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_宋燕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_宋燕
而我 国《企 业所 得 税 会 计 处 理 暂 行 规 定》、企 业 会 计 制 度 和 新发布的所得税准则没有规定所得税会计的目标。
2.关 于 定 义 。所 得 税 准 则 和 国 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IFRS12 术 语 的 定 义 基 本 一 致 。 但 IAS12 有 专 门 章 节 对 术 语 的 定 义 进 行 表述。
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关键是要独 立于被审计部门, 其独立性也要能得到 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和支持。
二、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 的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和加强内审的作用, 单位需尽可能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但目前许多单位并未理解内审独立性的 真正涵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致使 内审部门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总结 下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三) 内审任务与非内审任务 根 据《内 部 审 计 基 本 准 则》第 二 章 的 一 般 准 则 第 六 条 规 定 :“ 内 部 审 计 人 员 应 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 熟悉本组 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并不断通过 后 续 教 育 来 保 持 和 提 高 专 业 胜 任 能 力 。” 这表明, 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 业胜任能力, 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熟悉而并不是管理经营活动。但是在实 际经营中, 由于专业人员紧缺或时限要 求等其他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会被 抽调去完成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这时 该内审人员执行的不是内审职能, 而是 以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执行管理工 作。如果以后他们审查该项自己曾负责 的活动, 就会使客观性受到损害。 三、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 的措施 由于以上几种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独 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存在, 导致内部审 计人员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 现在,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 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就如医生, 其对 企业的诊断应是客观的, 是处于顾问的 角度, 所以为了保障其独立性与客观性,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 领导转变观念, 重视内部审计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 企业领 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 用,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享有相应的监督 地位, 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并且 真正重视内部审计的结果, 使之为企业 领导提供科学决策、加强管理的重要依 据。内部审计应成为企业最高领导层信 息反馈的渠道。 ( 二) 建立独立、健全的内审机构 内审机构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内审 机构所取得的授权及审计结果的效力。 内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 于企业法人的监督机构。实践表明, 内审 部门只有隶属于最高领导, 才能较好地 发挥职能作用, 权威性才能得以体现。此 外, 内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也应由董事 会决定。相对而言, 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 机构, 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代表股东监
要的监督, 促进企业发展。独立性是内部 机 构 的 独 立 性 。 ”具 体 准 则 所 称 客 观 性 ,
审计最本质的要求。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
一 、 内 部 审 计 的 独 立 性 和 客 观 性 的 动 时 , 应 以 事 实 为 依 据 , 保 持 公 正 、不 偏
含义
不倚的精神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
财会园地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宋燕
摘 要: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 为促进企业发展, 内部审计应独立、客 观地 开 展 审计 活 动 , 以达 到 为 企业 实 施 必要 的 监 督目的。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独立、客观公开地开展内部审计 , 笔 者 认为 应 从 企业 组 织 结构 设 置 、经费 来 源 、 社会关系等几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经 济 活 动 的 真 实 、合 法 和 效 益 的 行 为 , 以 促 进 加 强 经 济 管 理 和 实 现 经 济 目 标 。 ”。 由此规定可见, 内部审计虽然是一种管 理权的延伸, 但与一般的管理权不同, 在 于它是起的监督、评价一个组织与本单 位的管理活动真实合法有效的作用。内 部审计要想起到上述作用, 前提必须是 独立的。所以笔者认为在组织机构上的 独立尤为重要, 如果仍就隶属于企业总 经理领导, 恐怕会影响其独立性与客观 性的实现。
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 现情况。为此, 它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部门 和一批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 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直 接向它报告。所以, 如同单位财务负责人 由最高权力机构任命一样, 内部审计部 门的负责人也应当由董事会任免。
!!!!!!!!!!!!!!!!!!!!!!!!!!!!!!!!!!!!!!!!!!!!
五 、亏 损 弥 补 的 所 得 税 会 计 处 理 我国现行税法允许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五年, 新准则要 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资产, 一般称之为当期确认法, 即后转抵减所得税的收益在亏 损当年确认。 例 : 企 业 在 2001 年至 2004 年 间 每年 应 税 收 益 分 别 为 : - 10 万元、40 万元、20 万 元 、50 万 元, 适 用 税 率始 终 为 25% , 假 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 新准则要求采用当期确认法: 2001 年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 所得税费用- 补亏减税 25 2002 年 借: 所得税费用 10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2003 年 借: 所得税费用 5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2004 年 借: 所得税费用 12.5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2.5 六 、国 际 比 较 1. 关于目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12 规定了所得税会 计处理的目标,
是 客 观 性 的 前 提 和 保 障 , 没 有 独 立 性 就 下 简 称 具 体 准 则) 中 所 称 独 立 性 ,“ 是 指
谈不上客观性; 客观性是独立性的实质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
和目标, 坚持独立性就是为了能客观而 动时, 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
非主观的反映问题, 以便为企业实施必 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
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 提高它们的效率, 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 2001 年国际
中 国 内 部 审 计 协 会来自2006 年 5 月 9内 部 审 计 师 协 会 界 定 的 内 部 审 计 定 义) 。 日 发 布 的 《 内 部 审 计 具 体 准 则 第 22
可 见 , 独 立 性 与 客 观 性 密 不 可 分 , 独 立 性 号— ——内 部 审 计 的 独 立 性 与 客 观 性》( 以
3.关于会计方法。所得税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12 均规定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我国 新 颁 布的《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第 18 号— ——所 得 税》借 鉴 了 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 取消了原来对所得税费用的不准确的处理 方法, 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采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据此计 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 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这既解决了我国所得税费 用确认不准确的现实问题, 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
际内部审计标准, 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 立性
是独立性,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客观、
内部审计为保证其独立性, 内审机
构的设置不能隶属于或平行企业财务部 门和其他职能部门, 而应隶属于企业最 高领导人, 这样才会使最高领导能够直 接、及时获得内部审计部门所提供的情 报和咨询。
(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必须有专职的审计人员, 不能由其他业务部门, 特别是会计部门 人员兼任。只有这样, 才能在规定的权限 内, 独立行使职权, 完成规定的任务。同 时, 内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 必须站在客 观 公 正 的 立 场 去 分 析 问 题 , 独 立 观 察 、判 断各种问题, 并且要坚持原则, 敢于斗 争, 忠于职守, 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 质量, 取得单位和他人的信任, 提高内部 审计的权威性。 ( 三) 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不负责制定 内审工作以外的计划方案, 不办理经济 业务, 不编制会计报表, 不直接参与企业 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应以独立的 第 三 者 的 身 份 去 检 查 、监 督 、分 析 、评 价
( 一) 经济利益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指如果 内部审计机构的经费来源全部与企业的 经济效益挂钩, 或者全部来源于被审计 部门, 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 客观性; 另一方面, 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 审计过程中, 产生了与被审对象有共同 经济利益时, 这样可能就会影响其客观 判断能力, 则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样会受 到影响。例如, 在审计期间, 接受被审计 部 门 的 礼 品 或 有 借 贷 、投 资 关 系 等 。 ( 二) 组织机构 综观中外内部审计的现状, 目前内 审机构的设置有几种主要类型, 如①受 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② 受本单位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 ③ 受本单位总经理领导。审计委员会的成 员一般是不参与日常管理的外部董事, 由他们负责制定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 策 、规 章 制 度 , 决 定 内 部 审 计 部 门 主 管 的 聘 用 、提 升 和 报 酬 , 能 增 强 内 审 人 员 相 对 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理论上讲, 第一类是 理想的内部审计模式。但是, 在实际工作 中, 内审部门通常接受高级管理层的行 政领导, 而由审计委员会批准内审部门 经理的任免, 审查和批准内审部门工作 目 标 、人 员 计 划 和 费 用 预 算 。内 审 部 门 与 审计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报告关系, 与高 级管理层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内部审 计就其性质来看, 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 但是他又与一般的管理权有所不同, 根 据《审 计 署 关 于 内 部 审 计 工 作 的 规 定》第 二 条 规 定 :“ 内 部 审 计 是 独 立 监 督 和 评 价 本 单 位 及 所 属 单 位 财 政 收 支 、财 务 收 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