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大家都知道,隐患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虽然不是所有隐患都会造成事故,但每一起事故都是由隐患造成的。
所以说,要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就要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呢?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然而在开展安全检查过程中,有很多人不知什么是隐患。
发现不了隐患,就谈不到消除隐患,因此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编者根据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结合西城分公司经营业态和长期安全工作积累,特意编制了《北京金泰集团有限公司西城分公司安全隐患判定标准》,目的是为权属各单位开展安全检查,查出安全隐患提供方便。
由于产生安全隐患的普遍性与复杂性,加上编者知识水平所限,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北京金泰集团有限公司西城分公司安保部二〇一五年七月北京金泰集团有限公司西城分公司安全隐患判定标准一、电气安全隐患(一)电气线路隐患:1、电线老化、外皮破损;2、电器插座老化、破损;3、电器插头虚插、松动;4、接线板一板多插多接;5、从照明灯上引出电线;6、作业现场使用简易配电板;7、闸刀式电源开关带负荷拉闸;8、电线电缆凌乱,无线搭桥架保护;9、非电工私接电源或拆装电气设备;10、随意移动、损坏、拆除安全设施或移作他用;11、易燃易爆区域内的电线接头外露不密闭;12、电气线路接线盒锈蚀,不密封、不牢固、不完好;13、电气开关箱箱前进出线被箱门夹压;14、电气开关箱的进出线没有做护口保护;15、将电源线钩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16、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或建筑电动机械未经漏电保护器;17、使用金属丝代替熔丝或使用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熔丝;18、流动电源箱到固定配电盘之间的电源线长度大于40米;19、乱拉乱接电线、一线多接;20、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炉子”等电热器具;21、电线安装不合规范;22、超负荷用电。
(二)电气设备隐患:1、电线插座被捂盖;2、堆放杂物遮盖插线板;3、手机充电器放置在床上或被褥上充电;4、一个电源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电动设备;5、一个电气开关控制两台及以上电动设备;6、流动电源箱没有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7、现场使用不规范的流动电源箱、开关、电源板;8、现场低压配电开关护盖不全或导电部分裸露;9、电气安全工器具、绝缘工具未按规定定期试验;10、配电盘、电源箱、开关箱等配电设施无可靠的防雨设施;11、在电缆沟、夹层、锅炉内作业使用行灯电压超过36伏;12、在金属容器内、管道内、潮湿的地方使用的行灯电压大于12伏;13、电气设备在长时间高温、高湿、粉尘及化学物质作用下受腐蚀绝缘损坏;14、Ⅰ.Ⅱ类手持电动工具外壳、导线、动作开关破损或绝缘损坏,无漏电保护;15、没有按规定设置避雷设施或避雷设备失效;16、应设置消除静电装置而未安装或静电装置不符合要求及失效的;17、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18、电气设备的类型与使用场所不相适应;19、电气设备接触不良、缺乏安全装置;20、电器设备过载使用;21、燃气等危险作业场所的电器设备不是防爆型;22、电机等电气设备外壳没有进行有效接地;23、电器设备上方有滴水或化学液体滴漏现象;24、电视机、燃气热水器等电器设备“超期服役”。
(三)配电箱隐患:1、配电箱、开关箱、动力照明电混用;2、开关箱内无漏电保护器或保护器不灵敏;3、配电箱没有门、锁、防雨措施等;4、配电箱周围有易燃可燃物;5、配电器外壳没有有效地接;6、配电箱附着灰尘严重;7、配电箱(盘)为木质,或无门、电气线路乱;8、配电箱不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9、配电箱设置不牢固,前面有障碍物;10、配电箱内熔断器与设备容量不匹配;11、配电箱附近有可燃物质、材料、工具或其他堆积物;12、配电箱内引出下线不整齐、没有标识。
(四)配电室隐患:1、电气柜后面没有标注线路走向标牌;2、配电室内堆放杂物,存有可燃物;3、防爆区域防爆灯电线进线处未封堵;4、避雷针(网)引下线断裂;5、电器设备导电部分没有可靠的接地装置;6、变配电室无防水设施和挡鼠板;7、电工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8、无验电笔、绝缘手套(至少两副)、绝缘靴(至少两双)等高压安全用具;9、高压安全用器具没有按期检测合格;10、变配电室没有在明显的位置设置变配电操作模拟板;11、变配电室内无应急照明;12、变配电室无灭火器材;13、电缆绝缘层有破损现象;14、电气控制盘没有设置绝缘平台或绝缘垫;15、检修电气设备时,没有挂警告牌或专人监护;16、高压线路绝缘子等绝缘支持有缺损或脱落现象。
17、通往室外的电缆沟、电缆进户管等处没有设防止小动物和地下水进入的措施。
二、消防安全隐患(一)灭火器隐患:1、灭火器数量不足;2、灭火器压力指针未在绿色区域;3、灭火器已过年检有效期;4、灭火器喷射胶管断裂或破损;5、灭火器瓶体破裂或锈蚀;6、灭火器药剂结块或堵塞喷嘴;7、灭火器压柄脱落、缺损或喷嘴脱落、破损;8、灭火器放置不当不便于取用或挪作他用;9、灭火器被圈、埋、占、压。
(二)消防栓隐患1、消防栓箱内水带、水枪不齐全;2、消防栓接合器卡勾、垫圈缺失或损坏;3、消防栓管网无水或压力不足;4、消防栓水龙带盘卷不合格;5、消防栓水龙带老化、板结或损坏;6、消防栓阀门锈死无法开关;7、室内消防栓箱没有醒目的标志标识;8、室外消防栓井冬季没有保温措施;9、室外消防栓井盖没有用红色标注;10、室外消防栓被物体遮挡、覆盖、掩埋等;11、室外消防栓被构筑物等圈占,影响正常使用等。
(三)消防中控室隐患:1、消防控制室没有设置应急照明;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被关闭或损坏,探头脱落、损坏或有误报;3、测试报警探头或报警按钮,控制器未报警;4、控制器无地址码、无打印纸等其他影响正常使用情况;5、没有建立日常管理、值班员职责、接处警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6、没有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7、值班人员不认真记录控制器日运行情况;8、值班人员没有进行每日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自检、消音、复位功能以及主备电源切换功能,并按规定填写记录相关内容;9、值班人员没有经消防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10、没有设立访客登记,记录来人姓名、进入原因等;11、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班记录;12、中控室没有设置禁烟标志;13、监控视频硬盘刻录存储时间达不到30天。
(四)自动灭火系统隐患:1、随意堵塞消防通道或取用消防水;2、消防水泵不能正常运行;3、消防水箱漏水或水位下降不能自动补水;4、消防泵房没有消防通讯装备;5、消防水泵房没有设置应急照明;6、喷头锈死或喷头附近设有障碍物等影响正常喷洒的情况;7、试水阀放水,水力警铃没有动作或管网无水;8、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布置在顶板上方;9、没有对烟感报警器进行检测与维护;10、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没有穿管保护。
(五)应急疏散隐患:1、疏散指示标志指向错误;2、防火间距内被占用;3、常闭防火门常处于开启状态;4、防火卷帘不能正常升降或下面堆放杂物;5、手动、自动控制功能不能正常运行;6、机械排烟、送风装置不能正常运行;7、人员密集场所没有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或应急广播系统不能正常运行;8、防排烟系统管道被封堵或破损、泄漏等影响正常使用;9、防排烟系统未与消防控制中心联动、未接通消防电源;10、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有故障;11、防火门等分隔设施构件损坏;12、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少于两个;13、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少于2个;14、歌舞娱乐场所的疏散出口少于2个;15、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被封堵等;16、安全出口被锁闭或封堵;17、人员密集场所的出入门、安全门设置门槛,门宽小于1.40m;18、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小于1.1m;19、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小于3.0m;20、人员密集场所外窗设有影响人员疏散的铁栅栏等障碍物;21、消防车道被障碍物堵塞,影响消防车正常出入;22、没有安全警示标志或标志不正确;23、人员密集场所没有应急疏散示意图。
(六)应急照明隐患:1、应安装应急照明的场所没有应急照明;2、应急照明灯损坏不亮;3、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不能正常工作;4、应急照明灯照度不够、照明时间不能达到20分钟以上;5、应急照明灯没有设在墙面或顶棚上;6、疏散指示标志没有设置在太平门的顶部;7、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疏散指示标志距地面高度1m以上;8、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大于20m。
(七)其他消防隐患1、在禁烟场所内吸烟或地面上有烟头;2、违章使用明火;3、无火灾扑救应急预案;4、员工不知预案内容,不知火灾扑救及应急疏散常识;5、在取暖器周围放置易燃、易挥发性物品;6、在禁火区内有火源;7、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场所的电气设置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8、易燃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包装不符合规定,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9、炉火安装不合格,炉具、烟筒破损或室内无风斗;10、其他可能造成火灾等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三、生产安全隐患(一)电气焊机隐患:1、电焊机等工作机械无可靠的防雨措施;2、在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外围没有专人监护;3、焊把或电焊机二次接线绝缘不良,有破损;4、电焊机外壳没有接地保护;5、电焊线、电源线不集中布置;6、电焊机输出线(龙头线)未使用铜头连接;7、电焊机的裸露带电部分没有防护罩;8、氧气瓶与乙炔气平间隔距离低于5米,与明火的距离低于10米;9、在电源盘、电缆周围2米范围内进行焊、割等高温作业;10、电焊机二次接线头铜芯裸露,没有包扎绝缘;11、高处电、火焊作业,对下方的设备不采用防火隔离措施;12、对有压力、带电、充油的容器施焊或未采取措施对盛过油的容器施焊;13、焊接、切割工作前未清理周围的易燃物,工作结束后未检查清理遗留物,留下火种。
(二)机械设备隐患1、转动机械的操作人员在工作时戴手套作业;2、使用砂轮机、车、钳、钻等切割机械不戴防护眼镜;3、运行中将转动设备的防护罩打开或将手伸入遮拦内;4、戴手套或用布、棉纱对转动部位进行清扫或检查维修等;5、在机械的转动、传动部分的防护罩上坐、立、行走;6、用手触摸运转中机械的转动、传动、滑动部分及旋转中的工件;7、机器设备和作业现场不按“五有”规定安装安全防护设施,或不全、或损坏;8、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或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9、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工件、物料等乱堆乱放;10、防护装置使用绳索、胶带、铁丝等固定安装;11、防护装置因修理拆卸,修好后没有及时安装恢复;12、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没有采用金属板、金属网等材料;13、防护罩用金属网其眼孔直径超过15mm;14、机械设备旁没有悬挂相适应的安全警示标志;15、工作现场脏乱差,通道不通畅;16、生产作业现场没有无醒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