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百年苏大领略名师风采
——苏大研修班心得体会
入吴门胜地,闻翰墨书香。
居七月苏大,寻名师智慧。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
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7月7日,我们句容市“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倪芳华教师工作室”一行五十多人在曹慧、倪芳华、许娟三位导师的带领下来到素有“人间
天堂”之称的苏州古城,在苏州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研修班的学习。
古老优美的环境
踏入苏大校园本部的大门,扑面的是一阵现代学校的气息,大楼,操场,学生,繁华
绽放。
但是越往里走,越感觉到苏大的古老与不同寻常,这里有着众多的不高的三四层建
筑物,楼房的外表多以青砖或红砖的本色示人,有点基督教的风格,上面爬满了绿色的爬
山虎,整个建筑群给人以朴实、和谐、宁静的舒适感觉。
里面的树木,参天耸立,古木成
林,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元素,比如法政楼一楼大厅的三个大圈圈,所有的建筑外形上都
不是一样的,既有一种对称的美,也有一种个性的独放,组合在一起却又似乎浑然一体。
苏大前生是“东吴大学”,有名的是法学院,“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成了苏大的校训。
细致入微的安排
接待我们的是教师学院的陈炳亮副院长、夏骏副院长,班主任是邱晓婷老师,他们给
我的印象是尽职、幽默、热情。
在这三天里,邱老师一直跟随我们前后,虽然年轻,但服
务细致入微。
从工作手册的制订、宾馆的安排、餐卡的发放、照片的拍摄、结业证书的制
作,校徽的准备无不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大概这也是苏大精神的一种体现。
陈院
长和夏院长分别主持了开班仪式和结业典礼,他们给我留下最多的还是机智、风趣和幽默。
精彩智慧的讲座
在这三天的研修学习中,我们行走在苏州大学本部校园的小径上,宾馆、餐厅、报告
厅三点一线,让我们成了真正的“大学生”。
一、探求学校课程目标
第一天下午是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国安先生为我们带来
的《教育原点的追问——中国现代教育的沉思》讲座。
几年之前,陈教授的讲学内容还是
关于国学的思考,但现在已经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转型成为教育的追梦人,重新树立对教育
目标的选择。
他认为转型期的教育,孩子应该做一个健康、阳光、有胸怀的人。
他倡导的
课程幼儿园应该是游戏课程,拒绝知识,让孩子的身体、心脑和精神一起发育;小学是活
动课程,包括人文社会活动、自然活动、体育活动和科学活动;初中是实践课程,从动手
到动脑;高中是知识课程,到这时再进行分科学习。
陈教授现在既是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的
校长,又是苏州第三中学慧成实验项目的负责人,最后他表达了一种对个人、对学校、对
教育的一种理想,“只有选择了远方,就应该前行”“远方是美的,我是行的,大家是帮我的”。
是啊,无论我们是否是学校的领导者,但是课程却是永恒的,我们的教育不是让所有
人走向通往圣贤的道路,而是首先让所有人超越最低伦理底线,让所有人内心都拥有一颗
精英的种子,就像吴非所说“不跪着教书”,不忘初衷。
二、追寻教师专业发展之道
第二天上午是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萍老师的关于《名师职业生涯规划和
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短短三个小时,让我们见到了一位普通中师毕业的普通教师,如
何快速成长为卓越的名师学者的历程。
何为“名师”“明师”,江苏省教科院的成尚荣先生
给了我们很好的定义,“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此,专业定位、专业
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专业身份的确认上……专业发展就是在专业方向的认同中
找寻自己的理想,在专业责任的担当中提升自己的水平”。
陈老师从自身出发,总结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要经历以下的步骤:“高远的教育追求——高尚的人格境界、恒长的教育实践——鲜明的教学风格、系统的教育科研——不断
地探索创新、全方位的修炼——提升教育境界、广泛的教育影响——引领同行成长”。
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但是专业发展“既要放眼未来,更要着想当下,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状态”。
让我们共同领略了她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情怀,更给我们指出了成长之道、学习之道、做人
之道。
三、辨析小学数学的核心问题
最后两场的报告与我们的学科教学息息相关,分别是苏州大学周超教授的《小学数学
教学及研究的若干核心问题》、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徐斌校长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
两场报告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周超教授主要从宏观数学上分
析了小学基本数学内容的教与学,包括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方面对知
识做了简单系统的分析。
徐斌校长主要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以及如何去改
变做了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