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质量检测一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满分100分命题:时间:2020.03.06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协会选定在下图中P处开展活动。
读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河流上游河段有明显错误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P处(P处为悬崖)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A.56米 B.76米C.96米 D.106米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A.7时 B.9时C.12时 D.21时4.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8时 B.10时C.18时 D.22时某科考队沿下图中M、N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新到老)。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处可能是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6.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实线代表地势起伏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A. B. C. D.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8.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观测点海拔(m)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出露岩层 a b c d c b c的是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10.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图1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2示意图1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1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西风 B.北风C.东风 D.南风12.图1所示时刻A.②地降水概率较③地大B.①地风力较②地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地高D.②地的光照较④地弱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3~14题。
1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1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16.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③使河流含沙量减小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对上图所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18.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老秃顶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山峰。
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山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
读图,回答19~20题。
19.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A.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B.高山草甸带C.山地苔原带D.高山冰雪带20.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A.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下图表示地处不同纬度的四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完成21~22两题21.从地理位置上看A.四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C.丙地位于北温带 D.丙地纬度高于乙地、丁地22.当图中a代表的节气出现时A.地中海沿岸河流进入枯水期 B.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供暖期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草原草木枯黄 D.江淮地区进入小麦收割期读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A.地形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移动D.洋流24.关于达尔文不同季节的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夏季盛行东南风B.夏季盛行西北风C.冬季盛行西南风D.冬季盛行东南风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的洋流。
读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流向表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B.②④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C.③洋流的性质为暖流D.④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荒漠26.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如①洋流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开普敦正值炎热多雨的季节B.从大连驶往上海的海轮一路顺风C.夏威夷高压强盛D.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速率,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的速率,叫作净初级生产率。
净初级生产率的高低综合反映地表无机环境的优劣,同时也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产率大的地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好的生态系统平均净初级生产率(g/ m2·a)赤道雨林(陆地) 2 000淡水沼泽(陆地) 2 500河口(海洋) 1 800中纬度森林(陆地) 1 300农用地(陆地)650中纬度草原(陆地)500湖泊与河流(陆地)500荒漠(陆地)327.与湖泊相比,中纬度森林A.生物多样性好 B.地表无机环境恶劣C.生物资源稀缺 D.生态系统结构复杂28.破坏植被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A.内蒙古大草原 B.亚马逊平原C.刚果盆地 D.恒河入海口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该区域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地1月受下沉气流影响30.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形成图中非地带性的草原和荒漠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1.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
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_______气压带或________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
(3分)(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3分)(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2分)(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数,气候等自然环境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多度影响很大,下图是我国种子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多度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1)概括我国种子植物分布多度的总体分布特点。
(2分)(2)说明图中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__,简述其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的主要自然地理条件。
(6分)(3)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指出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
(2分)(4)江苏省有两种主要的自然带,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8分)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单元测试一答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三、综合题(本部分共2题,共30分。
)31.(12分)(1)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2.(1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____________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