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墨表现——校园景物时间安排::1标思想:【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
学会中国画中的主宾安排。
体验笔墨趣味,丰富对校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验笔墨趣味,丰富对校园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中国画中的主宾安排。
教材分析: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学生都接触过也练习过,但是接触和练习得不多。
设计理念:校园景物的选择上应当可以体现校园的特点和校园的美。
引导选景很重要,《给母校的留影》一课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美丽的校园、高高的教学楼、精致的假山石、生动的雕塑、青翠的秀竹。
校园的一草一木都给我们留小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它们伴我们成长,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用手中的画笔把校园的景物描绘得更美丽吧。
出示课题二、新授1.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知识用笔:中锋、侧锋。
一名学生示范用墨:焦、浓、重、淡、清。
教师示范。
分析26页《上学图》中的用墨和用笔。
2.对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分析第一组:主宾关系的处理一幅画的景物要有主有宾,主是画中最主要的形象,有了主还要有陪衬便是宾。
在构图上有宾无主就散漫,有主无宾就单调少变化,有主有宾的画面就丰富,给人以美感。
分析第二组:书中的画是如何将前景和后景区分开的?浓淡区分前景和远景。
3.小组讨论:(1)说说你最喜欢校园中的哪一景物,怎样表现才能使这一景物突出?(2)哪想用那些学过的中国画技法表现校园景物。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4.绘画步骤(1)画出进景、注意浓淡及前后变化。
(2)上色要有色彩虚实变化。
(3)补配景,题字,完成作品。
三、作业要求有主有宾有浓淡之分区分前后四、学生用中国话的方法创作一幅校园景物华,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作品展示板书设计:水墨表现——校园景物教学反思:课上了解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
学会中国画中的主宾安排。
体验笔墨趣味,丰富对校园的感情。
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课色彩丰富的风景画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构成风景画的色彩的知识,主要掌握色调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
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流言有哪些因素构成,应该如何去欣赏。
2、隐性内容与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色彩风景画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
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方法去表现内心对自然风景的感觉,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学习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颜料、纸张等四、教学设计的简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育教学目标欣赏名画:优秀的色彩风景图片和西方风景绘画名作学生讨论画家绘画手法的特点总结得出,要想正确表达内心情感,必须选择恰当的色调和色彩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绘画、色彩表现手法的了解教师列举色彩的有关知识学生了解处理画面色彩的基本要素,以及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法特点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色彩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展示制作好的课件:用数码相机拍摄好的校园景色(也可让学生参观校园景色)学生欣赏校园景色,寻找、发现美丽的景色、丰富的色彩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重复播放校园景色,学生进行分组,协调每组绘画对象。
教师巡回指导每个小组成员讨论绘画手法和表现形式,用不同色调或手法进行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爱护学校中的一草一木教师将绘画进行长卷式衔接、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将每组绘画进行长卷式衔接,展示出整个校园风貌,进行每个小组的自我评价和对别组的建设性评价引导学生用笔和色彩表达出对学校的内心感情布置展览以班级为单位展出创作的校园风景绘画作品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物的基本表现方法。
2、能用透视法表现校园景物的空间关系,用铅笔、钢笔或水彩笔画出校园风景一角。
3、通过仔细观察、描绘校园景物,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素描造型素养,增强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放大的校园风景写真图片8幅;不同形式的写生作品数幅。
2、炭素铅笔、铅笔、水彩笔、橡皮、16开铅画纸、色卡纸等。
3、多媒体课件1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几课向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徒手画校园》一课,我想大家一定懂得了视线或视平线这个概念,以及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好,下面大家先来看几张图片。
1、上海歌剧院建筑照片,先找学生说出作者的视点的位置及视线的高度,再分析透视现象。
出示建筑素描写生图。
2、看校园厨窗图片,找出视点的位置及视平线的高度,分析透视关系。
二、看图片、示范画法:3、展示校园风景图片4、以一张图片为例示范画法。
三、布置作业:1、作业要求:a选择自己喜爱的校园风景图片,用线条或明暗的画法在16开纸上表现出来。
b注意景物的透视关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 四、学生作品展示: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3、师评。
五、教学拓展: 欣赏教师作品;欣赏名家作品。
鼓励学生用素描画出更多的风景写生作品和其它内容的作品。
附图:1、上海歌剧院照片 2、市一中画廓照片 3、校园透视图三幅 4、学生写生作品四幅 5、名家写生作品四幅 6、拓展展人物写生二幅校园风景写生教案 (周永红)教学对象 课题 总课时课时计划职中幼教专业班 校园风景 第6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作业要求 1, 了解掌握表现风景的基本技法 2, 学会透视制图法3, 激发对美丽校园热爱之情感和体验学习快乐 重点:构图与透视的表现方法 难点:透视的表现规律学会画好平行透视图 运用透视规律画一个简单房子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风景画片、示范挂图、平行和成角透视图片收集有关立体图片 收集资料,有助于对课的内容了解课堂引入 一、美丽的校园1、 请同学讲校园的美丽之处2、 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欣赏校园四周。
(5分钟)3、 回室讨论所见情景。
二、认识风景画的美妙1、 老师引导学生看有关校园的电视课件2、 理解风景画构成的主要元素一、 积极思考和回忆,回答问题要举手,二、 学会欣赏与对比、评价一、情景的导人、室内外互动二、立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色彩和形状课堂发展三、透视法画风景1、回忆上学期所学的有关内容2、认识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清远糊、近浓远淡(一一示范)四、课堂作业——画《美丽的校园》1、要求用彩色描画2、画出校园的明显特征、要让别人认出你画的是哪个地方运用透视法作业、体现近、中、远三层次。
三、认真回忆、主动学习、及时写笔记四、绘图工具准备齐全、学会探究和开发。
学会打草图。
三、与上一学期内容挂钩、知识有连贯。
四、及时动手、保证知识和技能结合。
课后延伸利用课余时间、画出你所在的花园小区的美丽风景,学会写生和记忆画结合。
教学后记开展校园写生课、是教育的良好手段,有意义,受欢迎。
〖注:双击鼠标滚动屏幕〗【字体:】《风景写生点评》教学设计文本郭少萍作者:郭少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333 更新时间:2005-11-1 二课时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彩实录回顾导入(情景性):播出校园风景片断、校园风景写生片断。
导语:“在这次学生纷纷就自己的画法踊跃发言。
通过问答,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并将其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归纳和的写生课中,每个同学都画了一张有些还画了两张,那么你们来说说从拿起笔到完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整理能力。
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未完成的作业。
问:“这张画还缺些什么?”各小组长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观点与看法,并带动羞于发言的同学,使他们从探索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各小组长一一发言:“画得太浅了,前后不能拉开,没有空间感……。
”(附图一)“主景是天鹅,背景应多画些物体,把主景衬托出来。
(附图二)“主体应加明暗,更有立体感。
”(附图三)讲出自己的看法,并在投影仪上改画,让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画是如何改的,留意作业改动前后的效果对比,并在小组内作总结。
此举是带给学生一些启发,让他们有个参照比较。
将作业发还学生本人、并要求在小组内互相对比交流经验后,完善自己的作业。
做组内的经验交流后,完善自己的画作。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彼此争论、互教互学中共同提高改画、评画的水平。
各位同学接到作业后,争分夺秒、埋头苦干,精神高度集中地改画,学习热情高涨。
要求各小组评出组内最好的两张作业并贴出讲台评述。
各小组把优秀的作品贴出,先评讲自己的画作、说说有那些优缺点和自己最满意的地方,然后小组间互相评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我是用了透视的画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经过这样的处理后画面使人感觉开阔了很多。
”“我这幅画树没画好,我自己也很不满意,太乱了。
但是前景的花台明暗、透视关系我都画得很细致、很有立体感。
后面的墙我也做了些处理,画面主体突出所表现的环境也很宁静,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画的不错的。
”(附图四)“这画是我的作品。
近景我画得非常细致,充分表现了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我觉得画得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周边的草画得太乱了而且没画完,要不然这画会更好看。
”(附图五)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小结,并提问:“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评画,那我们从评画中学到了些什么?”各组同学踊跃答问。
学生回答中点出了本课的目标:提高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教师课后反思一.自我评价:1.第二次上课时,我在课堂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做了调整,针对“互评、自评”须全员最大限度地参与,把座位变为6人小组围坐,这种上课形式便于同学之间交流,课堂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活跃。
2.改画这一环节由个别同学上台改画变为每人根据自己的认识改自己的画,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学们埋头苦干、分秒必争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环节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动手、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想法,这就为一环节的自评和互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结果:1.课堂气氛活跃,但同学间极少主动交流,无论改画还是发表意见均各自为战,虽然学生采用互助式学习的形式,但由于未能形成习惯,致使小组学习互助、合作、研讨的气氛不浓郁,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长时间进行培养的学习能力。
2.学生在评画时专业术语用得极少,这跟我在整个单元的教学里忽略这方面的引导有极大的关系。
三、专家指导及教研组讨论意见: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