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一、醛类消毒剂1、甲醛甲醛以液体、气体烟熏剂广泛用于医院消毒和卫生防疫消毒;低温甲醛蒸汽则用于医院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
甲醛作为消毒剂虽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但是其对人有一定的毒性,如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过敏反应、全身性毒性(如呕吐、腹痛及全身性休克等)和致癌作用。
(1)适用范围: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醇溶液可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①4%~l0%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对细菌繁殖体污染者浸泡作用30 min,细菌芽孢污染者浸泡作用6h以上可达消毒要求。
②8%~12%甲醛-乙醇(70%)溶液,浸泡作用18~24 h可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③直接加热福尔马林或福尔马林与氧化剂等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用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的熏蒸消毒。
如福尔马林(40ml/m3)与高锰酸钾(30 g/m3)法、福尔马林(20 m1/m3)与漂白粉(20 g/m3)法、福尔马林(80 ml/m3)与三合二(70 g/m3)法等。
2、多聚甲醛(1)适用范围:多聚甲醛可用于特殊环境中室内空气、物品表面等的气体或烟雾熏蒸消毒。
(2)使用要求:①加热熏蒸消毒将多聚甲醛放于容器中在热源上直接加热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②氧化多聚甲醛熏蒸消毒应用多聚甲醛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在各因素水平处于不利时,多聚甲醛浓度增加至20mg/L,作用时间>4h时也可达到消毒要求。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需要加热使温度到达20℃,以便多聚甲醛和高锰酸钾在加水后可快速反应。
熏蒸容器内壁和处理物品表面不应有水珠,以防甲醛凝聚。
3、低温甲醛蒸汽灭菌(1)适用范围:低温甲醛蒸汽灭菌适用于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包括手术器械、内窥镜及其附件,由玻璃、塑料、橡胶、皮革制品和热敏材料制造的各种用品与器械等。
(2)使用要求: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其操作过程包括预处理、灭菌和后处理等。
其中灭菌处理在设定温度下,按表1-1要求的温度、压力、灭菌时间和甲醛浓度进行的灭菌处理。
表1-1 GEF-449型低温甲醛蒸汽灭菌装置灭菌处理要求灭菌温度(oC)55 60 65 80灭菌绝对压力(mbar)157 199 250 474灭菌时间(min或h)60 30 30 10甲醛浓度(mg/L)65.685 64.699 63.743 61.035 (3)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的特点:①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安全性好,由于灭菌过程在负压状态下进行,甲醛气体不会向外泄露。
对环境中甲醛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低温甲醛蒸汽灭菌装置安装环境中甲醛质量浓度(0.06l~0.096mg/m3)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安全标准②灭菌效果可靠,低温甲醛蒸汽对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灭菌效果可与环氧乙烷相比,与干热和压力蒸汽灭菌技术相近。
(4)使用注意事项:①甲醛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致敏作用和全身性毒性作用,吸入高浓度甲醛气体,可毒害人的中枢神经,导致肺水肿,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②甲醛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受有机物影响明显,污物污染严重者不宜用甲醛消毒;甲醛气体穿透性差,包装物品不能用甲醛气体消毒。
③甲醛不得用于皮肤与粘膜消毒。
④消毒后物品与器械应及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或经化学方法解吸甲醛,去除残留甲醛后再使用。
⑤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时,灭菌温度对灭菌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随温度升高灭菌效果逐渐加强,但是,温度过高对灭菌物品有一定的损坏作用,所以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温度设置在50~80℃范围内,即不损坏灭菌物品又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
⑥甲醛浓度越高,灭菌速度越快。
有机物存在时,可在微生物周围形成凝固蛋白保护层,甲醛不能有效接触微生物,使甲醛对微生物杀灭作用下降,所以对污物污染严重者不宜用甲醛消毒。
⑦多孔的棉、毛织品等容易吸收甲醛,100g棉织品可吸收1.5~2.0g甲醛,毛织品的吸收量可达3.0~4.0g,所以棉、毛织品可降低灭菌效果,一般甲醛气体不用于棉、毛织品的消毒与灭菌。
⑧聚脂纤维、丁基橡胶、棉毛织品等较易吸收甲醛,不可用该类材料作为包装材料。
5、戊二醛:戊二醛溶液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为了减少戊二醛分子的挥发,降低或去除其刺激性气味,又可使戊二醛溶液具有较好的杀微生物作用。
应用离子型化合物和络合剂等的复合作用,可以降低或去除戊二醛溶液的刺激性气味,并能保持戊二醛溶液的杀微生物效能。
这种刺激性气味较低的戊二醛溶液又称为低气味戊二醛消毒液。
(1).适用范围含有防腐剂的2%碱性戊二醛溶液和2%碱性低气味戊二醛消毒液,主要用于对医疗器械和用品以及精密仪器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出厂时戊二醛溶液的pH值应当是酸性(一般为pH 4~5),使用前加入防锈剂(亚硝酸钠)和pH调解剂(碳酸氢钠)并使其完全溶解,于20~30min后,测定戊二醛溶液的pH值和戊二醛浓度,只有当pH值达说明书规定的要求,戊二醛浓度≥2%时方可使用。
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和用品浸泡消毒时,2%碱性戊二醛溶液和2%碱性低气味戊二醛溶液浸泡,作用10~40 min;对分枝杆菌污染物的消毒需延长作用时间至90 min以上。
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和用品浸泡灭菌时,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和2%碱性低气味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时间不得少于10 h。
(3).使用注意事项(1)戊二醛浓度的影响:使用低浓度的戊二醛溶液用于对细菌芽孢污染的处理,有可能造成消毒或灭菌失败。
因此,禁止使用浓度低于2%的戊二醛溶液进行高效消毒或灭菌处理。
(2)pH值的影响:pH值对戊二醛的稳定性和杀灭微生物作用都有较大影响。
所以使用戊二醛溶液时pH值的调控适当与否已成为灭菌是否成功的关键。
贮存时戊二醛溶液应当保持酸性(pH3~5)条件,应用时戊二醛溶液应当保持pH值在7.5~8.5,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为7~14d。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当其有效成份下降至标示浓度的90%时,不得继续使用。
(3)戊二醛溶液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受有机物影响,所以灭菌时应先作预处理,清洗去除有机物。
(4)戊二醛溶液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戊二醛溶液不得用于粘膜消毒,也不可以喷雾气溶胶方式使用。
与其他消毒剂配伍用于皮肤消毒时,戊二醛含量不得超过0.1%。
(5)器械或用品消毒与灭菌前应清洗干净,干燥或将水沥干后,再浸泡到戊二醛溶液中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6)使用戊二醛溶液时,在戊二醛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等防腐剂,可防止戊二醛消毒液对金属器械和用品的腐蚀作用,同时对戊二醛溶液的杀灭微生物效果有增效作用。
实验证明加入亚硝酸钠,可使杀菌时间大大缩短。
(7)消毒或灭菌处理后的器械与用品,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
不得用生理盐水等含盐的水冲洗,以免产生腐蚀现象二、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又称为氧化乙烯,是灭菌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达到灭菌要求。
应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时,可使用100%环氧乙烷制剂、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剂(环碳合剂),含有环氧乙烷10%,二氧化碳90%和环氧乙烷与氟利昂-12合剂(二氯二氟甲烷合剂),含有12%环氧乙烷,88%氟利昂-12。
各种剂型的环氧乙烷应当装于钢瓶(装量0.2~50 kg不等)或玻璃安瓿中(装量5~20 ml不等)。
1.适用范围环氧乙烷蒸汽压大(60℃,5 kg/cm2),对物品穿透力强,适用于对棉、毛、化纤、皮革及塑料制品、热敏橡胶、合成材料制做的物品、电子元件、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精密仪器等的消毒与灭菌。
2.使用方法(1)消毒袋法:环氧乙烷(环碳合剂)的用量为15 ml/L(含环氧乙烷1350 mg/L),室温下(20~40℃)作用16~24 h。
(2)大型蓬幕法:可用于大型或大量物品的消毒。
环氧乙烷使用剂量为0.4kg/m3,作用40~48 h;或0.7 kg/m3,作用20~24 h。
(3)环氧乙烷灭菌器:使用时,将物品放入灭菌器的柜室内,密闭柜门,预热至40~50℃,抽真空至53kPa,通入环氧乙烷,用量600~1200 mg/L,在40~60℃,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作用6~12 h。
灭菌后,抽出残余环氧乙烷气体,充分通风换气,使物品残留的环氧乙烷解析。
3.使用注意事项(1)注意防火、防暴。
(2)整个消毒和灭菌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用量的环氧乙烷和适宜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以保证消毒或灭菌效果。
(3)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既要保证环氧乙烷顺利穿透,又能防止再污染。
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用包装材料有:普通纸、复合透析纸、棉布类、无纺布、聚乙烯和通气好的硬质容器。
(4)灭菌后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必须完全去除后才可使用。
(5)环氧乙烷对人有毒性,工作场所空气中允许浓度为0.1mg/L。
使用时应防止吸入中毒和接触皮肤粘膜引起烧伤三、含氯制剂:1.含氯制剂分类可分为无机氯和有机氯消毒剂两类,其有效成分含量以有效氯(mg/L,%或g/kg)表示。
含氯消毒剂的水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性质相对稳定,在酸性条件,性质不稳定,但是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好。
2.适用范围含氯消毒剂适用于餐(饮)具、卫生洁具、饮用水、水果、蔬菜及一般物体表面的预防消毒;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水,以及被污染的地面、墙面、物体表面等的疫源地消毒;医院环境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
3.使用要求预防消毒时,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消毒,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10~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的消毒,用有效氯2000~3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20~30min。
疫源地消毒时,使用有效氯5000~1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
喷雾消毒时消毒液的用量,一般物体表面(光滑不吸水)10~30ml/m2,木制地面与墙面10~50ml/m2,水泥和水磨石等不吸水性光滑表面20~50ml/m2,白灰墙面50~100ml/m2,泥土墙面与地面150~300ml/m2。
(1)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稀薄者加干粉搅拌消毒,浓稠者加3倍要求浓度的消毒剂溶液2份与l份拟消毒物搅拌消毒。
医疗器械与用品主要以浸泡洗涤法消毒,一般用含有效氯500~3000mg/L的含氯复方消毒剂浸泡洗涤30~60min。
(2)对饮用水或污水采用加氯法。
加氯量:污水为有效氯80~100mg/L,饮用水l~6mg/L,疫区有时可增至加氯量8~10mg/L。
消毒效果可通过检测水中余氯量判断,一般作用30min后,污水中余氯量为4~6mg/L时可排放,饮用水中余氯量达0.3~0.5mg/L时可饮用;疫区水源污染严重时,水余氯量需达2mg/L。
4.使用注意事项(1)各种无机氯消毒剂原药均不稳定,使用前应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并按实际含量配制消毒液。
(2)含氯消毒剂水溶液均不稳定,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