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五、怎样认识《讲话》
首先,《讲话》不是纯粹的文艺理论著作,毛泽东是以 中共最高领导者的身份,从政治需要的角度论述文艺问题, 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党如何领导自己的革命文艺,因此, 其政治策略性很强。 其次,不应当把《讲话》仅仅看做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发 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的 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讲话》阐述的主要是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如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与政治、与革命、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等,而对文艺本身的内部规律如创作方法、叙述方式、 结构形态、表现手法等讨论很少。 第四,《讲话》的历史局限。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 标准与艺术标准截然分开的提法,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的 诸多提法,都不恰切,并为以后向左倾化极端发展,埋下 了伏笔。
三、《讲话》的历史精神与意义
①《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 ②《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同毛泽东同志 的其他文艺论著共同构成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毛泽 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讲话》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 国际文艺界的重要文献。 ④《讲话》的发表,以法典的形式确立表现大众、服务大 众为延安主旋律。使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 貌,并对建国后的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整风运动: ①政治形势 ②王实味事件 《政治家· 艺术家》与《野百合花》 “衣分三色,食分五等” “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 “五人反党集团”: 王实味、潘芳、成全、王里、宗铮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①《讲话》阐明的核心问题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 “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也是《讲话》阐述的重点: “文艺从属于政治”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批评标准 ③文艺生活的关系、作家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问题 ④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文艺与革命、文艺与民族文化 传统与外来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
六、延安文学概貌
1.延安文学的特点 2.延安文学文学的类型 3.戏剧创作的成就 4.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创作 5区文学的创作特征(教材P324 ) 2、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征 3、比较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的异同 4、《白洋淀》与孙犁诗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5、民族新歌剧与《白毛女》的创作成就 6、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的艺术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