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总结资料一重点字音、字形资料二重点词义资料三古诗文名句一、古诗词名句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山岛竦峙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8.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9.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其一)】)..,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二、古文名句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资料四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7.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8.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9.《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1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1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3.《猫》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作者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以及《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等。
14.《动物趣谈》节选自《所罗门国王的指环》第五章,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15.《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6.《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17.《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1805—1875), 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160余篇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18.《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9.《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
20.《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所编。
我们所熟悉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都出自《伊索寓言》。
21.《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相传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资料五名著导读一、《朝花夕拾》【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主题思想】《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