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武夷山
中 国 古 文 化, 泰 山 与 武 夷。
东 周 出 孔 丘 , 南 宋 有 朱 熹
目录
一
朱熹本人
二
武夷山是朱熹成名的风水宝地
三
武夷山因朱熹而锦上添花
四
朱熹及武夷山的国际影响
一、朱熹本人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别 号紫阳 。汉族,祖籍 江西婺源,生于三明 尤溪,卒于建阳。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 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 的朱子理学,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 筑了中国宋代至清代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的思想理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 影响远及东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
小藏峰又名仙船岩, 在峻峭的岩壁隙洞间,有 船形的木制古遗物,传说 那是仙人得道时化去后所 遗下的木舟,舟中藏有遗 骨。最早对虹桥板、架壑 船作出合理推测的,是朱 熹,他认为是“前世道阻 未通,川壅未决时,蛮物 所居”的遗物,经考证这 些虹桥板、架壑船确实是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 悬棺葬的遗迹。
四、朱熹及武夷山的国际影响 朱熹学说不仅对中国元、明、清以来700多年 的时间有深远影响,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并漂洋过海,远及东亚、东南亚及欧 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仍吸引着世 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朱子理 学思想的研究。而且对日本、韩国、东南亚以至 世界各地的一些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香 港电台与《明报》合办的“千禧人物选举”于 1999年7月揭晓。那次选举只推举近1000年来最有 影响力的人物50名。文公朱熹名列第42,位居邱 吉尔、曹雪芹、凯恩斯、但丁、歌德之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九曲棹歌》
朱熹少年得志,但 由于它的政治立场和 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 逆,所以仕途颇为坎 坷。晚年个人失意, 国家也日趋崩溃,他 在寂寞和痛苦之中, 一方面发愤著书立说, 一方面寄情山水以消 愁,所以朱熹在武夷 山也留下了很多歌咏 武夷景观的诗文。比 如他游九曲溪时写下 的《九曲棹歌》
一曲的溪北有高 峰耸立,那便是入九 曲所见的第一峰—— 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 峰,在峭壁上刻有 “幔亭”二字,而幔 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 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 在,也就是“幔亭招 宴”的所在地。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
书室,是朱熹以祖籍地江西婺源的 紫阳山命名。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
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共
50年整。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年),是朱熹的义父刘子羽 为朱熹母子建造。历史上紫阳楼历 经数代,都及时得到整修,直到民
国初年,毁于战乱。后来在原址重
建。现在的紫阳楼基本保持了当初 的形制。
迹和墨迹等有关文物和图片等,使五 夫里昔日的文化昌盛、理学繁荣之风
貌得以重现。
兴贤古街
三市巷
朱子巷
武夷精舍
淳熙九年,朱熹第二次宦游归来, 在武夷山平林渡金谷洞一边讲学,一 边着手在九曲溪五曲溪边的隐屏峰下 筹建武夷精舍。第二年四月,精舍落 成。此后,朱熹便专心致志地在武夷 山中讲学授徒和从事学术活动。在此 期间,四方学者纷至沓来,云集武夷 山。当时知名学者蔡元定、詹体仁、 祝穆、沈默等都曾就学于此。朱熹学 派的中坚人物都聚集在武夷山中,刻 苦钻研、潜修学问。武夷精舍成了朱 熹学派的学者们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 重要场所。此外,武夷山冲佑观内的 岁寒轩,也是朱熹常与友人论学之所。 这一时期既是朱熹学派的聚集期,也 是朱熹的学术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 朱熹在武夷精舍写成了《易学启蒙》、 《孝经刊误》、《小学》等一大批论 著和书信。同时,结合教学,反复推 敲修改《四书章句集注》,使这部著 作日益完备。朱熹的理学思想便传播 开来。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平川是地名,指九 曲尽头星村一带。这一 带一马平川,桑麻蔽野, 又有良田美池,屋舍俨 然,鸡犬之声相闻,全 然是桃源景象,正如朱 熹棹歌所咏:舍此而欲 更觅桃源路,那除非人 间之外别有天地了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二、武夷山是朱熹成名的风水宝地 武夷山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朱熹,武夷山与 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到武 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少年从学、著书 立说、办学授徒,生活达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 里孕育、形成、传播、发展。朱熹在武夷山创办 武夷精舍(紫阳书院)、考亭书院等成为当时最 有影响的书院,许多名人弟子及其后人成为著名 理学家,并一代传一代,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使 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撑起了中国古文化的半壁 江山!把当时的武夷山推到了“执全国学术之牛 耳”的文化巅峰。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朱子热渐渐 兴起,朱熹致力理学、弘扬武夷文化的功绩受 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朱熹在武夷山讲课的武 夷精舍、冲佑观,朱熹亲撰并书的“刘公神道 碑”和数十处摩崖石刻及其它活动遗迹,被列 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成为武夷山文化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 专家前往武夷山考察朱熹遗迹。1998年6月,成 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朱子理学的研究与交 流更加频繁活跃。1993年,在武夷精舍遗址召 开纪念武夷精舍创建810周年暨朱子学术思想研 讨会;2000年,在武夷山举办纪念朱熹逝世800 周年暨“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系列活动……武夷山成为世界研究弘扬中国理 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兴贤书院,位于五夫镇兴贤村。建
于南宋孝宗时,为纪念先贤胡宪而构 筑。朱熹曾在此讲学授徒。所谓“兴 贤”,即寓有“兴贤育秀”、继往开 来之意。书院于元初毁于兵乱。清光 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 1987 年为开发旅游资源,武夷山市政府重 修,并在书院内设陈列室,陈列五夫
里历代名人如刘子翚、朱熹等先贤遗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溪口迎人而立 的是峭拔挺秀、明艳照 人的玉女峰。玉女峰突 兀拔空,峰顶花木参簇, 整座山峰像亭亭玉立的 少女,岩壁缝痕似衣裙 皱褶,飘飘欲仙,峰下 碧波绮丽的“浴香潭”, 传说是玉女洗浴的地方。 潭中一块方形巨石,刻 “印石”二字。峰左侧 有一岩叫妆镜台,刻有 二丈多高的“镜台”二 字。民间传说玉女隔溪 与一曲之畔的大王(大 王峰的象征)苦恋,朱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熹的二曲之歌即咏此。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贤祠,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祠内先是
奉祀朱熹老师刘子翚的神主,后又增祀朱熹和刘甫的神位。
三、武夷山因朱熹而锦上添花
武夷山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朱熹, 受 朱熹的影响,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通 过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22个双遗产地 之一。 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 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促进人们的 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维护社会 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此外,朱熹在武夷山也留下了很 多歌咏武夷景观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