整体布局却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明,考古钻探发现,在秦始皇陵园四周分布大量形制不同内藏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目前已探明的有400多个,范围广及56平方公里,历年来,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5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