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 D )P280A.视觉和听觉B.触觉和知觉C.记忆和想象D.情感和意志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人的思维活动是( A )P281A.感性思维活动B.理性思维活动C.分散思维活动D.求异思维活动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C.不能绝对的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4.认为“思维和语言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关系”的学者不包括( )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 D.苏联语言学家马尔5.目前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D ) P282 A.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B.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C.思维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D.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6.提出“语言相关论”的学者是( D )p282A.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B.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尔C.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D.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7.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8.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 )P288A.单词句阶段 B. 语法旬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9.标志着儿童进入真正语言阶段的是( C )p288A.非自控阶段B.模糊语阶段C.单词阶段D.双词语阶段10.儿童语言发展到双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D )p289A.理解能力B.语义能力C.发音能力D.语法能力11.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处于语言准备阶段的是( A )A.非自控阶段B.双词阶段C.电报句阶段D.成人句阶段12.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语阶段产生最早的( C )p289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1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句语言所处的阶段是()A.述事行为B.行事行为C.成事行为D.言内行为1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说话的年龄是( D )A.1岁左右B.2岁左右C.3岁左右D.5岁左右15.解释儿童语言或得的途径和条件的“天赋说”理论基础是( A )p292A.语言遗传机制假设B.语言决定论C.认知心理学D.条件反射理16.提出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的是( D )P292A.洪堡特B.威廉.琼斯C.保罗D.乔姆斯基17.“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D )p281A.语言源自神授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决定思维18.语言相对论的主要观点是( A )P282A.语言决定思维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源自神授19.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单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B )P288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20.汉族过年时“福”字倒贴,称“福(倒)到了”,这是一种( B )p336A.反说话B.吉祥话C.避讳话D.惯用话21.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是( C )P296A.双语B.洋泾兵C.中介词D.来源词22.下列母语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语学习注重加固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B.母语学习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听和说的语言能力C.母语学习的任务也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学习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23.下列关于中介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才出现B.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更快C.中介语无法用于日常交际活动D.中介语的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24.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 A )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B.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25.通过先天遗传得到的语言能力叫( B )A.语言转移B.语言获得C.语言转化D.语言学习26.下面各项用以解释儿童获得语言原因和条件的是( A ) p291A.强化说B.感叹说C.摹声说D.手势说27.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 A )P292 A.天赋说 B.摹仿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28.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 D ) P297A.中介语阶段B.目标语阶段 C.低平期 D.高原期29.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指的是 ( D )A.听说阶段 B.读写阶段 C.初级阶段 D.后期阶段30.说英语的儿童在习得下面的几句话:①“I no want some food.”②“I don’t want some food.”③“I don’t want any food.”④“No 1 want some food.”时通常的顺序是( B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31.认为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被称作( A )P282A.语言决定论B.语言遗传机制论C.语言反应论D.语言不可知论32.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C )P289A. 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3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局语言所处阶段是( C )P289A.单词句阶段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复杂句阶段3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D )P290A.1岁左右B.2岁左右C. 3岁左右D.5岁左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BCE )p281A.音乐 B.舞蹈 C.绘画D.推理 E.文学5.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 DE )P297A.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方言带到迁移地B.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到迁移地C.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D.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积极影响E.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消极影响三、术语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语言获得:p285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
2.语言学习:p285语言学习的意思是说,语言作为一种能力并不完全是靠天赋或者遗传得到的,最终还是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或者说还是需要后天的一些条件,才可能完全“得到”。
3.语音对应关系:p259方言除了在语汇和语法上会有许多相同点之外,在语音上也会存在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比如将现代汉语中的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双唇塞音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上海话以[p]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也以[p]为声母。
这种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就叫语音对应关系。
中介语:P296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是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
中介语有点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即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
4.语言迁移(P297):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做语言迁移。
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同时这种迁移既包括在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在语言之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如泰国人学习汉语,于受自己母语泰语的影响,往往把“在中国学习汉语”说成“学习汉语在中国”。
5.感性思维:p280称为前思维活动。
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包括唤起表象(记忆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想象表象)。
6.理性思维:p281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7.发散思维:p281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8.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p292是建立在乔姆斯基提出的关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的解释。
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而在先天具备的能力和后天的补充知识中,先天的语言能力起到了最主要的内因作用。
9.中介语:p296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它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判断儿童语言各属于哪个阶段的典型句子。
P288A.爸爸B.妈妈书C.他饭饭了D.我吃完饭看电影答案: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语言遗传机制的主要内容。
p292答: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而在先天具备的能力和后天的补充知识中,先天的语言能力起到了最主要的内因作用。
2.简述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
P287-290答: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非自控阶段(前6个月,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2)咿呀学语阶段(六个月到一岁左右,已能分辨主要元音和辅音);(3)单词阶段(一岁左右开始,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4)双词阶段(一岁半到两岁,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5)简单句阶段(两岁到两岁半开始,能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6)复杂句阶段(能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
3.简述外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P297答:语言迁移指母语对于要学习的外语会产生影响。
原来的母语可以叫做来源语,要学习的语言可以叫做目标语。
来源语会对目标语产生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这种迁移包括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以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影响。
引导迁移:在外语教学中注意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主动利用正迁移,同时又要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点,避免负迁移,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引导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