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下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下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过渡时 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10月1日~1952年: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追剿残余敌人 2、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任务 3、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 4、土地制度的改革 5、镇压反革命运动
(3)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①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 键。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斗争 为纲。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 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④必须积极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1) 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 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提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是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 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写入党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四、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四个阶段: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邓小平南方谈话 (1)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 (2)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3)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重要论断。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 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 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命题。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 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这一阶段,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 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 面进行。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 2、稳定物价的斗争 3、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的签订。 2、抗美援朝。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五反”反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 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对资本家采取“赎买”的政策。
1949.10—1953.底 1954.1—1955.上 1955.下—1956.底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 主义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9月,中共八大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 报告。
1957年4月,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1957年6月,反右派运动及其扩大化
1958年 “大跃进”运动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高指标、瞎指 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964年中法建交。 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 公认的国际准则。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 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1949-2009)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的分期
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1956年,过渡时期
第二个阶段: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 年。 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 第四个阶段: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 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 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 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953年~1956年底:
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1959年7-8月,庐山会议,纠“左”变成“反右倾”斗争。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 1、2月 “七千人大会” ,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 作用。
从1962年到1965年,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一直放在 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上,加上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的有利 措施,国民经济开始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1)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 制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2)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从 1994年起,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四大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提示: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跻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的新阶段。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十五 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四个 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的文章,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 线。
1975年,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形势开始有了明显 好转。1976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 问题。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而创立的。它进一 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 的回答了在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以 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 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 规律的认识。 提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1. 通过合作化道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10—1952.冬——互助组 1953.01—1955.上——初级社 1955.夏—1956.底——高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