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阅读分享

初中语文《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阅读分享

少年正是读书时——《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阅读分享【教学目标】:1.能以默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方法读整本书——《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查询豆瓣、百度、知网等网络资料,分析三本书的语言特点,并能用思维导图、美篇等形式表现出来;3.能感受到散文、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小说语言的区别。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查询豆瓣、百度、知网等网络资料,分析三本书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读书心得;能感受到散文、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小说语言的区别。

【教学过程】:课前提醒:请听课老师扫描二维码加微信群、关注公众号。

一、导入同学们,近期咱们精读了第五单元《猫》《动物笑谈》这两篇课文,自读了丰子恺、夏丏尊等名家写的关于猫的散文。

此外咱们还读了这三本书。

在这一系列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都是关注动物的文章,散文、说明文、小说作为不同的文学体裁,在语言方面有何区别呢?名家的散文,我们已经品读过了,领略到了散文语言的魅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享《昆虫记》《所罗门王的指环》《狼图腾》这三本书。

前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重点关注并思考了两个问题:1.“我以怎样的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2.“本书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接下来啊,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汇报,着重分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友情提醒:分享的部分内容,已经上传到公众号,请大家点开链接浏览,同时倾听分享。

二、《昆虫记》有这样一本书,人们称之为“昆虫的史诗”,这本书便是——《昆虫记》。

这本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用了近20年时间写成的一本关于昆虫习性的书。

谁来和我们说说,你读了《昆虫记》之后的感受呢?简单点,一句话或者三两个词语,就可以了。

下面由请张思雨、白鑫文小组分享《昆虫记》。

……(说明文的思维导图、《昆虫记语言的准确性》思维导图)这一小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汇报了他们的阅读过程、阅读感受。

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深入细致,他对科学认真的态度,投射到他的文字中,是那么严谨准确,我们仿佛能看到他写作时字斟句酌、字雕句镂的模样。

对于这样的偏重说明的文体,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最要紧的。

然而,作品中光有准确严谨的语言,未免会过于枯燥单调,如果配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那就再好不过了,这点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诠释。

三、《所罗门王的指环》洛伦茨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可以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在严谨枯燥之余,也是有很多趣味的。

你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由请吴杉杉、熊颖、李欣小组。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当你试图去描述一部真正打动你的作品时,总会感觉到一种无力和匮乏,每当要说它的某个妙处时,却觉得遗漏了很多。

《所罗门王的指环》让我再次有了这种焦灼。

这本书中语言迸发出的真实感、幽默感,那么鲜活,读着读着,我们真的能置身于其中,我还记得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坐在教室里读的,经常会发出次哄哄的笑声,你们总是会抬头看看我,一副惊呆了的表情,你们懂我的,我的笑声实在是很魔性,我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恰恰是真情的表露啊。

这本书,我真的很喜欢。

四、《狼图腾》《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

关于这部小说,褒贬不一,当代作家张抗抗评价说:这部书是一席丰厚的文学细节飨宴。

该书随手翻来,满页皆是过目难忘的文学细节。

我们就从语言、细节这些角度去考量这部作品。

选择《狼图腾》的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分为了三组,分别从狼的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三个角度去鉴赏品读小说的语言。

下面请三组同学依次上台分享。

你们这些年轻人对于这本书好像是有着迷一般的喜爱,于洪瑞和倪宏扬看这本书已经看了三遍了,我常常问他们为啥这么喜欢,他们说:好看呐!说实在的,读罢这三本书,《狼图腾》是我最没有感觉的,可能是它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再有可能就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吧,不再喜欢花里胡哨、浓墨重彩的,还是喜欢简单的、轻描淡写的。

你们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阅读的感受、阅读的喜好与年龄、经历、心境都是有关系的。

五、结语我们最近所读的都是关注动物的文章,散文的语言清新淡雅、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小说的语言细腻;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语文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所罗门王的指环》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分享给大家——“一个人可以在鱼缸前坐上几个小时,盯着它,就像在盯着熊熊火焰或是激荡的流水。

在这种全然虚无的状态中,一个人会快乐得把各种思考丢到脑后。

但就在这悠然自得的时光中,人们也能悟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最本质的真理。

”同学们,其实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享受宁静、澄净世界。

为什么戴老师要带着大家读这么多书呢?我就是想告诉你们,语文绝不限于书本的小天地,语文素养也绝不是一纸分数就能评价全面的,语文是有着大境界、大天地、大情怀、大视野的。

少做题又何妨,我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老师最看重的。

前期咱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让我很是感到欣慰,我们很多同学都已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咱们已经阅读了8本书,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这样的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下阶段,咱们将根据大家的投票结果,来选定共同阅读的书。

好了,我们每个小组的分享结束了,请大家点开群内的链接,给他们投票。

票数最高者,有大奖哦!我们课堂上的讨论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在微信群内、微信公众号内留言、讨论,说说你对三本书、六个小组分享的看法。

附:学生阅读分享文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小组最喜欢《昆虫记》,这是一本根据对昆虫的习性、昆虫的生后详尽而真实的观察写成的一本书。

书中所记述的昆虫的习性、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真实细腻,而且,作者描述起这些昆虫来文笔精炼、清晰。

我们阅读这本书的主要方法有:默读、跳读、分工读、比较阅读,拿《昆虫记》和《所罗门王的指环》进行了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两本书有很多共通点,比如说:观察认真到位;描写得都很细致;在语言方面,我们发现了两者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昆虫记》中准确、严谨科学化的语言还是很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徐研宸)我们小组明确了方向之后分工,每人划分几篇文章,从文中找出两类词——1.副词,因为副词一般是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2.数量词,在书上第97页,有数词和量词的知识介绍,而且我们想着数量词的使用也会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帮助。

我们额外了解了很多相关的内容:说明文这种体裁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副词;数量词;思维导图;法布尔等知识,我们都读了读,先把网撒开,再慢慢收网。

整理出小组最需要的内容。

(顾彬)我们画了几张思维导图,能够大致反映出我们的思考过程。

首先是,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分类、顺序、方法、语言。

其中说明文的语言主要有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严密性两大特点。

我们这次着重研究的是《昆虫记》语言的准确性。

(白鑫文)接下来呢,我们就分工,每人挑5-6篇文章,找出其中的副词、数量词。

然后制作成思维导图的。

大家请看。

在《昆虫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副词是都(107次),其次是常常、经常、通常(82次)、全(63次)、多(55次)、很(48次)。

从表示内容来看:表示程度、表示频率的副词占绝大多数。

其次是表示范围、表示估计推测、限定数量的副词。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科学,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副词的恰当使用,正是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把这些副词删去,那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了。

此外,这本书内还运用到了大量的数量词,按照使用的频率:一个(283)、一些(146)、一点(113)、一只(111)、一种(107)……这些数量词的使用也是很考究的。

大家想想,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便是有数词、量词,尤其是量词填空,老师们会要求不准有任何一点错误,比如一辆车只能用辆,而不能用只,这本身就体现出了语言的规范性、约束性。

在写作,尤其是说明文的写作中更是如此,一些啊、一点啊都有讲究,想必法布尔在写作的时候,是字斟句酌,严格按照观察的内容来写的。

(张思雨)我们的汇报就要结束了。

大家看着我们汇报的好像很简单,好像是只要把《昆虫记》中的副词、数量词找出来,再扯几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就好了,其实并不是,我们在这过程中,看了很多资料,《昆虫记》这本书可以说看了好几遍,我们也是蛮拼的!最后,我们写了一首诗,献给我们的偶像,法布尔,有请我们小组的体重担当——二师兄,赵递同学!(白鑫文)啊,法布尔啊!你真牛呀!啊,《昆虫记》啊!你真好看呀!我好欢喜你们呀!(赵递)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在阅读了三本书后,我们小组的人呢,都是最喜欢《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我们阅读这整本书的前后始末,还要重点说说我们对于这本书语言的一些想法、感受。

这本书我们前前后后读了很多遍吧。

第一遍是默读、通读。

了解了书中的梗概。

然后戴老师就组织我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分组了,我们就开始了第二遍的读。

因为这本书比较薄,我们就再细读了一遍,这样书中的一些重点情节、内容,我们就比较熟悉了。

到了第三遍读,我们就是带着任务去读了,找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句子,并且要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后来,我们去网上搜集了《所罗门王的指环》的相关内容,主要关注的是百度百科、豆瓣读书的评论。

戴老师还给我们几篇她从知网上下载下来的文章,很高大上对不对,不过其中只有一篇是对我们有启发有用的,其他写的太高深太玄妙,我们看不懂。

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了第四遍阅读,主要是跳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根据搜集到的有用的信息,小组内讨论,再得出更完整的、更恰当的结论。

就是这样一遍遍地读书啊、找资料啊、讨论啊,我们有了现在的读书汇报稿。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吧。

(李欣)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呢,我们大部分人都未曾拥有过钓鱼捉虾,养鸡喂狗,看蚂蚁搬家,抓蛤蟆螳螂的生活。

而在洛伦茨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妙趣横生、无穷趣味。

洛伦茨和他的动物们每日都上演着令人捧腹的趣事,动物似乎不是他的研究对象,而更像他的伙伴、朋友、孩子。

朝夕相伴,享受着生活中无尽的快乐。

这些小动物们的逸闻趣事,都源自于洛伦茨细致的观察,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悟,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了。

他的语言是简单的、真实的、自然的。

初夏的一个大热天,我和塞茨(我的朋友兼助手)打算为我们的灰雁拍摄记录影片。

于是我们组建了一支奇怪的队伍在美景间缓慢地穿行,这支队伍成员混杂,就像周围变幻多样的风景。

打头的是一条大红狗,样子像是阿拉斯加爱斯基摩犬,但实际上是德国牧羊犬和松狮犬的杂交种;后面是两个穿游泳裤的男子,抬着一艘独木舟;再后面是10只半大不小的灰雁,走路时总是保持着灰雁那种高贵气质,尾随其后的是13只吱吱叫的小野鸭,它们排成一条长队,脚步匆忙,一直紧跟着前面的大家伙,生怕走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