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经典散文:漂泊京都
初中经典散文:漂泊京都
漂泊京都,业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初来的浮躁、苦闷和迷茫也逐渐地在时间里消解,所得的是一颗平常心。
独自地在京都的居所里
写作,或采买,或做饭烧菜、饮酒,典型的一个人的“作坊”,就
把日子过得很静,很淡。
间或去到热闹的城区,也是为匆匆的过客,并不把自己当作完全的京人。
只是想,我是一个纯粹为文学而投奔
京城的人,把文学当作事业,也把文学当作谋生的手段,就这样把
日子过下去,把文章写下去,日积夜累,可供大家卒读或不堪卒读
的文字也就多起来。
多得有些个泛滥么?每天来的样报多多,便也就
把它看做是生命的“影子”。
如今,热爱文学的人是不多了吧?
流浪者呵,读他的信的时候,我为他的那份执著而感动,也为他那份艰辛而心酸,但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认同他的这种思维。
为事
业从外省来到京都,这很令人感佩,不愿意平庸,不甘心无所作为,这已经是九十年代青年的精神走向。
但是,京都并不是慈善机构,
不会因为你有事业心而救济你,生存只有靠你自己。
在还不能够靠
文学养活自己的时候,自是要谋得一份职业,找到一个饭碗,且还
要把它守住,这样才是可以立住足,然后再谋求发展。
而那位朋友,这一切他都不想,我完全能够清楚他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却又
帮不上他,即便我现在完全靠稿酬为生,也是要在一家报社打工的,最起码我有一个通讯地址罢。
我读完那位朋友的信,想写一封信告
诉他,无论如何也得保住眼前的饭碗,文学的事,总是要等吃饱饭
才可以谈的,可是,他却没有给我留下地址,大约他根本就没有地址,只是到处寻找那种极小极便宜的旅馆住罢。
我心里顿时怅然无限,一种为朋友心酸的感念便也充塞于胸。
但偌大的京都,我又怎
能找见这些漂泊的文学朋友而—一把我的想法告知他们呢?。