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表格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表格

发明的基础
生产经验
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
主要发明成果(成就)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瓦特(英)改良蒸汽机
3富尔顿(美)发明汽船
4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
1爱迪生(美)发明电灯
2卡尔·本茨(德)发明汽车
3莱特兄弟(美)发明飞机
4贝尔(美)发明电话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新兴部门
从轻工业(棉纺织业)开始
俄国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日本落后的腐朽封建幕府统治造成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统治危机。
领导人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
性质
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核心内容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表格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765-1840)
19世纪70年代(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
政治前提
17世纪英国较早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使用能源

电力,石油
从重工业变革(电力)开始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发明者的身份
熟练的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特点
许多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融合;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主要在轻工业。
以电力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走创新型国家道路。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与发明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俄国和日本改革比较表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Hale Waihona Puke 18世纪初1861年
1868年
背景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改革不彻底,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消极、不足)
1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桌布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积极)
2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消极、不足)
启示
改革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只有变革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富国强兵
挽救沙皇统治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成功原因
日本幕府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掌握了政权;明治政府实行了全面有效的措施。
实质
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敲诈与掠夺。
影响(作用)
1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积极)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变化
使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从根本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发明的影响
改良蒸汽机普遍应用,促进社会生产飞跃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使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更大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深刻变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电气化。
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反战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