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式 (2)
“MAYA 三维动画”课程设计
模型
材质
灯光
渲染
合成
二、学生中心设计
◆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经验课程设计 ◆合成课程设计
(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模型
材质
灯光
渲染
合成
(二)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生命线(Lifeline)》 ◎《设身处地》 ◎《证明规则》 ◎《你会怎么办?》
技术 技术
社会 社会
(6)“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 SATIS
SATIS 7 701 电在你家中 702 燃气供应问题 703 素食 704 电灯 705 运动场上的物理学 706 干电池 707 假肢 708 合适的提水工具 709 选用哪种抗酸药物? 710 什么是生物工程学?
(1)1914年阿姆斯特学校“社会和经济制度” (2)1923-1925芝加哥大学“广域课程”:由反省思维论、世界 和人生的本质、社会中的人、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等科组成
(3)普通社会科(社会研究、社会常识) • • • • • • 地理学 历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人类学
(4)综合理科(普通科学、自然常识)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具体事例
学 科 归 纳 的 逻 辑 顺 序
“变态心理学”单元设计
型式 1 症状 型式 2
成因 治疗
病患 1
疹断 预防
病征
“变态心理学”课程设计
病患1
病患2 病患3 病患4 病患5
成因
病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的特点
课程内容系统性强。 门类众多,各自为阵,缺乏充分的联系; 学科自成体系,缺乏与社会现实的生动 联系; 远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但不打破学科之间 的界线,保持各相关学科的特点及各学科 内部知识的系统性。 学科内部知识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一般采取小队教学形式实施,教学的成功 取决于教师的合作; 在无条件实施小队教学的情况下,执教者 须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
(三)融合课程的设计 fused curriculum之间的界 线,对现实的反映比较全面,有利学生 形成整体认识。 各学科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 影响。 在确保知识的广度的同时,影响知识的 深度。 对执教者的学术要求高。
(五)过程设计
适用范围 1. 各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 2. 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学科 3. 处理和思考信息的一般方法
• 生物 • 化学 • 物理学
表 3-5 综合理科教材 国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德国 印度 日本 马来西亚 尼日利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家
《澳大利亚理科教育设计》 《综合理科》 《理科:认知的途径》 《综合自然科学课程》 《综合理科》 《综合理科课程研究》 《综合理科》
教材名称
《阿拉伯国家中间学校综合理科》
特点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对现实的反映 比较全面。 综合性比相关课程强,综合范围不如 广域课程。 各学科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 到影响。 对执教者的学术要求高。
(四)广域课程设计 broad fields curriculum
普通社 会科 普通理 科
普通技 能 保健体 育 其它广 域学科
阿拉伯国家
《尼日利亚理科教师联合会课程研究设计》 《职业理科和数学课程设计》 《学校会议综合理科设计》 、 《英格兰综合理科》 《中间理科课程研究》 、 《独立学习综合理科》 、 《理科教学基础方法》 《综合理科教学计划》
(5)科学-技术-社会课程(STS)
科学 科学
自然环境
学生 学生
人造环境 社会环境
从分科课程到合科课程
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
(二)相关课程设计 correlated curriculum
地 理 历 史 公 民
物 理
化 学
其 它 学 科
社 会 生 活
事实性相关
描述性相关
价值性相关
“教育基础理论”的课程设计
史 学 哲 学 心 理 学 社 会 学
特点
S1:我会反击,她挖苦我,我就讽刺她。
S2:我会劝她别这样。
S3:我会生气,但拿她没办法。
《设身处地(Take Others’ Shoes)》
●《敏感性》
●《后果》
●《观点》
《敏感性》
旨在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 性,鼓励学生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 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 号的观察和理解。
情境:一个你认识的人在你同别人说话时不停地插 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S1: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S2:我才不躲,我会叫他闭嘴。 S3:干脆叫他走开。 S4 :还是让他加入进我们的谈话好,看看他到底是 什么意思。 S5 :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事,心里非常生气,但拿他 没有办法。 S6: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S7 :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 一块聊好了。 S8 :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 就不当着他的面说这些了。
“社会中的计算机”(欧美大学)
“生物物理学”(大学) “社会生物学”(大学) “地球科学课程”(大学) 大部分环境科学、医学课程(卫生统计学) 所有的交叉学科
“文学选读”的课程设计
文 学 历 史 美 学
“卫生统计学”课程设计
1. 以统计学为基本框架的融合课程设计 2. 以卫生学为基本框架的融合课程设计
一、学科中心设计
学科课程设计 相关课程设计 融合课程设计 广域课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学科课程设计
地理 历史 数学 物理 化学 其他学科
学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 按学科的逻辑编制的课程
百科全书式课程
结构课程
结构课程的设计
学 科 演 绎 的 逻 辑 顺 序
地 理 历 史
社会科
公 民
物 化 理 学
理
生 物
科
其它的融合 领域、学科
“社会统计分析”:历史与数学结合(怀特海,1912年)
“初等学校数学和科学教学方案”(1930年代美国明尼苏 达州)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融合而成 的(美国中学普通教育的一门学科)
“数学社会学”(欧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