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重点中学校特色介绍提到西城,大家自然会想到雄厚、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像北京四中、八中、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中等一批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示范性中学。
目前,西城区正在形成9所示范性高中带动全区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
据西城区教委中教科科长王红介绍,该区现在拥有9所高中示范校,分别是四中、八中、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中、一六一中学、十三中、三十五中、北京外国语学校和北京铁二中。
区政府在校舍面积、教师配备、经费保证上给予9所示范校倾斜。
各示范校在办学过程中秉承了西城区传统的尊重教育规律、扎扎实实的办学作风,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
西城区9所示范校始终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学校校长们懂教学,专业性强,具有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
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十三中校长丁大伟、三十五中校长郝日达等都在一线任课。
示范校师资力量强,教师专业化水平高,市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分布比较多。
可以说,9所示范校在西城区乃至全市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西城区9所示范校专门成立“学校共同发展联合体”,每所示范校与几所普通高中校组成联合体通过校际间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带动全区学校共同发展。
该区每年还举办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组织优秀教师在全区开大量公开课,保证普通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示范校在硬件设施上与普通校共享。
八中的篮球场、四中的操场定期对普通校开放使用。
此外,西城区重视整体意义上的升学率,注重区域内整体教学质量。
王红科长介绍,全市高考前500名的学生中,西城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在全市前5名的学校中,西城区占4所。
近几年,清华、北大在全市的录取数量中,西城区稳居前列。
北京四中培育杰出的中国人北京四中创建于1907年,百年来,北京四中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五千多名学生,其中不少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许多人成为党、政、军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或高级技术人员。
北京四中以办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在世界享有良好声誉,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高级中学作为发展方向,以让学生成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教学目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杰出的中国人。
学校现有在职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68余名。
青年教师中有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50余名。
倡导以“爱岗、敬业、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教师职业精神”。
学校必修课程施行分层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北京八中建立德育常规体系北京八中现有高中、初中、超常教育实验班66个教学班。
1984年,学校提出了“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的育人思想,是北京市最早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学校。
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北京八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显著的特点。
八中老师们真心热爱学生,引导他们成长。
学校建立了由学科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榜样教育、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等十个实施途径构成的德育常规体系。
学校提倡“向45分钟要效率”,教师精心备课,科学设计,反复推敲每一节课、每一道例题和每一次作业题。
目前校内实行“学校、年级、学科、个别”四级学习方法指导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
师大二附中启动系统教育改革北京师大二附中始建于1953年,是北京市教委首批认定的普通高中示范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观念管理与情感交流,重视校风建设,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奉献、务实”的群体精神和“勤奋、文明、朴素”的学风。
二附中与时俱进,1998年,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启动了包括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内容的系统教育改革,创办的文科实验班和理科实验班,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成为名牌大学优秀新生的沃土。
学校的教学和学科竞赛成果显著,高考成绩极为突出,历届毕业生高考上线率100%,文、理科重点大学上线率90%以上。
实验中学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
前身为师大女附中,创建于1917年。
学校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
实验中学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指导思想。
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
近些年,学校的重点大学上线率在95%以上,大量学生还升入国外名牌大学。
该校重视国际交流,注重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与香港汉基国际学校、美国明敦中学、德国席勒文理中学等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
十几年来,共有几百名教师、上千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考察、进修。
学校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免托福成绩直升该校的绿色通道项目。
一六一中形成3大教育特色北京一六一中学创建于1913年,前身是“北京女一中”。
具有九十五年历史的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先后与原北京30中和长安中学合并,形成了一所具有初、高中58个教学班、2600余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的完全中学。
学校逐渐形成“创新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始终把“爱国、明理、乐学、向上”作为教育的主题,把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教研的重点,努力构建最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多年来,该校中、高考成绩优异,高考升学率达100%,重点率85%,其中文科重点率达90%以上。
学生参加全国、市级各类学科、科技竞赛多次获奖。
十三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坐落在什刹海西侧的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由清朝的“涛贝勒府”改建而成,秉承辅仁附中“公诚勤朴”的校训精神,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教师成才服务”的办学思想,努力使每一名十三中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学校的建设充分体现教育关怀、教育平等、相互尊重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教育教学营造了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
外国语学校培养学生大世界心态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89年,是一所外语特色鲜明、综合教育成果优异的完全中学。
多年来,学校努力构建了以“和谐发展——爱、阳光、幸福”为主导的学校核心文化,以“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办学理念。
学校除英语语种外,还设有法语班、西班牙语班。
外语教学中,聘请多名优秀外籍教师,引用国外先进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独特的教学方法,创设互动环境,培养学生大世界心态,感悟多元文化,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全国外国语学校口语比赛,市、区外语教学形象展示活动和重大国际活动中,该校学生都曾多次夺魁。
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11个国家的12所学校建立了姐妹校关系,定期互访。
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视野,获得多元文化的熏陶。
三十五中构建素质教育框架北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志成中学,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曾任学校董事会董事。
学校重视继承发扬传统,遵循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为学生全面成才打好基础。
该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努力构建“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家庭社会为依托”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学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铁二中注重学生主动发展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始建于1955年,注重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尊重人、团结人、依靠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逐渐形成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为核心的科技教育特色;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体育教育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该校现有高级教师138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近百名。
学校中高考成绩位于市区前列,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已成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高效阅读”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西城篇:首先先是整体把西城的学校巡礼一下第一梯队:实验的3个数实(1个竞赛班,2个数学实验班)、三帆的3个数实、13分的2个数学实验班、8中的1个数实第二梯队:实验2个英实,四中(7个班平行分班),13分的1个英实,三帆的3个英实,第三梯队:实验普通班、13分普通班,三帆普通班,8中,156中,35、161第四梯队:西城实验学校,铁二,3中,13中,西城外国语学校一、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1、学校介绍实验中学初中部现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分校,是当年JW强制名校停办初中时硕果仅存的几个初中校之一。
四中初中又是新办,因此,大多数西城家长认为实验初中优于四中。
08年家长在实验和四中之间做选择的时候,多数家长选的是前者。
当然,实验有实验班这个因素也是很加分的。
不像四中全打乱。
该校以理科见长,曾经是全国4所理科实验中学之一,高中部设置市级物理\化学学校和规格稍低的数学学校,一向重视竞赛成绩,生物,创新,信息等学科竞赛成绩突出。
不过其初中虽然也有竞赛班,但相比人大附的竞赛班成绩差太远了。
作为老牌的理科院校,其自然是重理轻文。
尤其3个数学实验班,班主任都建议初一初二不用多看英语,而把精力主要放在数学竞赛,甚至提前学物理化学最好……当然这些孩子基本没有中考的压力多数能直升。
以数学成绩选材只是一种方法,初中课程上更多地是企图培养学生的品味\视野和习惯,举个例子,该校初一每周有2节研究学习课,讲的东西天南海北地似与中考无关,但几年下来,收益绝非是中考几分所能表述的。
实验中学设有国际交流部,初高中孩子有很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参加SAT考试出国留学的人数稳步上升,今年已经近80人。
故有“清华北大看四中,出国留学看实验”说法。
2、录取问题如果仁华可以称为“金坑”的话,那实验的“老教协培训班”就可以称为“银坑”了。
毕竟数学好的孩子除了人大附之外首选就是实验。
该校对初中生源选材标准与人大附中类似,培训班只开数学一门课程,并按分班考试成绩分成A\B班,以六年级6次考试成绩及竞赛\三好\干部等因素综合考量,最终决定录取名单。
实验培训大概是全市最透明的了,考试前通知时间,考后发成绩单和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表。
六年级最后一次考试加试英语(08年为4月6日),并主动邀请非培训部成员参加。
数学考试难度很高,相当于学而思竞赛班水平。
英语对综合能力考察很高。
像翻译和任务型阅读这种主观题让孩子得分率很低。
不过有一个特点可以把握住,就是英语很喜欢考新概念2的内容。
去年有一句得分率很低的题,是翻译“活到老,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句话,其实就是新2的原句(还是标题)。
实验中学08年招收了3个数学实验班、2个英语实验班和7个普通班,各班人数40人左右。
他们对3个数实班十分重视,从初一开始一边要求全体学生报考市数学学校,一边在校内开设竞赛专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