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复习 世界近代史 第27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习题

中考历史复习 世界近代史 第27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习题

第27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课时提分练习一、单项选择1.[2018·江西]“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 )A.亚历山大东征B.美国独立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2.[2016·河北]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 )A.德国、奥匈帝国B.法国、俄国C.英国、法国D.英国、俄国3.[2018·大庆]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起义部队于次日凌晨攻占冬宫。

以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17年B.1918年C.1919年 C.1921年4.[2018·无锡]下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它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这一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苏联解体5.[2018·德阳]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导致长时间“争眇”的主要原因是( )A.山东主权问题悬而难决B.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C.战败国人民的强烈抗议D.法西斯残余势力的破坏6.[2018·海南] 1922 年 2 月的华盛顿,美国国务卿休斯难掩得意之色:“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休斯所说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五国公约》7.[2018·黄石]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A.建立苏维埃政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8.[2018·荆州]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赫鲁晓夫的改革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9.[2018·扬州]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10. [原创题]他是印度的“国父”。

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甘地B.尼赫鲁C.凯末尔D.章西女王11. [原创题]凯末尔执政期间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成为世俗国家,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列属于他改革措施的是( )①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政权③实行一五计划,仿效苏联④开展土地革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入同盟国作战。

【】改正:(2)1917年3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改正:(3)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改正:(4)1920年,凯末尔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改正:三、材料解析13.[2018·河北]探究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表名称数量(人)拿破仑战争(1790—1815) 233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 075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普法战争(1870—1871) 876日俄战争(1904—1905) 292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 94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5 509——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

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

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 ,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

……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材料二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等材料三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对该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

列举这一理论“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具体史实。

(任举两例)(3)材料三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参考答案【课时提分练习】1.C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发动对塞尔维亚的侵略战争,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本题选C项。

2. A3.A4. B [解析]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故本题选B项。

5.B6. C [解析] 1921年至1922年,美国、英国等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九国公约》明确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7. B [解析]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8.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

1928年—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故本题选A项9.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体制。

故本题选D项。

10. A 11.B12.(1)×;同盟国改为协约国。

(2)×;十月革命改为二月革命。

(3)√。

(4)×;凯末尔改为甘地。

13.(1)交战双方遭受了惨重损失。

(意思相近即可)(2)每天死亡人数最多。

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长期扩军备战;凡尔登等惨烈战役的进行等。

(意思相近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14.(1)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①:毛泽东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②: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3)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