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三)引导发散思维,自主搭建知识框架
经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已经可以在基本的主 干思维导图上进一步搭建知识框架、构思文章和谋 篇布局了。此过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促使学生自 主搭建框架。而之前头脑风暴活动产出的思维导图 则是学生已经总结好的一个语料库,摘选部分分支, 搭建写作知识框架,更为写作扫清部分词汇障碍。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思维导图“导学”, 初步感知文本,激活阅读素材,培养发散思维。
以提问题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教师与学生一起 在黑板上绘制主题为“Australia”的思维导图,把学生 头脑风暴中所想到的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作为思维导 图的主干部分画出来(见图1)。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 导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的同时,激活了学生的背景 知识,为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好了准备,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思维导图理论概述
(二) 思维导图的特征
一、思维导图理论概述
(三) 思维导图的设计 (1)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用色彩箭头、线条
以及其他方式来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中心位置明显地标注出关键词。 (3)在空白处找到其他信息与关键词的对应关系,正
确地进行分析进和评估,并在合适的地方将其标出,以清 楚表达这些相关信息和主题的关系。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四)学生互动交流,高效写作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围绕作文话题在已经 搭建好的作文框架上进一步补充,这时学生的讨论话 题更加细化且激活的大脑思维让互动交流讨论异常热 烈,对下一步的写作更是跃跃欲试,每人都希望把自 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讨论过后,学生开始着手 写初稿,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写作的任务水到渠成。 学生真正做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用英语进行思维和 表达”,高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从学生的习作中反映出:条理不清,信息不全,中式思维,语 法不同,词组误用,搭配不当,语言贫乏,句型单一,连贯性 差,缺少衔接,逻辑紊乱,词不达意。
一、写作的教与学现状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缺乏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写作教学环节多为“教 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修改”,学生缺乏文章写作 框架的搭建,导致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为了写作而写 作的结果。
图2
图3.
图4.
图5.
又如出现在新外研九年级上册M8U2中的单词 “record”,可作名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 词使用,且两种不同词性的读音不同,因此在讲解时 同样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和拓展,如图7:
二、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模块单词总结和拓展
2.教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缺乏科学性的评改方式,反馈手 段单一,评改方法陈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非常喜欢或 者比较喜欢教师评改作文方式的学生只占10.50%和 18.51%。评改的重点在词汇和语法等,对语言准确性的过 度关注使学生减少了尝试运用语言的胆量,阻碍了输出技 能的提高,也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学生的写作 水平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提高,甚至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三)、读后活动(Post-reading)——思维导图“研学”, 轻松复习文本,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读后任务所需要的语言是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因此, 设计读后活动的原则是语言输出要基于读中环节的语言输入, 以致学以致用。在教授外研版八下M7U2 Alice in Wonderland 这一课时,围绕着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题来帮助学生回忆和重 组。中央的关键词改为关键图,采用不同颜色分支来表示不同 地点的主角的动作变化,学生可以回忆文章大意,使用分支上 的提示词重组文本,并适当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者创新内容,不 仅有效达到了记忆的目的,更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比传统 的背课文用时短遗忘率低。
五、结束语
新时期,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必须加快改革,英语教师应 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着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提升阅读能力 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凭借其直白的图标显示、清晰的逻辑 引导、注重前后信息间联系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能够应用于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帮组教师辅助初中英语语 篇教学,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全方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思维导图 “助学”,深刻认识文本,储备课文知识,提高辨析 能力。(8下M8U2 Time off)
如图2所示,是文章第一段张家界的背景介绍, 包括张家界的地理位置、著名景点和面积大小等,笔 者摆脱枯燥的教师问学生答,或者逐句翻译的形式, 而是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分支上的内容都是介绍景区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尝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以作者 的角度尝试画出更多分支来介绍景区,激发学生的背 景知识和想象力。
五、实践反思
学生的思维导图设计
在此教学模式开展以前,学生应首先理解思维导图的 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研究学习典型示例。待学生充分 了解和掌握后,积极放手鼓励学生自创思维导图,使其自 主性学习得到充分体现。在平时课堂中的思维导图,既要 有独立完成的,也要有合作完成的,从而照顾学生的个体 需要,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五)学生交流互评,乐享其中
教师呈现中考书面表达的评分原则、要点内 容及分值后,放手将作文交给学生批改。首先,小 组内挑选一篇习作由组长带领组员评议,然后组内 交换修改初稿。学生在讨论、交流、评价中相互指 出错误和不恰当的使用,并交流好的句式和用法, 给同伴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小组修改好一篇最优 作文进行班级展示,教师给出相应的点评和建议。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一)课堂热身,内容分类(八M 6U2)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二)阅读题目,理清写作思路
呈现书面表达要求给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 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help animals。而后要求学生边画思维导图,边理清作 文分几段式结构最佳,即以问题形式启发学生依次 找出第一层主干上的关键信息,设计出有关主干部 分的思维导图生。
六、总结
“包含所有内容要点,使用较丰富的语法结构与 词汇”是新课标下五级英语写作标准的最高要求。思 维导图作为一种大脑辅助工具,将语言、文字和图像 结合在一起,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促使学生关 注语篇结构,培养学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是实现英 语课堂高效性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标下对传统英语写 作教学的革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现以“保护动物”话题为例,阐述如何运用 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外研 版教材初二上M6“Animals in danger”非常适合学生 进行写作练习,因此我将三个单元设计成四课时, 第四课时即在学完三个单元的内容,掌握语法和词 汇后以“Let’s help animals”为题写一篇作文。
图8. M4U3 Act.4 word map
在处理每个模块的第三单元时,教师提前布置 作业,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整个模块内容 进行总结并做相应拓展。例如八年级上册 “Moudle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中,在以 travelling为关键词的word map练习结束后,引导学 生以traffic为关键词,联想到交通工具分支,乘坐交 通工具表达法,利用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表 述交通工具优缺点,及其引发问题的表述, 和问题解 决方法,这样就形成了结构完整的有关traffic 的思维 导图,如图9.为一名学生所做图。
图9.
三、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四) 利用思维导图巧攻词缀和词根
与汉字不同,英语单词中有词缀和词根的概念,词 缀、词根法是生成英语单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借 助于语法形位,在词根的基础上添加词缀构成新词。例 如词缀“im-”和“in-”表示“不,无,非”,利用它们构 成的新单词有impossible不可能的、immoral不道德的、 impolite无礼的、inglorious不光彩的、incapable无能力 的、inhuman不人道的、injustice不公正、indifferent冷 漠的等,通过词缀构词,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迅速扩大 词汇量。
基于外研社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的规律,每一模块 的第三单元是对整个模块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即 “Unit3 Language in use”。2012年新版外研社英语教 材内容中,七上M3U3、M4U3、M6U3,八上M2U3、 M4U3以及八下Revision module A中,都出现了word map这一环节,此环节即利用了思维导图对模块中部 分重点单词进行了整合,例如八上M4U3中出现的word map,如图8。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思维导图“助 学”,深刻认识文本,储备课文知识,提高辨析能力。
文章的第三段介绍了Betty和朋友们第二天山中游览的 经历,同样借助思维导图(图4),训练学生寻找文本细节 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清课文框架,此时学生对于文本内 容的理解变得轻松了许多,在教授过程中,笔者更是让学 生先自主完成,而后同伴交流,再进行小组交流,最终得 出Man should get on well with nature的结论,深化了文章 的主题。笔者在此过程中,边指导,边观察,最后引导得 出结论,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 高辨析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