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
因此, 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
它需要每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个人来回答!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xisi521采纳率:42% 10 级2013.06.21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 小皇帝” 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 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
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
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
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
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
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123剖析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ESEStS 摘要: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
一般地说, 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 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因此, 对大多的成长来说,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第一任教师。
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 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 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 他们很尊重自己子女的看法;在育儿观上, 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 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育方式上, 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 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
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上可以看到我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因此, 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 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言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 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上存在的差异。
因而, 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 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吸取美国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下文就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讲的是中美两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差异. 作者分别从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二大部分讲的是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 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如: 中国的家长所存在的悲观思维方式造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家长重养轻教,重物质轻思想, 导致了中国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 由此也不难看出, 美国的家庭教育有着一些我们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 第三大部分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作者认为我国只有变“传统”、“片面”、“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为“民主”、“全面”、“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 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 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
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 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 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 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 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 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 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
另外,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 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
然而近年来, 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
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 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在中国, 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
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 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 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 给孩子尊重和理解。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 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 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 图书,游戏, 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 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
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 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 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 鼓励孩子。
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 能否找个好工作。
很多家长认为, 父母责任就是尽力让孩子生活得更好, 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
因此,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学习, 什么都不让孩子干。
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 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却很少考虑, 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美国家庭的育儿观非常不同, 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基于这种观念, 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
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中美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1. 生活上包办代替。
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 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 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
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
2. 社交上过度保护。
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 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 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 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 经济上任意放纵。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5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4. 学习上过于严厉。
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 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 对孩子成绩要求非常苛刻严格。
而美国家长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第一,宁苦而不骄,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欧美的儿童少年, 从小就打工, 这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
寒冷的冬天, 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
第二,家富而不奢。
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 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第三,严教而不袒。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另外, 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
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 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 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
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 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 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 四) 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由于两国育儿观和教育方式不同, 教育结果也明显不同。
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体现在:(1) 性格倾向积极, 遇事镇定沉着, 能与人和谐相处, 有克服困难的毅力, 具有创新精神。
(2) 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
(3) 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
与此相反, 中国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上不亚于西方, 但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 缺乏自主意识, 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 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 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 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 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二、对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哪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呢?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