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考研心路历程研究报告终稿
大学生考研心路历程研究报告终稿
2
在读学校知名度对考研选择的影响
别调查者中考研者对所就读院校不满意的 (182人)占95.78%明显多余满意者(8人)占 0.04%。我校虽然是山东省重点综合性大学, 但是并不是211工程院校及985工程院校,现 在大学生就业时,其所读大学的知名度成为 用人单位考虑的主要条件之一,所以,为了 以后更好的就业,许多学生只好选择考研, 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成为我校大多数同学的 目标.
10 考研成功的期望值
被调查者对于考研成功的期望值的选择中, 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强,有很大把握的占 40.52%,认为自己尽力就好,过程更重要的 占59.37%。由此可见,大家虽然更注重过程, 但是在考研路上的有个良好的心态,并保持 足够的信心也至关重要。见图7
70.00% 60.00% 50.00% 40.00% 系列1 30.00% 20.00% 10.00% 0.00% 信心强有把握 过程更重要 40.53% 59.47%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பைடு நூலகம்0% 0.00% 1.05% 一年之上 一年 6.84% 半年 0.00% 其他时间 92.11% 系列1
9
考研具备的条件
被调查者100%的认为考研所具备的条件按其重要 性分别为:学习基础、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经济 基础。相比学习基础,良好的学习基础也会刺激同 学们考研的兴趣。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曾获 得奖学金的比例为65.24%.其中曾获得一等奖学金的 比例为12.07%。 总体来看学习成绩良好的报研率也是居高不下, 比学习优秀者还要突出。据调查大一到大三学习成 绩良好的同学考研意愿分别为31.18%、36.21%、 51.56%,学习成绩对学生考研意愿有着较为显著的 影响,不同学习成绩状况的学生对考研有着不同的 态度与抉择。
41.58%
• 在考研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心理的跌宕起伏。很 多同学面对巨大的考研压力,情绪出现焦虑 紧张的状况,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在被调查 者中有52%的同学偶尔出现紧张焦虑的现象, 但有34%得同学却经常出现焦虑紧张的状况, 只有14%的同学属于正常心理状态。焦虑紧张 对学习生活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如何调整好 考研心态成为考研学生的首要任务
11 考研的最大困难
被调查者在回答 考研的最大难处时, 被调查者主要认为 是考研难度大,难 以坚持的占55.26%。 但是也有不少人认 为课程多,时间紧 的占32.11%,信心 不够的占12.63%, 这些也是考研的难 点。见图8
12.63% 难度大难以坚持 花费大 课程大时间紧张 信心不够
32.11% 0.00%
三、分析数据并研究 1 考研动态变化
被调查者中决定在大一考研的(20人) 占10.53%;大二的(76人)占40%;大三(94 人)占49.47%。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是在大 三决定考研的。见图1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系列1
• 不同专业的考研者在考研动机、焦虑程度、 心理健康上也存在在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文科、理科等专业的考研者在考研 动机、焦虑程度、心理健康上进行差异性检 验,结果表明:文科生和理科生在考研动机 的自我实现上和焦虑量表的情绪反应上存在 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心理问题显著严重与理 科生。
•
11.58%
6.84% 43.16% 提高自身能力 缓解就业压力 随大流 缓解家庭压力
41.58%
4
周围人对考研选择的影响
被调查者认为在其考研过程中,认为受父母影响 的(50人)占26%、受老师影响的(53人)占27%、 受朋友影响的(88人)占46%、受影响学长、学姐 影响的(67人)占35%,可见朋友是其最主要的影 响人,同时大家也受到了学校(12人)占6%和考研 成功人士(23人)占12%的影响。 往往处在同一环境下的人对自己的影响会很大, 特别是朋友,还有学长。自己的好朋友选择考研, 或者已经考上研的学长会对自己考研有引导作用, 他们的成功往往成为考研同学的动力,朋友及学长 也会为其提供好多帮助,比如提供些复习参考资料, 帮助获取考研搜集考研信息,院校及专业选择等方 面。
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在职人员投身于考 研大军,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不亚于高考。 据了解,那些走过考研路的同学们都会有或 多或少的遗憾,遗憾没有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 面对考研:没有规划好的考研路;没有处理好 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会合理的缓解压力…… 如此多的遗憾让我们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发 现我校考研学生普遍存在着的种种的心理问题 以及考研期间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提出看法 和建议,希望对正在准备考研和打算考研的同 学们提供一些借鉴,使他们的考研路少一份遗 憾。
3
考研驱动因素
在选择考研的驱动因素中提高自身学历和 能力的(82人)占43.16%;缓解就业压力的 (79人)占41.58%;随大流的(22人)占 11.58%;迫于家庭压力的(13人)占6.84%。 由此可见,大家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 力下不得不考研;但是主要是基于自身能力 的提高为目的进行考研的;当然,随大流的 同学也有。见图2
13 考研过程中焦虑程度及心理健康上的 差异分析:
•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考研动机、焦虑程度、 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具有差异性。根据分析调 查问卷的结果,结果发现,男生女生在考研 动机的兴趣爱好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男 生和女生在焦虑量表的情绪反应和心态上存 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健康 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55.26%
12 考研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及解决的方式
大多数被调查者 认为考研过程中, 有过焦虑情况的占 61.58%,而他们主 要是靠自己重振旗 鼓的占45.30%或者 是父母家长的鼓励 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的占44.44%。见图9
11.58%
6.84% 43.16% 提高自身能力 缓解就业压力 随大流 缓解家庭压力
• 考研动态变化主要是以大一到大四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选择波动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个年 级、学院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考研是我 校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从大二开始,很多学生 开始有了考研的打算,到大三开始出现考研热 潮。根据调查显示说明大二是考研动态发展的 分水岭,考研人数突然增多,由于经历大一的 青涩,开始逐渐成熟,开始给自己从新定位, 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考研选择率开始上 升,说明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毕业后就业压力 大,从而选择考研以暂时缓解压力,同时也从 侧面反应出我校学习氛围好,考研环境良好。
名校情结或自己喜欢 的学校
98
自己情况
12 53 4 0 系列1
考取的难易程度
学校师资
父母朋友的影响
其他
7
报考专业与本专业的相关度
对于被调查者考研所报考的专业的基本情 况是:考本专业的(91人)占47.89%;与本 专业相关的为(77人)40.53%;与本专业不 相关的为(23人)12.10%。问卷中可以发现 理工科学生跨专业考研的人数为8人占其总体 10.39%,文科类的为15人占其总体的13.27%。 由此可见理工科跨专业考研的比率小于文科 类的。见图5
一、调查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来,各高校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招生规模,相应 地,各研究生招生机构也随之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尤其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考研逐 渐成为众多莘莘学子的主要选择 根据相关资料,我国自1997~2011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逐 年增加,年平均整幅为23.59%。全国报考2011年学历硕士研 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 数的最高纪录,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而考录比例由最大 的1999年的4.9:1逐年下降到2008年开始平缓,稳定为3.0: 1。虽然考录比例下降,但大学生扩招使得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涌入就业市场,这意味着给本来就已经十分严峻的大学生就 业带来更大压力。
• 报考重点院校与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研者在考 研动机、焦虑程度、心理健康上的显著性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报考不同院校的考研者在 考研动机、焦虑程度、心理健康进行检验,结 果发现:报考重点院校与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研 者在考研动机的自我实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是他们在焦虑程度、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和总 分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一次性发放问卷200份, 当场回收190份,废卷4份,未收回6份,有效回收率 达到95%.调查对象主要以大三学生为主,共178人占 93.68%,大二7人和大四5人共占6.32%。被调查者中 女生(105)占55.26%比男生(85)44.74%稍多,可 见女生更倾向于考研,被调查者中文科类(113) 59.47%多于理科类(77)40.52%,反应出文科类也 更倾向于考研。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个人访谈、实地调查 法。
• 另外,老师及家长也会影响其考研目 标的选择,父母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切,为了孩子以后更好的发展,都会极 力支持他们继续深造,无论自己多辛苦, 都会毫无怨言。同时,老师也希望自己所 带的学生前途更广,希望他们考到更好的 院校,在平常的交流中会鼓励学生考研, 并为他们提供许多指导,有时老师的一句 鼓励,会成为学生选择考研的源动力。
• 研究过程中首先采用访谈法,通过对 2位正在准备考研的学长进行访谈,了 解了影响他们考研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 素,并将其作为初步的研究框架,然后 根据目前在考研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编问卷。问卷共22题,其中包括:性 别、年级、专业以及通过影响大学生考 研心态的主客观因素来设计的考研动力、 考研信息来源、考研所必备的条件、考 研压力、考研焦虑情绪及排解方式等问 题 。
5 考研信息获取方式
被调查者认为在了 解考研信息的方式 上,网络(117人) 占61%、同学老师 (105人)占55%、 辅导班(70人)占 36%,其中网络影响 甚大。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