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记叙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记叙文阅读

中考总复习专题十一记叙文阅读九年级语文组整理【考点解读】陕西人习惯把记叙文阅读称为“大阅读”,具体包括小说和散文阅读两种体裁,散文又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近几年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叙文考查文段多次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上。

从选材和考查内容来看有以下特点:①选文的主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聚焦亲情、友情,关注学生的成长等。

注重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对文意的把握,结合语境对词句的理解,概括文章要点,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的理解能力。

②阅读题的设计紧扣小说的文体特征,如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等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①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②对刻画人物的方法的理解。

③概括故事情节。

④分析环境描写。

⑤理解小说主题。

⑥对写作技法的理解。

⑦设计合理的结尾。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与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

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某一个角度选取题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讲,叙事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

1.历史素材。

作者从尘封的历史深处寻找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再结合新时代的文化背景,推陈出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2.现实生活。

取自现实生活中触动心灵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启人心智。

3.从古今中外的名著或民间故事中寻找创作灵感,取一段动人故事进行新编,或直接对书中人物进行点评等。

阅读叙事性散文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理清线索。

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是怎么叙述的。

2.巧借联想。

联想是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表现手法,在阅读时要抓住联想的结合点,透过叙事性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更好地体味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抒情性散文的考点与叙事性散文的考点基本一致,但在阅读文本和解答具体的题型时却略有不同。

抒情性散文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较难把握主旨。

因此考点往往集中在考查学生整体理解文章、抓线索理思路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等方面。

2015年到2017年陕西“大阅读”具体考点如下:【命题趋势】近3年全国中考仅14个地市考查过外国小说,可见,外国小说在全国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低。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这杆大旗的指引下,记叙文阅读应该更多地挖掘中国特色素材中的营养和精髓。

仍然会以文质兼美散文或小说的形式出现。

【中考链接】《优化指导》P114《最美的化学反应》(2018陕西),《优化指导》P115《萨拉的夏天》(2017陕西,)《优化指导》P116《少年护城河》(2016陕西),。

【备考指南】一、记叙文知识梳理(《面对面》170---174页)1. 记叙文六要素2. 记叙文分类[人教八(上)“学习阅读记叙文”P28)]3. 记叙文线索[人教八(下)第一单元写作“记叙的线索”P45~P47]4. 记叙人称5. 记叙文顺序6. 常见修辞手法[人教九(上) 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P268~P270]7. 表达方式[人教八(上)第二单元“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P56;八(下)第四单元 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P158~P160]8. 常见的描写方法9. 常见的表现手法二、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面对面》174---186页)(考点1)梳理故事脉络(10年2考)(《面对面》P175《萨拉的夏天》第1题)考情搜索:2017.12;2016.12【方法指导】(1)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看清题目要求是从“谁”的角度来梳理故事情节。

(2)根据已有信息,锁定答题区域。

找到已给信息对应的段落,在此基础上根据空前空后的段落来划定答案所在的段落。

(3)总结信息,仿照示例作答。

在划定区域内寻找并总结答题有效信息,仿照已给信息的词性、短语结构或句式概括答案,准确作答。

(考点2)人物形象分析(10年4考)(《面对面》P175《萨拉的夏天》第2题)考情搜索:2017.15;2015.15;2013.15;2010.16(1)【方法指导】注意:切记分析概括时要从多方面进行,做到概括内容有理有据,分条作答。

答题格式:(分析人物形象类题)(1)人物特点(性格、品质、精神)+简要分析(人物+事迹);(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表现在哪里。

(考点3)全文内容理解与概括(10年7考)(《面对面》P175《萨拉的夏天》第3题)考情搜索:2017.16;2016.16;2014.16;2013.16;2011.13、16;2008.12 【方法指导】首先,通读全文,将每段中与题干相关的有效信息勾画出来;其次,根据勾画出来的内容,提取关键词或句子;然后,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最后,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注意:不要只是按分踩点概括,还要结合文章内容,将题目的答案要点全部答出来。

(考点4)标题作用(10年未考)(《面对面》P176《萨拉的夏天》第4题)【方法指导】散文标题: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小说标题: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设置悬念;③点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⑥交代文章内容。

(考点5)把握文章线索(10年2考)(《面对面》P177《拔掉心底的篱笆》第1题)考情搜索:2014.14;2013.13【方法指导】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作者的情感;(4)时间;(5)地点。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解题步骤如下:①根据题干提示,确定是哪一类线索,是核心人物,还是情感变化,或是时间、地点的变化等。

②根据题中给出的提示语,找到对应的段落。

③在提示语的段落中寻找关键词,总结概括即可。

注意:一般概括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以人物为线索的这个“人物”必须是个体,在文中的地位,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考点6)段落内容理解与概括(10年4考)(《面对面》P178《拔掉心底的篱笆》第2题)考情搜索:指明段落:2009.11、15;未指明段落:2011.14,2010.14【方法指导】首先,通读该段内容,勾画出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其次,提取关键词句;然后,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内容较多时需分点作答;最后,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考点7)谈观点,说理由(10年2考)(《面对面》P178《拔掉心底的篱笆》第3题)考情搜索:2012.16;2010.16【方法指导】先表态,你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避免答非所问。

完成这类题目必须熟悉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还要明确这篇文章所要反映的现实热点问题及最新观点。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仔细审题。

审清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作答,避免答非所问。

②善于提炼。

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并能够提炼出来。

③合情合理。

要结合文意,答案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④表述流畅。

语言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好能够做到有创意地表达。

(考点8)标题的含义(10年未考)(《面对面》P178《拔掉心底的篱笆》第4题)【方法指导】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达效果。

①表层含义:A.分析标题中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B.分析标题的指代义。

②深层含义:A.分析标题与主旨的关系(提示、点明);B.分析标题与人物的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和态度);C.分析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线索、悬念);D.分析标题的修辞义;E.分析标题的双关义。

(考点9)人物描写的作用(10年3考)(《面对面》P183《少年护城河》第1题)考情搜索:2017.13;2016.13;2010.13【方法指导】(1)通读句子,找出特征,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

(2)明确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

相关知识见“记叙文知识梳理”P173附表8:常见的描写方法(3)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该描写方法的作用。

人物描写的作用有: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考点10)表现手法(10年4考)(《面对面》P183《少年护城河》第2题)考情搜索:2016.15;2013.12;2009.14;2008.14【方法指导】根据内容判断表现手法→概括表达效果,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见“记叙文知识梳理” P173~P174附表9:常见的表现手法。

(考点11)句子赏析(10年3考)(《面对面》P183《少年护城河》第3题)考情搜索:2014.15;2012.15;2008.15【方法指导】(1)从运用的修辞手法入手。

[2014.15,2012.15,2008.15]先判断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进行赏析。

“常见修辞手法”的具体知识详见本专题“记叙文知识梳理”P171~P172附表6。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入手。

先判断该句的描写对象和使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语境,根据该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赏析。

“常见的描写方法”的具体知识详见本专题“记叙文知识梳理”P173附表8。

(3)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

①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②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③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4)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

常见的有衬托、象征、对比、照应、铺垫、欲扬先抑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的具体知识详见本专题“记叙文知识梳理”P173~P174附表9。

答题格式:(1)运用……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体现了/表达了……情感。

(2)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考点12)句子作用(10年2考)(《面对面》P183《少年护城河》第4题)考情搜索:2015.12;2012.13相关知识见“记叙文知识梳理” P173附表8:常见的描写方法(1)自然环境描写[2015.12;2012.13](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可从以下方面作答:①渲染……环境气氛;②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③表现出人物……品质或性格特点等;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