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英军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赵英军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性质和目的《西方经济学》主要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本课程对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进行全面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并掌握基本的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改进思维方法(二)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将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同时辅助课外大量的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掌握原理并尽可能地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微观部分学时分配* 选修内容,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取舍课程内容第1章引论:什么是经济学学习目标: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原理;理解经济体制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基本概念:经济学理性人稀缺资源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经济体制机会成本收入循环图1.1人类社会面临的恒久矛盾:人的无限需要和资源的有限供给1.2经济学概念的由来1.3学习经济学的目的1.4经济学的分类和经济学家们的分歧1.5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念1.6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1.7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比较第2章无干扰的市场运行:供给与需求学习目标:掌握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供求原理进行分析;理解供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概念;能进行均衡价格和产量、弧弹性和点弹性计算。

了解时间、预期因素干扰下的供求变化。

基本概念: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和产量弹性蛛网模型2.1需求2.2供给2.3供给与需求的均衡2.4弹性理论及其应用2.5考虑时间维度的供求变化:蛛网理论第3章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学习目标:理解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掌握政府干预市场供给的原因、形式及市场结果;熟练地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工具分析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基本概念:最高限价最低限价经济效率经济福利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关税进口配额3.1价格管制3.2税收3.3市场效率与经济福利3.4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与出口配额第4章对需求的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目标: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基本概念:总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价格效应恩格尔曲线吉芬商品4.1基数效用理论4.2序数效用理论第5章对供给的深入分析:生产与成本理论学习目标:理解生产函数的内涵;掌握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的相关规律;理解支配供给曲线的生产者行为以及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意义。

基本概念:生产函数生产要素边际产量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可变成本不变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边际成本规模经济5.1生产函数5.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5.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5.4成本理论5.5利润最大化原则第6章不同市场结构中的厂商行为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理解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产量和价格决策;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市场结构。

基本概念: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垄断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寡头垄断卡特尔占优均衡纳什均衡囚徒困境6.1完全竞争市场6.2垄断市场6.3垄断竞争市场6.4寡头垄断市场第7章现代厂商(企业)理论学习目标:理解企业形成理论以及企业的本质;掌握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了解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掌握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特征以及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产权契约交易费用科斯定理委托-代理企业制度机制设计7.1企业形成理论7.2企业内部关系分析:委托-代理关系7.3生产者剩余与利润7.4多样化的行为目标理论第8章不完全信息和经济激励学习目标:理解期望效用理论;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了解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拍卖理论基本概念:风险不确定性期望效用风险厌恶风险偏好风险中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不对称信息拍卖8.1期望效用8.2行为经济学对效用理论的发展8.3风险与保险8.4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第9章生产要素理论学习目标: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要素边际生产力理论以及要素供给原理;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要素市场边际生产力地租双边垄断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9.1生产要素需求9.2生产要素的供给与均衡价格的决定9.3劳动市场和工资9.4资本、土地的供给和利息、地租的决定9.5收入平等与否的讨论第10章一般均衡理论学习目标:理解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和重要意义;掌握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

基本概念:一般均衡局部均衡10.1一般均衡的概述10.2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第11章福利经济学学习目标:了解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掌握经济效率的概念、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的含义、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具备的条件;了解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宽泛化及社会福利函数,理解不可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基本概念: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社会福利函数阿罗不可能性定理11.1福利经济学概述11.2社会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11.3竞争与社会效率的实现11.4公共选择与社会福利函数第12章市场的边界与政府微观政策学习目标:了解市场机制无法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的原因,主要有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不完全信息;掌握市场失灵时政府应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税收、补贴、明确产权、反垄断、价格管制、提供公共物品、提供信息、制定激励机制等。

基本概念:市场失灵外部性科斯定律公共物品免费搭车者逆向选择道德风险12.1外部性12.2垄断12.3公共物品12.4不完全信息宏观部分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第1章宏观经济问题和理论争论学习目标: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了解宏观经济学流派之争,特别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的争论。

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问题:失业、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1.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3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争论第2章国民产出与国民收入的核算学习目的: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掌握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掌握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相关的其他相关问题。

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2.1 衡量国民产出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2.3 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几点说明第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学习目标:了解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假设;理解均衡国民收入概念; 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投资函数;熟练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熟练掌握乘数理论;了解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并用其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

基本概念:总支出均衡国民收入乘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加速原理经济周期3.1 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收入3.2 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3.3 乘数理论3.4 缺口理论与宏观经济失衡3.5 经济周期波动的凯恩斯主义解释第4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目标: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熟练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模型,了解该模型存在的不足;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了解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了解新经济增长模型。

基本概念:经济增长全部要素生产率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稳态增长4.1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4.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4.4 新经济增长模型第5章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学习目标:了解资金的融通过程和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理解货币的定义并能识别不同货币总量的构成;熟练掌握货币创造过程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熟练掌握均衡利率的决定,并加以运用。

基本概念:金融市场货币需求动机货币乘数存款创造乘数流动性陷阱均衡利率5.1 金融体系5.2 货币基本理论5.3 货币市场5.4 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第6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目标:能熟练推导IS曲线和LM曲线;掌握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和使其发生移动的主要因素;运用IS-LM模型进行相应的政策分析。

基本概念: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6.1 IS曲线6.2 LM曲线6.3 IS-LM模型第7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学习目标:掌握构建宏观经济学思维的基本工具;使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方法来学习有关经济周期的知识,以及政府如何干预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

基本概念: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均衡总生产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理性预期7.1 总需求7.2 总供给7.3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7.4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学习目标: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定义;掌握引起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成因;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影响;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长短期关系。

基本概念: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8.1 失业8.2 通货膨胀8.3 失业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学习目标: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掌握对财政政策工具效果的分析;掌握对货币政策工具效果的分析;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基本概念: 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9.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政策原理9.2 货币政策9.3 财政政策9.4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第10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学习目标: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并理解几种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理论;了解汇率的几种标价方法和汇率制度; 熟悉国际收支账户的具体结构和主要内容;掌握运用IS-LM-BP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原理。

基本概念: 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内部平衡外部平衡IS-LM-BP模型10.1 对产品跨国流动的解释:国际贸易理论10.2 汇率和国际收支10.3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10.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一)教材:微观部分: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4-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克鲁格曼等,微观经济学(2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伯德等,经济学(3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帕金,微观经济学(9e),人民邮电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5e),北京大学出版社伯南克和弗兰克,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宏观部分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3版)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4-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克鲁格曼等,宏观经济学(2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伯德等,经济学(3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帕金,宏观经济学(9e),人民邮电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5e),北京大学出版社伯南克等,宏观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