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洲教育

第三章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洲教育

第三章 17、18世纪欧美教育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
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 教育
背景 政治 经济 文化
第一节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国教会控制的初等教育 慈善性质的初等学校 私人学校
外国教育史
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学园
公学是公立学校吗?
外国教育史
高等教育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了解其辉煌的成就
外国教育史
牛津大学
外国教育史
剑桥大学
外国教育史
培根
外国教育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 使人善辩(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 学的真正始祖”。
《福斯特教育法》旨在完善现有的 宗教和慈善团体办理的初等教育制 度的基础上,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 制度。因此奠定了整个英国教育制 度的基础。
法令规定在教会学校设置不足的地 区,设置民选的教育委员会,用地 方税举办公立初等学校;各教派所 设立的学校的地位得以保持,但不 能从地方税中得到补助;并决定公 立学校可以进行不属教派性的宗教 教学,同时允许教师不参与学外国校教的育史
外国教育史
第四章 19世纪欧美和 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 19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家逐步干预教育 成立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分配教育
经费、视察学校等干预教育。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其
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教育,标志着 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1891年规定实行免费初等教育。
外国教育史
伏尔泰
外国教育史
卢梭像
外国教育史
狄德罗
外国教育史
爱尔维修
外国教育史
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 “教育万能”论 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外国教育史
狄德罗的教育思想 国家办教育 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拉夏洛泰的教育思想 国家办学思想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
一、教育概况
国家办学,普及义务教育
导。 3、广义的体育
外国教育史
第五节 17-18世纪美国教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三大殖民地区的教育概况 北部:清教徒的教育 南部:国教会的教育 中部:宗主国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二、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宗主国——英国教育的移植
三、建国初期的教育和教育思想
教育的地方分权制
外国教育史
福斯特法案
1870年《初等教育法》或《福斯 特法案》
1833年以后,英国政府虽决定补 助宗教和慈善团体办理初等教育, 但未能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 1867年议会通过改革法,近百万 工人获得了选举权,普及教育成 为政治上的迫切需要。议会改革 法提出了“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 主人”的口号。1870年教育署长 W.E.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外国法教育史 案,获得通过,该法案亦称《福
文法学校
文实学校
高等教育发展
速度加快,州立大学出现
外国教育史
三、富兰克林的教育贡献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 家、教育家;通过自学成才。
创办文实中学,把美国的中等教育 从欧洲模式中解放出来,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在社会教育方面颇有建树,成立 “讲读社”。
注重通过严格自我约束的方式进行 道德修养。
外国教育史
英国著名私立中学伊顿公学
外国教育史
英国伊顿公学
外国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
公学——教育的活化石 特点: 一、注重绅士品格的陶冶 二、注重文化基础教育 三、注重学校管理 四、是牛津、剑桥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
外国教育史
公学的成功经验 一、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 体,能够和政府平等对面 二、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三、作为私立学校,能够以自己的特 色与公立学校平行共存
• (一)法国的教育制度 • (二)法国的基础教育 • (三)法国的高等教育 • (四)法国的女子教育
外国教育史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同主张 第一,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 俗化、科学化
外国教育史
二、18世纪的教育思想 伏尔泰 卢梭 爱尔维修 狄德罗
比较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 ”
绅士教育思想
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
,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
才。
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关于体育、德育、智育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一、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外国教育史
• 一、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 学内容以宗教为主;高等教育保守性较强。 出现一些专门学校:如路桥学校、矿业学 校、军事学校、制图学校、工艺学校等。
1870年的法案,主要是一个折衷方 案,并非要建立一个义务的、免费 的新国民教育制度,而是补教会学 校的不足。
法令规定儿童5~12岁入学,每周 缴纳9便士以内的学费。这一法令 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 会学校并存的教育制度。1871年, 117个教育委员会制订法律,要求 实施某种程度的强迫入学制度。 1880年实行5~10岁的义务教育; 1893年提高到11岁;1899年外提国高教育史
初等教育:泛爱学校
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实科教育机构、 骑士学院
高等教育:哈勒大学
外国教育史
康德
外国教育史
二、康德论教育 人性论 主张“积极”的教育 重视“公共教育”的作用
外国教育史
教育家
二、康德论教育 1、人与教育 教育必须有目的、有标准、有计划的,必须要运用适当的方
法。 教育要以理性抑制人性中的野性,进而发展人的天赋。 2、“道德人”的培养 既注意让儿童自由而自然的成长,又要让他们接受理性的指
外国教育史
二、培根论教育
教育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吗?
推崇自然科学
创立科学研究的新工具——归纳法
教育的乌托邦——新大西岛
意义
思考:很多教育理论我们并不陌生 ,现在最需要的是操作层面的研究 ,也就是“化民成俗”的研究 外国教育史
洛克像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三、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 倡导家庭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