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名句名篇默写、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练习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1、,。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
,。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忧伤以终老!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何以解忧?。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6、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
8、,。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9、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10、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此地有,;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岂不痛哉!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
1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举酒属客,,。
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1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6、寄蜉蝣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7、盖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1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而人之所罕至焉,。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0、(1),。
怨灵修之浩荡兮,。
(2)制芰荷以为衣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
(3)《离骚》中作者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
《离骚》体现诗人坚持美与善的理想与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
,。
,。
《离骚》中表现诗人不为众小人所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21、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21年6月与郭沫渃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其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
22、(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手法。
(2)《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4)《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诗作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2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B.《故都的秋》是“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确定写作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双深沉。
C. 隐然亭的名字取于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隐然”的诗句。
D.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出自《诗经》。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意思是树叶飘落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2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巴金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B.陆蠡的作品量少而质精,主要作品有:《海星》《竹刀》《灯》等。
C.陆蠡(1908一1942),原名考原,字圣泉,笔名陆敏、卢蠡等。
浙江天台县西乡平镇岩头下村人。
自幼聪颖过人,十一二岁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D.陆蠡是现代作家,他的主要成就是散文,也翻译了一些外国名著,如屠格涅夫的《罗亭》等。
《灯》是巴金的作品。
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2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
“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作品集,主要作品是屈原的,还有宋玉等人的。
28、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
C. 《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它是继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形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
《楚辞》是一部诗歌集,主要作品是屈原的。
29、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B. “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C.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D.陶渊明,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其诗主要表现了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风、雅、颂不是表现手法。
30、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 贾谊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因他担任过长沙王太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
《过秦论》共有三篇。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他的《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名著导读《家》和《巴黎圣母院》测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2.巴金,原名李尧堂,是与曹禺、矛盾、老舍齐名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雾》《雨》《电》,合称为爱情三部曲;另外《激流三部曲》分别指《家》、《春》、《秋》。
3.《家》塑造了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
其中,“觉新”已经成为失去自我,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觉新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4.1827年,雨果发表了《〈克伦威尔〉序》,在这里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从而使这篇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5.《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小说,本作品始终贯穿的写作手法是对比。
6.误入乞丐王国,按乞丐王国的法律要处死的人物是甘果瓦,爱斯梅拉达被劫持时,把她救下来的军官是弗比斯。
7.“有个人儿在跳舞。
她是那样的秀丽,若与圣母相比,连上帝都会更喜欢这个女子,宁愿选她做母亲。
”这句话中的她指爱斯梅拉达。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10分)1、、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的形象——梅、鸣凤、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挹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是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踏上了彻底叛逆的道路。
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E、《家》贯穿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的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A、C(A、她们的社会地位不一样。
梅是一个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一个贫贱的丫鬟。
C、觉新不是。
觉新也跟他们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然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2、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活动中,但他也有“幼稚”De一面,过高地低估了个人反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