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实验题部分汇总
1、下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细胞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鸡血细胞液中DNA含量较高。
(2)在图A所示的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20 mL的目的是使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DNA,通过图B所示的步骤取得滤液,再在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使滤液中的DNA溶于浓盐溶液;图C所示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使DNA析出。
(3)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可滴加甲基绿溶液,结果丝状物被染成绿色。
(4)a试管为对照组,b试管为实验组。
①a试管现象溶液不变蓝;
b试管现象溶液变蓝。
②在沸水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颜色反应速度,同时说明DNA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
③a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④b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主要与加入DNA(丝状物)的多少
有关。
2、如下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
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
2
细胞
(1)在缺水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状态。
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正常的生活。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体积会增大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性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5)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细胞个体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6)该实验中CaCl
溶液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
2
3、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
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填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碘液(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
第二步: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会产
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第三步:用醋酸杆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需要消耗氧气。
(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或有机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
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 —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紫红色化合物。
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作为对照。
4、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
下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
同学甲用A (带盖的瓶子)装置制葡萄糖,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每隔12h 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
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进行制果醋的发酵。
同学乙用B 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h 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
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
经过20天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
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从制酒和制醋两阶段对装置的处理方式判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型。
(2)同学甲在制酒阶段,每隔12h 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但又不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制酒阶段的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气体,如不及时放出会把瓶子或瓶盖胀破,不打开瓶盖是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
用反应式表示出制酒过程刚开始时发生的主
要化学变化:
C6H12O5+6H2O +6O26CO2+12H2O +能量。
(3)B 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3)防止污染。
(4)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原因是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合适温度,30~35℃是醋酸杆菌生长和发酵的合适温度。
葡萄汁为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的营养成分是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5)制作过程中一般不需要额外添加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即可完成。
为了提高果酒品质也可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利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抗生素)可以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酵母菌。
(6)为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 果胶酶。
5、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
利用玉米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纤维素(酶)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B 、E (多选)(3分)
A .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 .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 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纤维素 。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酶的活力(活性) ,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
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
(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无氧(密闭、密封)。
发酵 预处理、水解 玉米秸杆 糖液 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