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节日的跨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及其古老的文化。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民族的象征,节日文化也很好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理念和价值观,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众的文化情趣和文化情感。
在这里,笔者主要摘取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春节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跨文化传播进行一个浅短分析。
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
早在夏朝之前中国就有了“年”的概念。
每次人们收获了庄稼准备新一轮的周期的时候,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喜庆、祝愿和快乐的心情,报答众神之恩,同时也希望来年风调雨顺,驱灾辟邪,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春节重要的习俗有放爆竹、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这些习俗无一不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在地域空间中的移动除了依靠移民潮之外,更多更大规模的跨文化传播是借助传媒和文化产业完成的。
在这里,人员的移动是个不可或缺的传播前提。
中国的传统节日能在国外得到认同和发展,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反顾过去,封建时代的中国外交最鼎盛莫过于汉唐时期,泱泱大朝遣送使者带着厚赐的礼物出使各国,宣扬大国的文化。
而那时的文化传播在笔者看来是不平等的,古时的中国或多或少有着天朝大国高人一等的思想,无法以平
等的姿态向国外的人传播中国的文化。
到了清朝,受闭关锁国的影响,人员的流动受到限制,传播的媒介受到阻碍。
外国的侵略让那时的中国民众一味被动或主动的接受外国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开始涌现出国热潮。
世界各地开始涌现大量的华人华侨。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最具代表性的春节,也被华人华侨们带到国外。
可能最初只是华人华侨们一种无意识的思乡庆祝活动,在中国日益强大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无意识的活动为春节在国外的传播建立了桥梁。
春节在华人华侨作为媒介的前提下,打开了在国外的传播之门。
有了这个媒介前提,把中国的传统节日等一些中国文化因素加入国外电影等文化产业就开始华丽登场,有了文化产业的依托和推动,春节在国外就越发的流行。
文化的差异性和他者对文化的认同利用促进了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国外的传播。
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造就了世界各国人民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的不同使得各国的文化差异逐渐显现。
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一种对于他者文化猎奇欣赏的文化诉求出现。
因为不同,所以有去了解去接触的兴趣。
春节作为独属中国的盛大节日,它包涵了中华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所散发出来的韵味对国外的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2012年春节伊始,法国、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南苏丹等海外各国都用他们的方式庆祝中国的春节。
有新闻报道曾说,中国人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都通过一代代在美国奋斗的华人传承下来,并开始在美国人的心中扎根。
这种优秀的传统,不仅在美国传承了下来,在其他有华人华侨的地方,在广播电视
能涉及的地方,都会传承下去。
春节在海外的流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并认同文化差异的存在,利用春节中被他们认同的文化取向。
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必须坚持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想结合。
在人做为媒介打开了中国传统节日在国外传播的大门,传媒和文化产业成为其依托,文化的差异性推动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这些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节日既要传播自身独特的文化,也要寻找共同的价值取向。
求同存异是文化发展的共同理念。
外国人能理解中国人过春节吃年夜饭拜年是中国人重视家庭的表现,却对放爆竹送礼等习俗无法理解认同。
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直都有的,无法抹去也不能抹去。
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就需要寓特殊于普通,用浅白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外面展示。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播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虽然传播过程是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但相信其未来的光景是宏大的。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会给其传播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跨文化传播新论》
《跨文化研究前沿》
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