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作业题

管理经济学作业题

管理经济学作业题一绪论章节作业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只有统筹兼顾,充分调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把企业办好。

企业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

2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他们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答:理论支柱有: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理论;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理论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意义: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决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3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以及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和方法。

答: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是资源优化的配置器,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方法是: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4试述机会成本概念及其计算。

答:机会成本的概念是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其它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其它用途),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它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5.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概念及其计算答:外显成本:企业实际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

内含成本:指非实际支出,是会计账上为表现出来的支出,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值。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谈谈你对企业利润的理解。

甲某打算开一家商店,他准备投入自有资金100 000(这笔资金若存入银行每年可得到利息20 000),并自兼经理(不拿薪水,但如果在别处工作年薪可达5000)。

开业后商店的全部投资价值预期为50000元,经营1年后吧,既期末的可变卖价值估计为48000元这家商店的第一年预期年收入情况如下:销售收入:150000元销售成本:120000元销售毛利润:30000元经营费用:8100元(店员工资:6000元保险费:450元折旧费:900元其他:750元)会记利润:21900元问这家商店的一年经济利润预期是多少?甲某是否应该开这家商店?解答: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全部机会成本销售收入=150000元全部机会成本=自有资金利息+折旧机会成本+经理薪水机会成本+销售成本+经营费用=20000+(50000-48000-900)+50000+120000+8100=154200(元) 经济利润=150000-154200=-4200(元)既这家商店一年的经济利润预期为-4200元所以甲不该经营这家商店。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试述需求量,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有关内容答: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之间关系数学的表达式。

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应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需求量的变动:指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

2.试述供给量,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有关内容。

答: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之间关系数学的表达式。

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应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需求量的变动:指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

3.试述关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原理。

4.答:①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

如果供给不变,只是需求变动(表现为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那么这种需求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同方向变动。

也就是说,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就都会提高;反之,如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就都会下降。

②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

如果需求不变,只是供给变动(表现为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移),那么这种供给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按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

也就是说,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市场上的均衡将价格就会下降,交易量则会增加;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就会上涨,交易量则会减少。

③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如需求减少(增加),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上涨)。

如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

当需求增加的程度大于(或小于)供给增加的程度时,均衡价格上涨(或下跌),均衡交易量增加;当需求减少的程度大于(或小于)供给减少的程度时,均衡价格下降(或上涨),均衡交易量减少。

当需求和供给增加或减少的程度相等时,均衡价格不变,但均衡交易量变动的方向与需求和供给变动的方向一致。

4.试述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关内容。

答:(1)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必须对使用和生产什么样的资源和产品进行经济选择;资源的可替代性;消费者与企业怎样进行选择;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机制的不足:垄断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

(3)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根据本章所学知识,调查分析某一实际问题,并用需求—供给分析法分析这个问题。

(例如,建筑工人工资上涨,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是什么)答:分析:由于建筑工人工资上涨对房地产供给方增加了成本,所以工人工资上涨的部分加到了房子的价格上,使价格上涨。

工人的工资对房子的需求曲线没有影响,所以需求曲线不变。

根据需求曲线的特点由于价格的上升使交易量减少,使供给曲线向上平移。

这样工资上涨使房产价格提高,使销售量减少了即需求量减少;由于价格的上涨,根据工具曲线的特点使供给量增加。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1.什么是需求弹性。

答: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之比。

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试述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关内容。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反应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2)需求价格弹性包括点价格弹性(Ep=(dQ/dP)*(P/Q))和弧价格弹性(Ep=((Q2-Q1)/(P2-P1))*((P1+P2)/(Q1+Q2));(3)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下降,价格下降销售收入上升;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销售收入不变;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销售收入上升,价格下降销售收入下降。

3.试述需求的收入弹性有关内容。

答:(1)需求的收入弹性反应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化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2)收入弹性包括点弹性(Ei=(dQ/dI)*(I/Q))和弧弹性(EI=((Q2-Q1)/(I2-I1))*((I1+I2)/(Q1+Q2)));(3)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低档货;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为正常货;收入弹性大于1时,为高档货。

(4)应用范围: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用于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

4.试述需求估计的市场调查法和统计法。

答:市场调查法就是通过对消费者的直接调查,来估计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调查法又可以分为访问法和实验法两种。

统计法:主要指的是回归分析法,就是依据多对观察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找出拟合这些数据点的最佳拟合曲线,从而确定要求的需求函数。

在估计时,常用函数形式有两种:一为线性函数;一为幂函数。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1)根据本章所学理论,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需求弹性的理解。

分析:(1)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之比。

需求弹性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2)价格弹性: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价格的上升销售收入下降,价格下降销售收入上升;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销售收入不变;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销售收入上升,价格下降销售收入下降。

(3)收入弹性: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低档货;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为正常货;收入弹性大于1时,为高档货。

(4)交叉弹性: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两种产品为替代品;如果小于零,说明两种产品为互不品;如果等于零,说明两种产品为不相关产品。

(2)大昌公司产品X的需求函数为:Q=36-10P X+20P Y+0.04I,其中P X为产品本身的价格,P Y为相关产品的价格,I为居民收入。

当P X=10元,P Y=16元,I=4000元时,求:(1)产品X的价格弹性;(2)产品X的交叉弹性;分析:(1)根据价格弹性公式得x的价格弹性是:Ep=(dQ/dP)*(P/Q)=10*10/416=-0.24 (2)根据交叉弹性公式得X的交叉弹性是:Epx=(dQy/dPx)*(Px/Qy)=20*16/416=0.77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1.试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答:(1)当投入因素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2)当投入因素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雨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总产量为最大。

2试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答: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在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在理解这个规律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为前提。

收益递减的原因就在于增加的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第二,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

如果技术水平发生了变化,就不在适用。

这个规律揭示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客观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