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2012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系统技术规程Yunn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征求意见稿)2012-××-××发布 2012-××-××01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系统技术规程Yunn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DBJ************主编单位:云南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批准部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出版社2012年昆明前言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管,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确保检测试验数据和结论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云建标[2011]458号)的通知,参考了国内有关技术标准,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共分八个部分三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技术、检测数据、监管系统功能、检测机构联网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等。
本规程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云南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不断完善本规程,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执行情况和意见反馈至云南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昆明市红塔东路3号,邮编:650228,e-mail:*****************)。
主编单位:云南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管处昆明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玉溪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大理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曲靖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要起草人:陈光瑜王文国马军冯维忠陈宏玲董林丁玎陈晓嵘杨云祥周海云陈东旭孙泽邹利民唐勇主要审稿人:目次1总则 (7)2术语 (8)3 基本规定 (10)4 监管系统技术 (12)5 数据信息 (16)6 监管系统功能 (17)7 检测机构联网实施 (20)8 安全管理 (21)附录A 检测管理软件数据及上传 (22)附录B检测项目报告格式目录 (24)附录C全自动控制系统技术 (2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6)2 Terms (7)3 Basic Requirements (9)4 Technology of Regulatory Systems (11)5 Data Information (15)6 Function of Regulatory Systems (17)7 Networking Implement (20)8 Safety Management (21)Appendix A Data of Testing management software and Data Uploads 22 Appendix B Basic Information and Format of Testing Report (24)Appendix C Technology of Full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27)1总则1.0.1为推进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管,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统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检测数据上传模式,确保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科学、真实、高效、有序的开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制定本规程。
1. 0.2本规程适用于我省范围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立、接入与运行。
凡在我省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的检测机构和企业试验室,均应执行本规程。
1. 0.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系统的建立、接入与运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规程的规定。
2术语2.0.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判断、分析与监督管理的系统。
2.0.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经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独立法人。
2.0.3企业实验室商品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等生产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性能等相关检测工作,经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具有相应试验室资质的部门。
2.0.4检测数据对检测样品、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有关信息的描述和记录。
2.0.5过程数据检测过程中由自动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检测数据。
2.0.6自动采集通过自动数据采集设备实时对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并以电子信息方式保存的行为。
2.0.7非自动采集通过检测管理软件手工录入过程数据并以电子信息方式保存的行为。
2.0.8数据实时传输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对自动采集和非自动采集获取的数据,同步实时传输至监管系统的行为。
2.0.9数据上传接口监管系统统一要求的数据传输标准和方式。
2.0.10构件遵循某一个软件模型的约定并能实现独立部署与运行特定功能的软件单元。
3 基本规定3.0.1监管系统应具有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伸缩性和易使用性。
3.0.2监管系统的设备、功能、数据、传输、储存和安全等应满足对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的监管要求。
3.0.3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配置的设备性能、软件功能、网络条件应符合监管系统的要求。
3.0.4监管系统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区域网络系统和互联网络系统应选择安全、稳定和可靠的系统,并具备支持常规数据查询的专业数据库。
辖区内有多个分支监管系统的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3.0.5监管系统应能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各模块之间应能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内在逻辑关系清楚。
3.0.6监管系统应可实时监控到各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的检测数据、过程数据和检测报告等信息,具备可导入检测结果、过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功能,并保证层级监管信息实时有效传输和导出。
3.0.7本规程规定的需自动采集数据的检测项目,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所配置的设备应具有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功能。
3.0.8监管系统应具有可接收新增自动采集检测项目数据信息的拓展功能,并能接收非自动采集数据检测项目的数据、报告等。
3.0.9监管系统可生成各检测机构的业务量报表、不合格报告报表、被修改报告报表、自动采集数据加载曲线报表、数据上传统计报表等并以Excel等主流形式导出。
3.0.10监管系统可监控试验机试验过程异常数据并预警,数据传输过程应具备用户不可干预性。
3.0.11监管系统应根据区域特点,充分做好需求分析,制定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按方案实施。
3.0.12监管系统可对检测机构资质、人员资格进行核查,可监控试验机上线、在线及下线情况。
对检测机构超越资质承揽业务、人员超资格签署报告、仪器设备超规定使用等行为进行提示和警示。
3.0.13监管系统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和本规程的要求进行验收,并定期验证。
3.0.14监管系统投入使用后,应根据使用要求和技术发展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
4 监管系统技术4.1一般规定4.1.1 监管系统由省、州(市)两级监管系统及检测机构的数据组成,区域检测数据联网中心及其数据库应设立在州(市)监管部门。
4.1.2 监管系统应具备省级监管部门抽查、调阅州(市)联网中心数据库信息及检查州(市)对其辖区内检测监管情况的功能。
4.1.3 监管系统应具备州(市)监管部门对本辖区的检测信息进行监控、检查的功能。
4. 1.4监管系统架构图如下:(缺企业试验室)4.2监管系统的组成4.2.1监管系统由监管软件、检测管理软件、混凝土生产控制系统管理软件、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全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4.2.2监管软件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六章对应用软件系统的规定。
4.2.3检测管理软件系统和检测业务流程应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ISO17025的要求;检测数据处理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及行业技术的规定;检测项目、参数分类应符合《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分类标准》JGJ/T181的技术要求。
检测管理软件上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等的基本信息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
4.2.4混凝土生产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应能实现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并能自动精确地测量出混凝土配合比各种原材料的准确计量、每泵实际用量和调整配合比后的材料用量,记录、存储生产的全过程并可进行历史回放。
4.2.5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应独立于检测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从检测设备处自动、实时获取检测过程数据、曲线、结果等,并向监管系统和检测管理软件系统实时上传。
4.2.6全自动控制系统应实现对试验的全自动控制,并能自动精确地测量试验机加荷、卸荷等试验全过程,可记录、存储试验数据、加荷试样变形曲线等信息,自动传至计算机。
全自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实现应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完成,设备技术改造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4.3监管系统开发设计4.3.1 监管系统模式开发设计应遵循低耦合、高内聚原则。
1 监管系统模式应由一系列独立部署的构件组成的构件式系统。
2 构件的设计应符合多实例运行,接口定义稳定,粒度确定合理等要求。
3 构件内部所实现的功能与结构保持高度的逻辑相关性,构件间应保持相互独立性和低耦合状态。
4.3.2监管系统应是分布式、可面向接口访问的模式。
4.3.3监管系统应具有共享信息服务的功能,并应独立于监管的业务运行,外部系统可通过应用集成与接口平台访问共享信息。
4.3.4监管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监管系统设计应符合业务过程与构件实现相分离的原则,应用流程管理、策略管理和界面集成技术,动态地定义监管系统的行为,并在技术上具备灵活性与可扩展性;2监管系统应具有降低系统间耦合程度,提高流程管理的灵活性,实现分层次的流程管理机制,子系统内部实现自己的工作流程管理服务。
4.4监管系统应用的配套软、硬件4.4.1操作系统应使用主流的操作系统。
4.4.2数据库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有良好的伸缩性和开放性,具备支持网络上同构或异构数据库之间数据的冗余性复制,支持异种数据库的互访,实现对文件数据、桌面数据库、大型异种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原异种数据库无损失移植等功能;2应具有支持多级安全控制功能,具备支持数据库存储加密及相应冗余控制,具有较强的容错和错误恢复能力、错误记录及预警能力;3技术参数应支持灵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